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OME > 文學史 > 大事紀 > 大事紀內容 > 辭條 >內容
我的筆記本
加入此網頁到Facebook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Twitter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Plurk書簽
轉寄 列印
小 中 大
:::

〈臺灣八景詩〉

八景詩是清代臺灣詩作之特色之一,首見於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志〉,收有高拱乾、齊體物、王璋、王善宗、林慶旺五家的〈臺灣八景〉。後來也有不少人沿用這個詩題創作。因臺灣八景引申出去的各地八景詩,如鳳山八景、臺灣縣八景、淡水八景,或者稍異其名的臺陽八景、瀛壖八景,加上將形式應用出去的〈北郭園八景〉(鄭用錫)、〈聚芳園八景〉(翟灝),以及不完整的八景──只寫八景中之一景或數景,在文學的總產量上,是相當可觀的。〈臺灣八景〉也有唯名主義和實質主張的歧義,有些詩題就有「八景」之名,或者小題上的題目就是八景詩相同的題目,譬如〈斐亭聽濤〉是臺灣八景之一,當它只有1首獨立存在時,把它劃為八景詩,固然不成問題,但像卓肇昌的〈鼓山八詠〉,每詠都是一景,與八景詩之創作形式沒有差別,是否將之排除八景之外呢?似乎沒有堅持「唯名」之必要。八詠可以,何以二詠、四詠、六詠、十詠就不可以?如果採實質原則,清代臺灣八景詩可稱氾濫。從文獻上看起來,高拱乾應是「臺灣八景詩」的首創者,他的〈臺灣八景詩〉是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鷄籠積雪、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澄臺觀海、斐亭聽濤。八景中,後二景都在府衙裡面,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都在臺灣府衙外七鯤鯓、鹿耳門一帶,只有西嶼落霞指澎湖西嶼澳。東溟曉日沒有確切的說法,一說在臺東,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說是淡水。鷄籠積雪的鷄籠在諸羅縣的極北,周鍾瑄《諸羅縣志》:「皆耳食而未親歷其地者也。」吳子光《臺灣紀事》:「鷄籠積雪為郡志八景之一,亦傅會之辭。臺地稀見霜雪。」都顯示八景詩的寫作,大部分都不是寫真實之景,虛寫心景者多,實寫真景者少。尤其是八景之八,顯然只是宦遊文人喜歡的吉祥數字,為了湊足八景,也是八景詩的文學性顯得虛而不實的原因之一。臺灣八景詩,古今二體皆有,以近體佔絕大多數,有五言有七言,七言居多,有律有絕,律佔多數。七律是最常見者。
QRCode
回頁頂按鍵回資料列表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