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許達然 |
「介入文學」:日治時期臺灣短篇小說量化探討﹝〈結婚男人的悲哀〉部分﹞ |
賴明弘 |
結婚男人的悲哀 |
許達然 |
「介入文學」:日治時期臺灣短篇小說量化探討﹝〈豚〉部分﹞ |
吳希聖 |
豚 |
許達然 |
「介入文學」:日治時期臺灣短篇小說量化探討﹝〈鴨母〉部分﹞ |
張深切 |
鴨母 |
許達然 |
「介入文學」:日治時期臺灣短篇小說量化探討﹝〈秋菊的半生〉部分﹞ |
楊雲萍 |
秋菊的半生 |
許達然 |
「介入文學」:日治時期臺灣短篇小說量化探討﹝〈先生媽〉部分﹞ |
吳濁流 |
先生媽 |
藤井省三 |
泅泳於文學史論的大海中──對葉笛〈臺灣與日本文學史書寫之比較〉之評論 |
葉笛 |
臺灣與日本文學史書寫的比較 |
許達然 |
「介入文學」:日治時期臺灣短篇小說量化探討﹝〈奔流〉部分﹞ |
王昶雄 |
奔流 |
陳培豐 |
走向一視同仁的日本民族之〈道〉──「同化」政策脈絡中皇民文學的界線 |
陳火泉 |
道 |
陳建忠 |
戰後初期現實主義思潮與臺灣文學場域的再建築──文學史的一個側面(1945─1949)﹝〈可憐的鬼〉部分﹞ |
龍瑛宗 |
可憐的鬼 |
阮美慧 |
現實的高音:《笠》於七○年代中期以降「本土詩學」的奠定與表現(1976─1986)﹝〈不要看不起〉部分﹞ |
吳晟 |
不要看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