:::
* HOME > 文學地景 > 遇見作家
我的筆記本
加入此網頁到Facebook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Twitter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Plurk書簽
轉寄 列印
小 中 大
:::
花蓮海岸憶白燈塔
按鍵_返回
作 者
陳克華
陳克華,台灣花蓮人,原籍山東汶上,一九六一年生於花蓮市,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於美國哈佛醫學院進修(1997 ∣2000),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獎等。著有散文集《愛人》、《給從前的愛》、詩集《騎鯨少年》、《星球紀事》、《我撿到一顆頭顱》、《我在生命轉彎的地方》、《與孤獨無盡的遊戲》、極短篇《陳克華極短篇》等。︻作品賞析︼陳克華就讀花蓮高中,學校位在花蓮港邊,白燈塔就矗立學子目光可及的海岸上。這座燈塔建立於一九三九年,是許多花蓮人共同的回憶,後來因為花蓮港擴建工程,白色燈塔遭到拆除,楊牧寫過散文〈花蓮的白燈塔〉,陳黎寫過〈海岸教室〉,都摹寫、追憶這座美麗的地標。陳克華的〈花蓮海岸憶白燈塔〉則除了追憶年少時的風景與夢想,更有巨大的失落感。陳克華在〈哀我花蓮〉一文中道出心中的失落:「殊不知花蓮市籠罩在紙漿廠所排放的廢氣裡,已超過三十年了。昔日海岸上美絕的紅、白燈塔早已被炸毀不見。所以二十年了,每一次﹃回家﹄之後,就越不想回家。回了家,就不想出門。不想遇見那些沉淪中的花蓮風景,萬劫不復的海灘,垃圾堆積而行道樹死光光的公路,由水泥和大理石草率而粗糙堆砌的一切一切景觀。」
作品賞析
如是觀之,〈花蓮海岸憶白燈塔〉一詩,寫出了詩人對家鄉變遷的悲戚與嘲諷,把自己形容成老去的神話中填海的精衛,任由海蟑螂「咀嚼我搔落的記憶」,可謂備極狼狽與無奈。詩末透過想像,堤防安慰著詩人,美麗的白燈塔在黑夜中感覺上依然在,彷彿幻覺一般,更顯得淒涼。
回頁頂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