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林秀蓉 |
寫實與貧窮:臺灣小說「肺結核」之敘事意涵──臺灣小說「肺結核」形象及其特質──喀血者:貧窮身體的顯影﹝〈處於貧病之中〉、〈一個晚上〉、〈赤土與鮮血〉部分﹞ |
楊守愚 |
處於貧病之中、一個晚上、赤土與鮮血 |
葉石濤 |
一年來的省籍作家及其作品﹝〈送行的人〉、〈竹叢下的人家〉部分﹞ |
鍾鐵民 |
送行的人、竹叢下的人家 |
林秀蓉 |
女身與女聲:臺灣小說「瘋癲」之敘事意涵──臺灣小說「瘋女」形象及其特質──內囿者:攝取婚戀的壓抑﹝〈瓷觀音〉、〈回首,驀然〉部分﹞ |
施叔青 |
瓷觀音、回首,驀然 |
陳明台 |
世代的傳承,風格的形成──笠詩社的少壯派詩人論──世代的傳承──詩精神(詩的創作理念和方法)之延續和擴充﹝〈信鴿〉、〈屋頂下〉部分﹞ |
陳千武 |
信鴿、屋頂下 |
陳明台 |
鄉愁論──臺灣現代詩人的故鄉憧憬與歷史意識﹝〈信鴿〉、〈雨中行〉部分﹞ |
陳千武 |
信鴿、雨中行 |
陳明台 |
鄉愁論──臺灣現代詩人的故鄉憧憬與歷史意識﹝〈落單飛行〉、〈石牆〉、〈雲鄉〉、〈兩岸〉部分﹞ |
李魁賢 |
落單飛行、石牆、雲鄉、兩岸 |
陳明台 |
鄉愁論──臺灣現代詩人的故鄉憧憬與歷史意識﹝〈船載著墓地航行〉、〈那首歌〉、〈鹿港遊〉部分﹞ |
詹冰 |
船載著墓地航行、那首歌 、鹿港遊 |
林盛彬 |
笠詩社的現實主義美學——驀然回首:「笠」的崛起及其歷史意義﹝〈月光曲——杜布西的鋼琴曲Clair de Lune〉、〈蓮的聯想〉部分﹞ |
余光中 |
月光曲——杜布西的鋼琴曲Clailre de Lune、蓮的聯想 |
陳明台 |
鄉愁論──臺灣現代詩人的故鄉憧憬與歷史意識﹝〈破碗〉、〈黑面媽祖〉部分﹞ |
許達然 |
破碗、黑面媽祖 |
林亨泰 |
陳秀喜的〈花絮〉 |
陳秀喜 |
花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