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筆記本
加入此網頁到Facebook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Twitter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Plurk書簽
轉寄 列印
小 中 大
:::

姚一葦

  • 個人資料按鍵
  • 作品資料按鍵
  • 相關評論按鍵
  • 延伸資源按鍵
林克歡 , <姚一葦>,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1992年4月
邱秀文 , <為時代代言的藝術家──訪姚一葦先生>, 《智者群像》1977年10月
井迎兆,鄒貴領,柯錦彥 , <從「讀劇本」做起──姚一葦先生訪問記>, 《政大文藝》1979年5月
司徒芝萍 , <《一口箱子》的時代意義>, 《再造臺灣劇場風雲:姚一葦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6月
陳正熙 , <1980年代臺灣小劇場運動的歷史意義──以「實驗劇展」的開始與結束為例>, 《再造臺灣劇場風雲:姚一葦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6月
林克歡 , <開啟一個嶄新的戲劇時代──重讀《紅鼻子》>, 《再造臺灣劇場風雲:姚一葦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6月
牛川海 , <論姚一葦戲劇理論體系>, 《再造臺灣劇場風雲:姚一葦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6月
吳麗蘭 , <談《一口箱子》及阿三的死──記號形式的突破與意義之賦予>, 《再造臺灣劇場風雲:姚一葦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6月
馬森 , <突破擬寫實主義的先鋒:論姚一葦劇作的戲劇史意義>, 《再造臺灣劇場風雲:姚一葦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6月
張啟豐 , <為什麼是她╱他們本來的面目──試析《孫飛虎搶親》>, 《再造臺灣劇場風雲:姚一葦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6月

7/52 頁,共 517 筆資料

第一頁按鍵 上一頁按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按鍵 最後一頁按鍵
回頁頂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