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潼 ,
<在小說的趣味中尋找人的溫度和反省力>,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
, 2000年3月 |
謝珍娥 ,
<《少年噶瑪蘭》的族群認同>,
《中國語文》
, 2013年11月 |
陳良真 ,
<離廟出走的順風耳──談李潼《順風耳的新香爐》的趣味與省思>,
《中國語文》
, 2004年12月 |
張素貞 ,
<李潼的〈白玫瑰〉──飆車的背後>,
《中國語文》
, 1994年11月 |
張素貞 ,
<李潼的〈魂魄去來〉──今昔自我的靈魂對話>,
《中國語文》
, 1994年10月 |
張素貞 ,
<李潼的〈相思月娘〉──多情卻似總無情>,
《中國語文》
, 1995年10月 |
劉明瑜 ,
<李潼少年小說筆下的母親形象──以《太平山情事》一書為例>,
《中國語文》
, 2005年5月 |
陳雅汶 ,
<李潼少年小說與生命教育(上)──以「臺灣的兒女」系列為例>,
《中國語文》
, 2015年5月 |
陳雅汶 ,
<李潼少年小說與生命教育(下)──以「臺灣的兒女」系列為例>,
《中國語文》
, 2015年5月 |
林欣儀 ,
<李潼小說中人地關係之探討──以《博士、布都與我》為例>,
《中國語文》
, 2015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