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陳德恩 |
從《覆葉》到《樹的哀樂》:論陳秀喜詩中的執著和語言 |
陳秀喜 |
覆葉、樹的哀樂 |
徐文娟 |
王文興的小說藝術──以《家變》、《十五篇小說》為例 |
王文興 |
家變、十五篇小說 |
葉笛 |
詩、真實和歷史──詩人楊雲萍的《山河集》和《山河新集》 |
楊雲萍 |
山河、山河新集 |
應鳳凰 |
潘壘《紅河三部曲》 |
潘壘 |
《紅河三部曲‧富良江畔》、《紅河三部曲‧為祖國而戰》、《紅河三部曲‧自由‧自由》 |
彭瑞金 |
臺灣新文學的民間信仰態度及其影響﹝《情天無恨──白蛇新傳》、〈家鬼〉、〈水鬼‧城隍〉、〈尋鬼記〉、〈孟婆湯〉、〈休羅祭〉部分﹞ |
李喬 |
情天無恨──白蛇新傳、家鬼、水鬼‧城隍、尋鬼記、孟婆湯、休羅祭 |
張瑞芬 |
建構女性散文在當今臺灣文學史的地位﹝《走看法蘭西》、《暖調子》部分﹞ |
愛亞 |
走看法蘭西、暖調子 |
張瑞芬 |
建構女性散文在當今臺灣文學史的地位﹝《英倫歸來》、《追憶西班牙》部分﹞ |
徐鍾珮 |
英倫歸來、追憶西班牙 |
應鳳凰 |
五○年代臺灣小說「反共美學」初探﹝《紅河三部曲‧富良江畔》、《紅河三部曲‧為祖國而戰》、《紅河三部曲‧自由‧自由》部分﹞ |
潘壘 |
《紅河三部曲‧富良江畔》、《紅河三部曲‧為祖國而戰》、《紅河三部曲‧自由‧自由》 |
黃英哲 |
香港文學或是臺灣文學──論「香港三部曲」之敘述視野 |
施叔青 |
「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遍山洋紫荊、寂寞雲園 |
錢鴻鈞 |
《濁流三部曲》的大河小說定位研究 |
鍾肇政 |
濁流三部曲──濁流、江山萬里、流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