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是中央政府主管文化藝術事務的主要部門,在全國性和地方性的文化發展工作上,文化部一直扮演著領導者與推動者的角色,目標在於突破以往偏狹的文化建設施政概念,打破傳統以個別業務或載體設置司處的作法,以彈性、跨界、資源整合及合作之角度進行規劃。文化部的業務範疇,除涵蓋原文建會現有之文化資產、文學、社區營造、文化設施、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化創意產業、文化交流業務外,並納入行政院新聞局出版產業、流行音樂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事業、兩岸交流等業務、行政院政府出版品相關業務,以及教育部轄下5個文化類館所。
80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出設立「現代文學資料館」計畫,經行政院通過,83年調整政策,將「現代文學資料館」併入「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計劃」,設「文學史料組」,後經各界關切台灣文學發展人士奔走,多次協商、溝通,行政院於87年復將「文學史料組」提升為「國家文學館」,歷經「國家臺灣文學館」等名稱討論,於96年定名為「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台灣文學館為我國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除蒐藏、保存、研究的功能外,更將透過展覽、活動、推廣教育等方式,使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本館另設有文學圖書閱覽區、兒童文學書房等空間,提供多元化服務。
《文訊》由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創辦。除初期的目的為文藝作家服務,蒐集、整理文學史料,為文學歷史奠基外,現《文訊》亦以專題企畫的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將各個階段的作家作品、學術思想記錄下來。發行20多年來,重點始終放在現當代台灣文學整理及研究上,成績粲然可觀,誠為研究當代台灣文學必讀之文學刊物。由於長期的用心經營,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已經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
1989年在舊金山成立的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是由一群移居海外,並曾活躍台灣文壇的女作家所創立,她們包括:琦君、陳若曦、於梨華等二十一人。此會為一非政治,非牟利之組織,以交換寫作經驗,聯絡感情,促進文學交流與發展為主要目的,會員們的筆耕成績,至今仍為國內及華文世界的讀者有目共睹。
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於1994年成立,成立的宗旨在於秉持賴和精神,發揚台灣文化;積極推動舉辦各類相關活動,希望透過這些文藝活動,能夠讓文學種子回歸到孕育生長的土地上,發芽並且茁壯;讓民眾重新認識台灣的人文之美,重視自己的鄉土,關心社會周遭變動事務,進而對台灣文學、文化有更深入的瞭解,正確的去認識台灣文學中本存的文化美感。本站提供賴和作品之全文瀏覽及所舉辦之活動訊息。
本系統收錄國家圖書館所藏論文集作品3300餘種,近6萬篇篇目。收錄自1945至2005上半年間臺灣地區出版及國家圖書館典藏的專書,類型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出版之學術性論集、論叢;學術研討會論文;個人自著論文集;祝壽文集及紀念論文集。收錄主題以討論中國文化、文學、歷史、思想、學術等人文科學相關研究為主。
由中央研究院所策劃之研究計畫成果,分為文化、歷史、自然、社會等,文化類包含:台灣漢人村莊社會文化傳統資料庫、台灣考古相關書目資料庫、台灣史前文化、台灣歌仔會等;歷史類目前有戰後台灣歷史年表、台灣研究英文書目資料庫、台灣地權與租佃關係研究書目資料庫、台北研究相關書目資料庫等資料庫。
本知識庫收錄《灌園先生日記》、《水竹居主人日記》、《簡吉獄中日記》、《黃旺成先生日記》及《楊基振日記》等,包含日記全文及註解內容。本系統提供時間序列瀏覽和全文檢索,開放國內政府機構或學術單位所屬人員申請閱覽帳號。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典藏的古文書與檔案資料為歷史研究珍貴的第一手來源,為有效管理與開放取用,協助古文書實體及其數位內容的管理、典藏、檢索、描述與提供使用,建置此資訊系統。本資源系統內容包含古文書、私人手稿、公家檔案、以及珍貴古籍等類別。
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置主要目的是為系統性、計畫性的進行文化藝術資源之蒐集、整理和保存,並藉由資訊科技將其數位化典藏,留下文化資源的長久記錄。蒐集內容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文學、戲劇、建築、電影、古文書與老照片類等,使分散各地的藝文資源,得以透過網路,讓民眾及研究者整合性的查詢利用,達到全民文化的提昇與文化對外傳播的目的。
本系統由暨南大學圖書館建置,作家收錄自國家文藝獎、聯合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年度小說/散文/詩選、台灣作家全集、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等。本系統可以作品名稱檢索,及可以篇名、書名、作者筆劃、及編輯者筆劃瀏覽。
十九世紀是台灣在地文人崛起,及文化論述漸趨多元的重要階段。文人就參與文教活動與社會救濟等見聞經歷,以及個人對於歷史文化的思考,書寫成各具特色的散文。本資料庫內容以台灣十九世紀在地文人的古典散文為主要素材,包括遊記、議論、書信、序跋等文類鍵入製成電子檔,或掃描為影像檔。資料可依「文人」、「作品文體」、「書」、「篇」等檢索,並提供全文檢索。
本站是台語現代文基金會所設立,其主要目標為提供資料給參訪者能用自我學習方式來學簡式台語現代文;提供一個園地,讓現代文朋友,交換學習經驗與心得,以及發表簡式台語現代文作品;提供一個園地,讓現代文朋友,交換學習經驗與心得,以及發表簡式台語現代文作品為了推廣簡式台語現代文而設立的。
本站由僑委會建置,提供豐富資料讓欲學習華語及了解中華文化之國外人士之學習網站。網站內容豐富,包括華語文教學—華語、台語、客語;數位學苑—華語文能力檢定試題、線上學習網;文化饗宴—文化篇、民俗篇、語文篇等;台灣風采—台灣節慶、台灣傳唱歌謠等。
本站設立主要為提供台語教學資料,內容豐富,提供台語教學人士實用教材,例如:台語教學百寶箱內包含台語羅馬標音說明、各節慶台語歌曲錄音檔、教室佈置用閩南語標語語俗諺、閩南語教學課程規劃書、童謠讀本評量測驗題庫;另包括台語文作家介紹、台語文相關網站,及新書出版快訊等。
近現代文學研究室於90年12月成立,成立宗旨是擬結合所內和院內外相關研究人員,以比較文學和比較文化的方法研究明末或清代中葉以來的中國文學和台灣文學。本站內容包括相關學術活動、研究計畫、研究成果等。
本站為九歌出版社所建置,內容除提供新書訊息外,還將推薦之圖書分類,方便查詢,並設立「本月作家」及「推薦得獎」,介紹當月作家生平及得獎好書。為了讓大家有一個美好的交流園地,會員可以和網友一同討論分享發表書評與閱讀心得。本站亦提供書籍、作家、新聞、得獎推薦查詢功能。
本資料庫以《臺灣文藝叢誌》、《臺灣文藝旬報》暨其文人群作品集為主題,進行數位典藏計畫,即將原典內容掃描、校勘後文本重編,建置成資料庫,提供書冊檢索、進階檢所及全文檢索,檢索結果以電子書形式呈現,使用者可在線上閱讀全文內容。
本站結集林淇瀁教授詩作外的研究興趣及其他學術論述,主要集中於台灣文學、文學傳播、數位文學、台灣新詩風潮、台灣報業,及其學術論文引得等資料。
85 年 8 月《文學台灣基金會》成立,其目標為出版《文學台灣》雜誌,推廣台灣文學;舉辦學術會議、文化座談,以提昇台灣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設置文學獎,以鼓勵文學創作及研究;獎助優良文化圖書之出版及藝文活動;資助傑出台灣作家,從事文學創作等。本站可查詢《文學台灣》目錄,《文學台灣》除刊登詩、散文、小說、評論及劇本等文章外,對於文學史料的挖掘與整理,亦不遺餘力。
中華民國筆會成立之宗旨為研究文藝理論、鼓勵文藝創作、維護創作自由、致力中外文藝作品互譯、編譯中外文書刊,以增進國際文化交流,推展國際文化合作。本站提供《當代台灣文學英譯》目錄索引查詢及部分內容瀏覽。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成立於92年5月30日,其任務為從事以台灣文學及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學術研究、橫向聯繫其他國家或地區文壇,促進交流、舉辦與文藝有關的各種活動,如研討會、座談會、文藝獎、寫作班等、發行刊物,出版叢書,經營網站,以促進文藝發展。其所出版之《文訊》雜誌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
漢學研究中心為國家圖書館成立的研究中心,其重要工作項目,包括:蒐藏漢學資料,提供閱覽服務,獎助國外漢學家來臺研究,編印漢學研究論著,出版目錄索引,報導漢學研究動態,舉辦大型國際性專題研討會,赴國外辦理書展宣揚中華文化等提供相關漢學研究的相關資料,本站內容包括:中心簡介、漢學界動態、10幾種電子資料庫、漢學通訊電子報、及相關漢學研究獎助要點等資料。
本服務網由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所建置,號稱全球提供最多台灣期刊數位化全文的資料庫,目前的收錄超過450幾種各類學科的期刊,仍在持續增加當中。本服務網提供基本查詢與進階查詢功能,可進行全文檢索及瀏覽;唯使用者如欲閱讀全文須付費。
本資料庫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建置,其資料來源是依據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在1958到1968年間,所出版的《台灣文獻叢刊》標點本,共309種596冊近四千萬字,再加上1977年6月出版的「台灣文獻叢刊提要」內第1種至309種的提要內容,以及高拱乾、范咸、蔣毓英的《台灣府志》(簡稱高志、范志與蔣志)。該志係採用1985年北京中華書店之版本,而蔣志標點則參照1985年廈門大學出版之《台灣府志校注》。其內容可分為三類:一為台灣通志、府志,以及各縣、廳志,包括重修、續修之各版本;二為各地採訪冊、相關地區志書,以及輿圖;三為補方志之闕的紀略資料。具有全文檢索功能。
本系統由國家圖書館整理,收錄50年來臺灣地區當代文學作家約兩千餘位之基本資料及其生平傳記、手稿、照片、著作年表、作品目錄、評論文獻、翻譯文獻、名句及歷屆文學獎得獎紀錄,以全文及影像方式公開於全球資訊網,提供對文學研究學者及熱愛文學之民眾的資料查檢利用。
本目錄索引收錄國立台灣圖書館、中研院各所圖書館、台大法學圖書館、台大圖書館、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台南市立圖書館、台灣文獻館、台灣史料中心、東海大學圖書館、政大圖書館、師範大學歷史系、國立臺中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淡江大學圖書館、新竹縣文化局等單位之館藏目錄日文舊籍資料,收錄民國38年以前之日文舊籍台灣文獻。
為深化臺灣史研究,提升日治舊籍使用率,改善圖書典藏品質,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於88年與臺灣分館協議合作典藏,93年,將前述珍貴歷史文獻史料陸續數位典藏及建置「日治時期台灣研究古籍資料庫」,並於94年對外開放線上目錄查詢,影像則需申請帳號方可瀏覽。
本資料庫以「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捐贈之資料為基礎,輔以全世界其他華文文學組織之檔案、資料,私人藏書家收藏之著作,及作家個人之作品。本資料庫可以作家、作品、評論、傳記、社團名稱查詢,並提供華文文學社團及作家訪談內容。
本站結集台灣古典漢詩,依詩集及即作者排列,可察看詩內容。本站也提供檢索功能,包括作者檢索、詩集檢索、詩題檢索、詩序檢索,及綜合檢索。
本站提供豐富的台語文相關資源,內容包括工具類資源—台語華語辭典、台語文斷詞、全羅漢羅互轉、台語字發音;研究資源—研討會、學位論文、研究計畫;教學網站—楊允言、張學謙、鄭良偉等教學網站、羅馬字教學等;相關台語部落格連結。
本站是由「台北市台語寫作學會」製作,內容含音韻、用字、修詞、文法、教材、寫作、文學、講古。其中本網站對台語的拼音文字技術,著力非常深厚,並對「台語文學」的寫作成果非常重視,從本網站可全文閱讀五本台語文學—關渡地頭、彰化媽祖、散文集、台北杜聰明、紅磚仔厝。除此外,內容還涵蓋「台華句子對照典、台語演講系列、福台語音標及用字理論等。
本站提供對台灣的文化歌謠有興趣人士豐富的相關資源,內容包含音樂台灣—相關台灣歌謠論述;鄉土台灣--台灣諺語、謎猜、童謠、民間故事、吃新娘茶講好話、台灣地名由來;台灣戲曲--歌仔戲、布袋戲、南管、七字調等論述;文化台灣--與台灣的人事物有關的書籍,例如:歷史、地理、繪畫、自然、人物、風俗、藝術等。本站內容精采,提供很多台灣民間民謠及戲曲發展歷史。
國立故宮博物院保存了豐富的原住民史料,仔細閱讀這些史料,對清治時期臺灣的生存環境、部落分布、風俗民情、產物衣食、教育宗教、衝突戰爭,以及清季的開放山禁、推廣教育等政策,能有深入的了解。本站為「院藏臺灣原住民圖檔文獻展」內容,包含畫卷、地圖、古籍、檔案與版畫等,呈現十八、十九世紀原住民的風貌。
本站係由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陳建忠助理教授(現為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與其碩士班學生沈芳序所合編,內容包含:導讀、日據時代、光復初期、5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紀迄今。其中,「導讀」係收錄專家學者發表有關台灣文學,或台灣文學報刊的文章;而「日據時代」等各時期,則收錄當時期所有出版的期刊報刊封面,並有該報刊之簡介。
本站由明道中學建置,典藏內容多元,內容包括作家手稿、作家書信、作家相片、作家文物、演講、展覽等。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成立是為鼓勵現代詩創作及詩學研究;發掘優秀詩人及詩學評論家;促進國內外詩文學交流;推展台灣本土現代詩運動。本站轉載會員之相關之作品,例如:詩創作、詩評論、詩翻譯、詩賞析、發表之現代詩等,提供會員及現代詩愛好者交流平台。
本站為原住民文學創作園地,內容包括散文小品、詩歌曲譜、小說故事、部落文學、藝文資訊、評論文章,提供文學界新人將作品在這網路平台發表。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於80年成立,其成立宗旨為蒐集台灣歷史文物、資料等,透過有系統地分類整理,呈現台灣史料多元而豐富的原貌,提供給一般社會大眾及研究者使用;舉辦與台灣歷史相關之講座、研討會等活動;出版《台灣史料研究》;重印覆刻重要史料。本站提供圖書與期刊查詢,並可查詢相關專題、人物、圖像、年表等內容。
本系統係由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中心所建置,免費開放使用,提供使用者更完整的中文期刊篇目與更便捷的期刊文獻檢索途徑,可藉由篇名、作者、關鍵詞、刊名、類號、摘要、全文、出版日期等欄位查詢所需資料。本系統收錄台灣,及部份港澳地區自1998年以來,所出版的中西文學術期刊、學報,以及讀者利用頻繁之各類期刊所發表的單篇文獻著作,包含學術性文獻,以及一般性作品。
臺灣圖書館典藏之日治時期期刊約三百餘種,內容包羅萬象,題材多元。為提昇服務品質與研究效益,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本系統,透過網際網路提供讀者查詢臺灣資料並可即時線上取得所需資料之數位內容。本系統包含各類期刊,目前線上可查詢瀏覽的有《臺灣教育會雜誌》、《臺灣建築會誌》、《臺灣警察協會雜誌》、《臺灣通信協會雜誌》、《交通時代》、《???》、《蕃???》、《臺灣商工會議一覽》、《臺灣氣象研究會誌》、《熱》等79種期刊。
本資料庫包含整部二十五史 整部阮刻十三經、超過兩千萬字的臺灣史料、一千萬字的大正藏以及其他典籍,合計字數一億三千四百萬字,並以每年至少一千萬字的速率,持續成長,內容幾乎涵括了所有重要的典籍。
本目錄索引收錄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及台灣省文獻會等36個單位相關資料,內容包括台灣中文、日文、西文圖書文獻資料,凡古文書、古契、先賢遺著、士紳之文集、詩集、日記、帳簿、族譜、家乘、祭祀公業資料、寺廟教堂資料、產業組合檔案、口碑、口述史料、學術著作、政府單位出版品及博碩士論文等。本目錄提供瀏覽檢所、簡易查詢及進階查詢。
國立圖書館自77年起,將每日蒐集20餘種中 文報紙剪輯有關台灣論著文獻資料,掃描建檔。本系統支全文影像只供館內網路查詢,剪報資料索引部份,開放遠距讀者查詢。
《台灣教會公報》自其前身《台灣府城教會報》於1885年創刊以後,至1969年改為華文出刊為止,84年間所累積的以台語白話字所書寫之史料著實相當豐富。本資料庫為「台灣教會公報(1895-1969)白話字文獻數位典藏計劃」之執行成果。本資料庫將《台灣教會公報》內容打字、翻譯、校對、上稿,為主要計劃工作之外,亦將2007年出土之「北部台灣教會公報」《芥菜子》第1-22期,以及戰前白話字相關出版品數位化,以影像方式呈現,並將部份《芥菜子》內容數位化及漢羅翻譯,同置於文獻資料庫中,提供瀏覽者更方便的檢閱查詢與利用。
本站內容包含民間歌謠論,論述內容包含什麼是歌謠;台北的民間歌;歌謠分布圖—呈現台灣地區歌謠分布地區;歌謠欣賞—內容包含閩南語歌謠、閩南語民歌、客家民謠、客家山歌,學習者可透過歌詞內容及錄音撥放同步學習欣賞。
本站建置目標是藉讀唱台灣羅馬字所呈現之台灣民間歌謠及台語歌曲歌譜,來學習台灣羅馬字。歌曲內容包童謠11首、自然民謠6首、創作歌謠16首。
本站由台灣大學圖書館所建置,其典藏之台灣史資料包括「淡新檔案」、「岸裡大社文書」、「伊能文庫」,以及台灣總督府各局部與台北帝國大學(台灣大學前身)之刊行物等,同時提供舊藏日文台灣資料目錄、原住民圖書聯合目錄、伊能文庫刊行書目錄、田代安定文庫目錄,以及館藏UMI台灣研究相關博碩士論文微捲目錄等。其內容上起18世紀,下迄終戰前夜。本站之查詢,除可檢索台大館藏台灣資料外,並蒐集整理網際網路上台灣研究相關之網路資源,包括電子文獻、研究及教學資訊,以及其他相關檢索系統與網站等。
本站內容為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之「臺灣文獻文物典藏數位化計畫」--就館藏的《淡新檔案》、《伊能嘉矩手稿》、《臺灣古碑拓本》進行數位化,及「深化臺灣核心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就館藏的《田代文庫》、歌仔冊、《狄寶賽文庫》進行數位化之成果。臺灣大學圖書館基於文化財保存及推廣利用,於執行該計畫時,影像與全文之數位化並行,建置Metadata,並將數位化成果建置資料庫,提供民眾檢索使用。
余光中教授是當代文學大師,創作無數,本數位文學館呈現余光中的重要文學成果,完整呈現余光中所有作品目錄,包含已出版、未出版之文學作品手稿,及其他相關資料。本網站內容包括詩人故事、作品列表、照片影音、報導專訪、學術研究、線上論壇、互動遊戲等。
本部落格版主為陳潔如,文學創作以詩歌和散文為主,以台語文學創作為志,迄今,已有一百多首詩作發表。本站內容以刊登探討台灣文學相關主題文章,例如:賴和研究、漢詩等,及張貼選讀「台灣文學欣賞」及「台灣文學選讀」課程之學生課堂討論及期末報告。
本站包含:台灣漢詩資料庫、台灣期刊資料庫、台灣漢文網、嘉義文學博物館、台灣文藝叢誌資料庫,以及中文學術規範網等六個子資料庫。其中「嘉義文學博物館」之內容包含:嘉義地區之作家簡介、嘉義文學風情,以及專輯暨專訪作家群像等資料,並提供基本查詢與進階查詢兩種途徑;「中文學術規範網」提供一個討論學術論文標準規範的園地,其內容主要有:會議資訊、工坊現場、論文發表、列舉事件、標準規範,以及問卷調查等項目;「台灣漢文網」之台灣作品的部分包含有:散文館、詩詞館、小說館、戲曲館、評論館,以及視聽館等項,所收錄之作品,皆以保留原始風貌之動態電子書呈現,並提供全文檢索功能。
本資料庫由國立中正大學教授團隊所開發,將漢詩文獻公諸大眾,提供線上檢索,加強資源流通,推廣台灣漢詩閱讀。本資料庫內容包含漢詩簡介;漢詩百科—作家資料列表、作品資料列表;及資料檢索。
本站本站為文建會補助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所建置,內容主要紀錄原住民的文學活動,內容包括山海文學世界—台灣原住民的文學創作、山海文學獵人—傑出原住民作家介紹、山海文學出版—與原住民相關之原住民、山海文學桂冠—原住民文學獎得主、山海文學研究--與原住民相關之論著、山海文學大事記。
本站由劉紀蕙教授領導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製作,其設置宗旨為以跨文化與跨藝術的角度切入,思考台灣文學在國際文化脈絡之中的位置。內容包含台灣文學課程、台灣文學研究議題、年表、網路論壇、相關研究資料等資訊。
本站為一個提供報導文學理論與創作的特殊網站,為台灣第一個報導文學網站,當時向陽以「為台灣勾繪臉顏」期勉靜宜報導文學班的學生,鼓勵他們創作。本網站內容包含文獻彙編—專書研究、學位論文、期刊論文、一般評論;重要作品介紹;訪談介紹等。
本資料庫內容為兩期國科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之綜合成果,以92年建置於國立中央大學的「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為基礎,選擇其中較重要且具代表性的影音資料,進行數位典藏。典藏之作品為75年以降,台灣戲劇藝術創作之公開演出之非營利性影音記錄。除了作品影音記錄之數位化典藏外,亦以文獻查閱與口述訪視等方式,調查、蒐集、整理、建置相關影音記錄之詮釋資料。
文建會於94年建置本網站,總計規劃工藝、建築、美術、民俗、考古、歷史、民族人類、文學、音樂、戲劇、戲曲、舞蹈、動物、植物、地質15個類別,15,036則詞目,民眾投稿11,793則,獲得審查通過者共10,648則詞條、8,929張圖片及部分影音檔。希望透過臺灣大百科全書的編纂,納進不同族群與社會背景的聲音,透過彼此之間的覆寫、刪補與討論,串聯文字、圖像與網路的特質,達成現階段臺灣知識成就的總體呈現,作為臺灣歷史文化的基礎工程,建構臺灣歷史文化主體性的知識平台,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基礎工具。
本站由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建置,內容包括典藏作家—作家年表、年表、書目、相關評論資料;議題導讀—台灣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原住民文學、本土文學等議題之概論;影音收藏—作家訪談、演講之影音資料;聲韻之美--閩南語聲韻學之解析、探討、使用;及全文檢索功能。
國立臺南大學圖書館珍藏 6,000 餘冊的日文舊籍,為使重要史料得以永久保存,提升使用率,將這批日文舊籍加以整理且數位化,並建置日文舊籍之電子書資料庫及圖表相片資料庫。本站提供網路瀏覽與檢索等功能,提供教學研究推廣加值用途,內容包括電子書、圖表排列、珍本導覽、影像精選等。
本站由國家圖書館建置,將國家圖書館自行開發與台灣研究相關之資料庫整合至同一查詢介面,提供使用者一次查詢所有資料庫功能。除此之外,亦提供網站指南,將與台灣研究相關之網站進行彙整八大類—總覽、宗教、自然生態與環境、政治社會經濟、歷史地理與人物、地方文物、語言文學、藝術文化等,並介紹每一網站內容,及提供檢索功能。
本站收錄有關嘉義作家近一百一十位古典及現代作家簡介,並有二十五位作家之作家介紹、作品欣賞、轉訪紀實、生活寫真等。專訪作家中,文心、岩上、黃英雄、路痕、李弦五位作家,為本站之專輯作家。本站亦提供關鍵字及進階查詢功能。
本站建置目的是為將胡萬川教授所采集的民間故事謠諺數位化,提供文獻保存、推廣、研究、教學的功能,期使所有台灣子民能透過網站的內容,了解先民智慧的結晶,也讓全世界了解台灣本島的民情風俗文化及語言。本站內容豐富,包括文學地理資訊,-讓使用者正確得知民間歌謠的採集地;文學作品賞析;詞彙語意辭典,針對方言中特殊的詞彙語料做解釋;教學區,包含詞語學習及棉間歌謠教唱;研究區,提供「有聲無文」之民間文學語音資料。
本站這裡收錄的是有關網路文學的討論、觀察與相關問題,有訪談、答問、論述,也有一般引介,故名「網路論談」。向陽試圖通過聲音和語言的跳躍、圖像的拼貼與遊戲,以及批判性對話,來表現詩思與圖像的流動、呼應,此外也有純粹以文本從事圖像建構的實驗,這些作品有青澀、有成熟,作為第一階段的網路詩習作,提供給有志者參考。
本部落格係由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建置,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個學術與創作交流的園地,凡與台灣文學有關之評論、詩、小說、散文皆可發表,發表之前要先註冊,並有文章搜尋功能。本部落格獲得教育部落格大賽社團組織部落格第三名,內容包含在此部落格發表作品之作家總覽、所有發表文章之總覽,並將這些文章分類為世界文壇評介、古典文學、原住民文學、母語文學、戰後新文學、文學史與其他、文學創作、文學理論、日治新文學等類,並可查看回應內容之總覽。
「詩路:台灣現代詩網路聯盟」由文建會補助建置,是一個內容非常豐富的一個新詩網站。「詩路」網站讓讀者可以閱讀到詩人的經典作品內容。在詩刊方面,可讀到幼兒詩苑詩社出刊的詩;典藏詩人,可找到從69年代至現今詩人的生平介紹及其詩作;最新作品,介紹最新作品集及相關資訊;每週一詩;每週挑選一詩,由專家評介。此站提供優秀的詩壇新手一個發表的平台,是台灣現代詩作品、評論、創新在網路上大集合,可謂中文世界最豐富的新詩網站。此網站與「台灣e散文」整合於「台灣文學e網打盡」。
本站上載多位現代當代台灣作家的散文供線上閱讀,包括張秀亞、蕭白、張曉風、吳晟等知名作家,此外,網站亦連結與台灣文學有關的網站及年青作家的網誌,提供了最新大量的散文閱讀材料。此網站與『「詩路」-台灣現代詩網路聯盟』整合於「台灣文學e網打盡」。
1992年創社,宗旨為挖深織廣,詩寫台灣經驗;剖情析采,論說現代詩學。本站內容包括詩學論述,及詩創作發表,另凡有關詩的活動、詩刊、詩集出版、研討會、徵稿消息、文學競賽、聚會、詩人事件等等訊息,都可在本站獲得相關資訊,本站可謂台灣新世代新勢力的網絡詩場域。
本站為台南縣新化鎮正新國小陳賢璁老師因進行一項與跟楊逵先生有關的教學媒體而建置,內容包括浮生六記—楊逵生平簡介,從童年到東海晚年;耕筆錦繡—楊逵文筆風格,及其作品介紹;百年絕唱—以楊逵著作改編之歌曲15首;懷念與發揚—楊逵與新化之淵源,及對故鄉之貢獻影響;線上教學—楊逵經典小說內容摘要及其啟示等。
史學與文學雙棲才子楊雲萍教授一生創作無數,尤以文學、史學方面居多,有「詩人楊雲萍、史家楊雲萍」之稱。本站內容包括楊雲萍先生生平介紹;生平及著作年表、書信、手稿、史料;收藏之圖書及歌仔冊收藏;相關評論及報導等。
本站為洪惟仁教授所建置,內容為洪惟仁教授歷年來之著作論著,包括期刊及專書論文、研究計畫報告、研討會論文、學術演講、主持網站、著書、編著、譯作、論著、評論、報導、文物評論、文學創作,及其線上教學講義教材及學生作品,類別包括閩南語、台語、聲韻學、民間文學等。
林獻堂文物館成立於89年,館內典藏獻堂公墨寶、詩文、照片、重要行事紀錄、台灣早期各大施設之詩集、先賢書畫作品等。本站內容包括文物館介紹、霧峰林家與獻堂先生簡史、典藏文物照片、林家建築介紹等。2018年原有「林獻堂文物館」擴大為「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
吳守禮一生從事閩南語研究,自台灣大學退休之後,他著手展開台語字典的編纂工作,其中耗時二十多年的《國臺對照活用辭典》,堪稱是閩南語有史以來成就最高的一部辭典。本站完全呈現吳守禮教授畢生的研究成果,其中還包含由吳守禮教授親自發音的華、台因注音符號發音教學、綜合閩南方言拼音總表等,是相當重要的文化財。
本站可說是向陽個人網站的入口,對於台語詩、台灣文學,向陽投入無數的心力,創作類型多元,有興趣研究台灣文學及向陽本人的人士,本站是一個很完整且豐富網站。本站內容包含關於向陽—年表、著作、手稿;新詩向陽—現代詩、童詩、數位詩、詩作英譯;散文向陽—抒情散文、議論散文;論述向陽—論文引得、台灣文學、文學傳播、台灣新詩、數位文學、台灣報業;向陽月誌、影音頻道、照相簿子等。本站收錄了有關詩人向陽的評論、訪談、介紹,以及歷年來評論向陽詩集成就的專論,想了解向陽詩作精神及意涵的人,很適合到此觀賞。
陳黎為傑出的台灣中堅代詩人,詩風多樣,從寫實到超現實,從現代到後現代,不同題材中流露出一貫對人類生活的關懷與熱情,曾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本站為一個整理陳黎作品之網站,內容包括詩作、散文、詩譯、研究活動、他人對陳黎的評論作品等,內容多元且豐富精彩,為名符其實的「文學倉庫」。
本站是鄉土文學作家洪醒夫之個人網站,網站內容由陳建興及林淑娟撰寫。洪醒夫之文學創作態度嚴謹,其文學創作題材主要以農村中的人、事、物等;作品類別涵蓋很廣,包括現代詩、小說、散文、報導文學、評論都有其心血結晶。本站內容包含洪醒夫生平介紹、著作分期、寫作特色、小說分享、在台灣文史上的地位、特色與意義、著作年表等。
本站內容由國立台灣文學館委託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建置,及目的是為將將楊逵文物以數位化的形式保存,進一步提供e化的平台以饗大眾,提供一般使用者以一窺日治時期台灣文學/文化發展的歷史紀錄;另提供進階使用者,透過畫面、文字的交叉檢索,得到所需的第一手研究素材。本站內容包含總論、楊逵年表、電子書專區、楊逵研究、楊逵故事屋、走找楊逵等。
鍾肇政為重要的台灣文學作家,數十年的寫作,獲獎無數,在台灣文壇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站完整呈現鍾肇政的一生寫照,內容包括:文學館—已呈現鍾肇政作品為主,包含十部長篇作品;影音館—包括鍾肇政自述外,還有學者專家對鍾肇政創作理念、作品等訪談內容;文物館—呈現鍾肇政的手稿、獎狀等生活物件及與創作有關的作品;圖像館—呈現鍾肇政的生活照;資料館—呈現與鍾肇政相關之研究著作及評論。
鍾肇政是台灣文學史上極為重要的先行者,其小說創作與文學參與,都是台灣文壇重要的資產。本站為國立台灣文學館特為鍾肇政特展所建置之線上展,內容除了介紹鍾老的生平以及文學成就與文壇往來之外,更帶領觀眾真正走入鍾老的文學世界。由插畫家所繪製的《台灣人三部曲》之〈沈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的人物表,栩栩如生地刻畫出文章中的主人翁的性格,帶領觀眾進入鍾老的文學世界。
臺灣少年小說第一人—李潼,一個用生命寫作、用筆建立溫暖與盼望的作家,辛勤灌溉耕耘著「關懷」、「疼惜」、「包容」、「同情」、、「歡喜」的生命力量,讓每個進入他作品的讀者,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原來可以這麼有趣,年輕人的心原來是這麼寬廣。本站為國立台灣文學館特為李潼文學特展所建置之線上展,內容包括李潼生平介紹、手稿/書信/著作典藏、民歌重現等。
林海音在作家、評論家、編輯、出版人的角色上,盡責扮演,無論是提拔作家或是堅持純文學創作,在所相對應的時代環境而言,影響文壇具有其關鍵位置。本站為國立台灣文學館特為林海音文學特展所建置之線上展,從本站可觀看原展覽內容,透過互動年表的設計、VR擴增實境、超高解析原件賞析功能與趣味遊戲,提供更多元的學習資源,動畫欣賞與教案、學習單下載都是學習的好幫手。
國史館掌理中華民國史與臺灣史的修纂和研究、重要歷史檔案、文獻及圖書的蒐藏和應用,並自93年1月起,依據「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為總統副總統文物的主管機關,負責行憲以來歷任總統副總統任職期間所有文物的徵集、典藏、維護、管理、研究和陳列展覽。本站提供數位資料檢索、史料圖書查詢、電子書閱覽,及總統副總統文物館虛擬博物館。
為維護及保存我國電影文化資產、倡導電影學術研究風氣,提升國人對電影之認知、提供資訊服務,協助我國電影事業之發展,行政院依民法規定成立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負責我國電影之推展及電影文化資產之蒐集、整理及保存工作。本站提供典藏檢索。
政府鑒於地方歷史文獻對國家民族認識發展的重要,於37年6月1日成立臺灣省通志館,專責辦理臺灣省通志之纂修,旋於38年7月改組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除設委員、編纂從事文獻研究工作外,並分設編纂組、採集組及整理組,以負責本省文獻史料的採集、整理、典藏、文獻書刊的出版及史志的纂修。91年1月1日改隸國史館,更名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本站提供文物史料、檔案、出版品、電子書查詢,及相關展覽與活動訊息。
本站由聯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中心委託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陳萬益教授所建置,介紹臺灣文學史上來自客家族群、誕生於20世紀前半葉的文學家,包括吳濁流、龍瑛宗、鍾理和、鍾肇政、李喬和鍾鐵民等六位先生。內容包含:作家身影、代表作品、作品導讀、研究文獻,以及客家語文等項。其中之「作家身影」有:作家導讀、作家生平大事年表、寫作年表,以及作家影音;「代表作品」有:作品導讀(作品導讀及網路大家談)、著作目錄、線上閱讀,以及著作書影;「客家語文」有:作品選讀、綜合客語詞彙庫,以及客家音標等資料;「研究文獻」有:研究文獻與一般文獻。並具有檢索查詢功能,可全文搜尋代表作品、及研究文獻等資料。
本站由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彰化縣文化局委託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陳萬益教授與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羅鳳珠老師所建置,主要內容分為(一)紀念館導覽—包含專家導覽、虛擬導覽、紀念館館史、賴和紀念碑等;(二)索引檢索區—包含綜合、文學、文學研究、文教推廣等區。另本站附有:「多元動態導覽」,可依使用者需求,分為一般閱聽者或教學研究者。「手稿線上翻閱」功能,則以賴和、楊守愚、賴賢穎,以及館藏其他作家手稿為主,讓現實生活中的閱讀機制,搬到螢幕上。並具有檢索功能,可全文搜尋文學作品等資料。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於89年設立碩士班,91年成立大學部及博士班。設立目標與宗旨為全面搜集「臺灣文學」的相關文獻、「臺灣文學」全方位的研究、加強文學理論與研究方法之訓練、重視區域文學的比較研究。
鍾理和數位博物館於1979年6月,由文學界林海音、鍾肇政、葉石濤、鄭清文、李喬、張良澤等六人具名,發出〈籌建鍾理和紀念館啟事〉,由南部文友起頭聯繫台灣作家,動員社會力量,籌建台灣第一座平民文學家紀念館—鍾理和紀念館。本站由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陳萬益教授與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羅鳳珠老師所建置,主要內容分為(一)紀念館導覽—包含專家導覽、虛擬導覽、紀念館館史;(二)索引檢索區—包含綜合、文學、文學研究、文教推廣等區。
楊逵(1906-1985),台灣新文學的重要作家,也是一位社會革命家與實踐家。楊逵文學紀念館,90年由新化鎮公所及地方文史工作者發起籌設,經91年台南縣政府撥交閒置的地政事務所使用,獲文建會補助,及新化縣公所自籌款,充實紀念館內部設施,於94年11月27日正式落成使用。館內展覽以「壓不扁的玫瑰花」為名,側寫楊逵的人與故事,表現他的志業成就。展覽共分兩大區塊,以一樓的「人間楊逵」與二樓的「文學的楊逵、社會的楊逵」兩大主題,分別呈現楊逵的生命故事與文學社運成就。
高雄文學館原為高雄市立圖書館第二圖書館,配合本市推動文化休閒創意產業,於92年爭取文建會加強公將第二圖書館改造為一個兼具文學創作與文化休閒的文學館。為了完整收錄數字不斷上昇中的高雄作家相關創作資料,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高雄文學館協力,獲得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計畫」專款補助,成為高雄城市文化館家族一員,95年完成建置「高雄作家資料專區」,以保存及展示高雄文學作家之創作文物,含簡歷、照片及著作等,供民眾欣賞閱覽,並結合利用網路的無遠弗屆優勢,同時建置作家資料數位化典藏,透過網站的行銷,提供更多民眾可深入瞭解高雄作家的多元管道。
吳濁流先生為詩人、小說家,及文學運動家,是《台灣文藝》及「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創辦人。吳濁流藝文館的設立是為紀念吳濁流先生對台灣文的貢獻及闡揚吳濁流先生的創作。本站內容包括吳濁流先生介紹—年表及著作、館舍內部導覽影片、懷舊照片瀏覽等,提供詳細的館舍介紹。
中興大學於93年度成立中部地區第一所台灣文學研究所,又於95年度成立「台灣文學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為發揮教學、研究及推廣效能,妥善連結中部地區各大學相關系所資源,成立台灣文史圖書資源之區域中心,以達成區域性台灣文史教學、研究、推廣,並服務中部地區各級學校教師、學生與大眾之目標。本站可查詢由教育部補助建構之資源,例如:料電子資料庫、圖書資料,及視聽資料。
教育部顧問室自94年起每年補助清華大學建置清華大學圖書台灣文史圖書與資料的典藏,使之成為桃竹苗地區的資源中心,力求提升台灣文史的教學與研究水平,並推動台灣文史教學推廣和服務工作。因應數位時代,本中心目前已自94年起,為期三年所購置的圖書目錄全數上網,提供搜尋。本站內容包括台灣文學史書目、台灣文學基礎書目、台灣文學研究書目。
台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於94年獲教育部補助成立「南部地區臺灣文史資源中心」,為期3年計畫,為南部地區文史研究之資源寶庫,典藏各類文獻、史料、圖書外,也購置許多此一領域之「數位資料」,使本所不僅是臺灣文化研究之重鎮,也是臺灣文化研究資料收藏的核心。本中心網站提供圖書資源及電子資料庫查詢。
教育部顧問室補助成立成大台灣文史資源中心,本中心之資源主要著重在圖書資源之擴充,內容包含台灣文學、語言、歷史、文化、政治、族群關係等領域。因經費有限,不與其他圖書館館藏重疊,本中心圖書收藏以台灣本土語言文學、台灣與東南亞新移民、國際台灣學研究資料為主。本網站提供圖書書目查詢。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獲得教育部圖書經費補助成立「北部地區-台灣文史區域資源中心」,希望以豐富且多樣的圖書資源擴充台灣史領域之範疇與深度,吸引更多有興趣的研究學者來投入參與相關之研究計劃,關懷台灣的特色與歷史。本站列出連續三年所購圖書清單,並可查詢圖書書目。
台灣戲劇館是台灣第一個公立地方戲劇博物館,設館宗旨為蒐集台灣戲劇發展之資料,並對台灣民間傳統戲劇進行調查、採集及整理,透過演出、展示、推廣加強民眾深入瞭解傳統戲劇藝術之內涵。該館於1986至1990年間籌備期,經過十餘年的籌建經營,已具規模。
台灣語文學會成立於1991年,成立宗旨在從事並推動臺灣語文及其相關學術的研究;建立文獻資料庫;出版相關的研究成果;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定期舉辦國內與國際學術會議;定期舉辦演講會;推動語文教育等。本網站內容包含學會介紹、台灣語文研究期刊內容摘要、教學與研究資源等。
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所於93學年度成立碩士班,99學年度博士班開始招生。該所成立之基本理念與認知有五大項—臺灣文學是數百年來臺灣經驗的寶藏、臺灣文學已成專門的研究領域、國際學界日益重視臺灣文學、陸學界積極從事臺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當前教育與社會的需要。教師研究專長涵蓋臺灣與中國近現代文學、臺灣當代文學、臺灣古典文學、臺灣通俗文學與文化、日本近代文學、城市文學與文化研究、文學與美學理論、語言學與閩南語研究、性別研究、民間文學與文化等。又台灣大學圖書館藏豐富,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豐碩,凡此,都為該所進行臺灣文學與文化的研究與教學,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於92年設立「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94年正式招生,97年並成立「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該所設立宗旨—學術視野上,國內與國外台灣文學研究互通,建立全球化的學術觀;研究方法上,人文與社會科學兼具,達到科際訓練的整合目標;研究態度上,理論與實際並存,重視知識經濟的推廣。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已成立台灣研究中心,台文所的人文訓練,當可與該中心進行科際整合。為了使文學資料能夠集中,該所將致力成立一個台灣文學圖書館。大量蒐集並複印散佚的文學作品,廣泛收藏國外有關台灣文學的外語碩博士論文,提供一個完善的研究環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於92年正式成立「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97年成立博士班,且於100年增設台灣語文學系。該所為國內第一所整合型的臺灣本土文化學系,兼備臺灣文化、語言、文學三類專業課程,及語文傳播與文化創意產業應用課程。在教學資源利用上,與該校文學院各系所一同共享學術研究及教學資源,藉由該校所擁有的最傑出師資、優秀學生,以及位處資訊發達的北部這些優勢,讓該系的學術研究能領先群雄。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於91年成立,為國內教育大學系統中第一所台灣文學研究所;96年更名為台灣文化研究所。該所之課程目標—文學組提供台灣文學理論及研究方法訓練,以培養台灣文學研究人才,並開闊學生研究、教學或創作之宏觀視野;史學組以培育臺灣史學研究專才,並具備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能力為目標。該所以台灣文化為主,兼及台灣文史、電影與影像、民俗與歌謠等範疇,整合學術資源開設均衡性、多元性、前瞻性的課程規劃,及所舉辦之台灣文化講堂及文化台灣卓越講座等所蓄積的學術文化能量,近年來受到各界重視。
真理大學台灣語言學系於91年招收第一屆新生,為全國首創之台灣語言的專門學系。該系設立宗旨在維護各族群語言的「教育權」、「媒體權」與「使用權」,提供各族群語言文字化的實踐場域,俾讓各族群書寫各自殊異的語文,進而創造以多元語文為工具的台灣文學,保存台灣獨特的固有文化。教學特色為培育具有人道、謙遜、幽默內涵之現代公民,及培養深具台灣語言研究潛力之人才,及強化其台語書寫與編撰能力。
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於86年成立,為全國第一間台灣文學系。期間為因應時代的變遷,曾修改課程規劃,把台灣文學系的課程,由島嶼文學、區域文學的範疇,提升到臺灣文學是世界文學之一環,與世界各國的文學並駕其驅。目前的課程設計方向與網路世界、廣電場域、影視國度、出版園地的技術相結合;教材教法由靜態走向動態,以學習實務技能為首要標的。
2013年8月設立「客家語文及社會科學學系」,從大學部、碩士班到博士班,從基礎的客家語言文化和社會科學能力的訓練,到培養具備客家研究的專業能力,完整建立高等教育機構客家人才培育的一貫體系。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於91年成立,其未來發展重點包括:全面搜輯、整理「台灣文學」的相關文獻;「台灣文學」全方位的研究;加強文學理論與研究方法之訓練;重視區域文學的比較研究。研究領域涵蓋民間文學、原住民文學、傳統詩文與戲曲、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戰後台灣文學。該所是清華、交通、中央、陽明四校聯合中唯一的台灣文學教研單位,未來將結合中央大學的客家學院,清華大學人類所、社會所、台灣研究室既有的原住民研究、台灣社會研究的成果,發展成為台灣研究中心。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於86年成立,並於92年成立博士班,為全球第一個致力於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之研究所,以培養台灣語言與語文相關領域之專業人員為目標。該所之發展特色為發展台灣語言語料庫、台灣語文教育資料庫、台灣語言及其教育學術研究等;加強國內外各級學術單位的聯繫與合作交流;培養各個語言族群的研究教學人才,傳承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特色。
國立聯合大學台灣語文與傳播學系於93年成立,「立足於語文,應用於傳播」,是該系成立的出發點與基本精神。本著「立足於語文,應用於傳播」的精神,該系課程設計的精神在於培養學生兼具文化素養與傳播的技巧,對本土的語言文化有深刻的認識,且能透過傳播之利器傳揚之。課程內容包括核心課程、語言與語言學、文學、傳播、及學習與專題製作等。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93年設立,為中部地區第一所台灣文學研究所,以培育在國際場域台灣文化傳播與知識深耕的社會菁英為目標。教學研究方面,以跨系所合授課程,提供學生豐富而跨領域的課程選擇,並持續推動與國內外各相關學術機構研究、教學合作計畫,架構跨國研究脈絡下台灣文學研究教學的學術網絡。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成立於93年成立,為第一個台灣語文師資培育專業學系。課程內容以語言教育為主軸,教育台灣語言的口語知識、能力,旁及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史地、文化、藝術、資訊、音樂等。教學資源方面,該校圖書館現有與台灣語言文化藝術相關圖書及期刊約十萬餘冊,該系亦有設備齊全的語言教室、視聽教室、參考室、e化教室、影音實驗室等。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於92年成立,推動「台文系、大傳系雙學位制度」專案,課程分為七大學程—台灣文學、戲劇文學、文學傳播、文化傳播、鄉土誌田調、台灣研究、民俗文化;碩士班於95年成立。該系所持續在課程設計、師資結構、教學研究、軟硬體資源上努力,積極發揮研究能量。在教學資源方面,該系典藏受贈圖書已逾八千冊,收藏於「台灣文學發展紀錄資料室」,億多年獲得教育部補助台灣研究相關圖書經費。
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於92年成立,其教育目標為培養國民中小學台灣語文及台灣本土文化教育師資,發展台灣語文教學理論,訓練學生具備運用台灣語文教授台灣文化的教學能力;培養台灣語言理論及應用人才,教育學生建立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專業素養;培養學生具備全方位的台灣文化知識,並具有傳承與創造本土文化的基本能力,使成為台灣文化建設的主要棟樑。該系特色為本土化與國際化並重、雅文學與俗文學兼顧、理論與實務並行。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於94年成立,設立宗旨為扎根半線,挖掘人文資源,整合民俗藝術;探索台灣詩歌,締造詩學研究中心;建構彰化學,重現半線風華。該所與該校圖書館合作建立「台灣鄉土教學研究中心」,充實文獻圖書、建立資訊網路、整理出版專集、推動學術研究,成為全國鄉土教學研究的中心。
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於93年成立,其研究教學目標為深刻人文素養與關懷,培養創新思考及獨立研究之能力,並有良好溝通人際能力;加強鄉土語言、民間文學、田野調查等相關知識與能力,培養本土之文學、語言、力與、文化等研究教學人才;加強文學理論、研究方法與相關外國語文等訓練,規劃台灣與東亞、西方之比較文學等不同面向課程,培養具有全球視野之台灣文學研究人才;加強文化創意產業資訊等訓練,俾使學生具有參與社會職場之能力。105年8月1日起正式將「台灣文學研究所」改名為「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
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於85年成立,其設立宗旨為培養鄉土文化、鄉土環境及鄉土教育研究之專才,充實推動文化建設的人力資源。教學研究方向為臺灣民俗信仰與生活禮俗、區域研究與地方社會、臺灣文化資產、海洋文化與臺灣開發,該所於94年12月獲得教育部通過補助款及校方配合款成立「南部地區臺灣文史資源中心」,為南臺地區文史研究之資源寶庫。
本所前身為2007年成立的臺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及2008年成立的臺灣歷史研究所。因應教育結構的調整及本校轉型,兩所自2011年8月起,正式合併改制為「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所內分為歷史、文化、語言三組,主要以培養文史及語言相關教學師資、研究人員及人文創意相關產業人才為主。
在整體系所發展及定位上,本所規劃以「臺灣研究」(Taiwan Studies)相關議題為核心,整合不同學科領域,並強調奠基於南臺灣為基礎的跨區域比較研究,以厚植臺灣學之學術基礎。
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成立於94年,其設立宗旨為發展具有台灣主體性的學術研究、教學活動與文化運動;創設人文學科與社會學科、本土與國際的課程整合;培養兼具有人文素養、專業學識與台灣認同的社會菁英。發展重點為結合人文學科社會科學、本土和國際,探討台灣歷史真相;以人權、民主理論基礎,深究國民意識、文化思想;強化區域文化、族群文化、海洋文化、文學語言的研究。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成立於90年,該系設立係因應台灣原住民在語言與文化上紀錄的迫切需要,並整合語言學的理論知識與田野調查的實務經驗,同時配合傳播領域實務的發展與影像時代的來臨而產生,設系宗旨在於培育具有語言文化紀錄及影視製作專長、理論與實務兼顧、以及具備寬廣視野之語言與傳播專業人才,以符合原住民社會與地方發展的需要。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與國立東華大學於97年合併,新校名為「國立東華大學」,原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於99年度起併入「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延續原本民間文學研究所之基礎,設置民間文學碩士班、民間文學博士班,其課程規劃主要以口傳文學與民間文藝為主,以「中國民間文學」、「台灣民間文學」、「比較民間文學」為三大研究領域。在大學部規劃「民間文學概論」、「中國民間戲曲」、「中國民間傳說」、「中國民間故事」、「民間說唱文學」、「中國民俗文化」等課程,以利大學部學生能開啟初步探索的視野。
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前身,為成立於88年的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因應大學合併,於99年更名為臺灣文化學系。該系所發展之方向在幫助學生掌握臺灣研究的相關學科理論與研究方法,以臺灣學的內涵與特色為基礎,並擴及對鄰近地區的理解;發展重點著重為結合臺灣學與區域研究、強化田野調查工作與文獻材料解讀的搭配能力,及具備數位資訊運用能力的本土文化推廣及跨領域研究。
原住民族文獻會為原住民文獻之蒐集、編譯、研究、出版、典藏、推廣及其他推動事項而設置,規劃審議原住民族文獻資料之蒐集、彙整、編譯、典藏、研究及保存等工作。該會於98年底開始籌備,於99年8月2日聘邀11位(含召集人)長期於原住民文學、歷史、人類學、圖書館學、出版等領域學有專長之專家學者擔任委員,期藉由委員不同的專業,加以長期關注原住民事務之共同基礎,提供本會原住民族文獻會業務推動之建議。本網站內容包含電子期刊、出版品瀏覽、文獻知識平台,及相關連結。
蕭蕭的詩與散文主題以關懷台灣風土人情及尊重生命為主軸;蕭蕭的評論以建構臺灣詩學及台灣新詩美學為主。從此部落格可欣賞蕭瀟的新詩、散文、文學學評論,及其與讀者之間的互動。
張系國於學術之餘,以文學創作及時論雜文知名,所集專書多種,包含長短篇小說及隨筆、翻譯等十餘種,並提倡科幻小說,風行海內外。本網站內容包含張系國的個人寫作生平表、相關報導、作品搜尋、精選佳作,及珍藏照片等。
詩人管管常以反理性的創作法,製造驚奇,是個奇人,演過多部電影及電視劇,開過畫展。曾任《創世紀》詩雜誌社社長,著有多部詩集,得過現代詩首獎,及香港文學美術協會詩首獎,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本網站內容包括管管年表、出版品、照片、手稿、活動紀錄、研究紀錄等。
蓉子為台灣最負盛名女詩人,她所出版的詩集為台灣女詩人中最多。創作以詩歌為主,兼及散文和兒童文學。與詩人羅門結婚,曾獲國際詩人獎、國家文藝獎、世界詩人大姊出詩人桂冠獎,作品選入英、法、日、含、南斯拉夫、羅買尼亞等外文詩選集,本站內容包含蓉子年表、出版品、語錄、演講及展覽紀錄、照片、手稿等。
有「都市詩的宗師」、「現代主義的急先鋒」、「現代詩的守護神」、「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之稱的詩人羅門,半世紀來,詩與藝術佔據了他整個生命。曾任藍星詩社社長及世界華文詩人協會會長。出版有詩集十七種,論文集七種、羅門創作大系書十種,羅門、蓉子系列書八種。本網站內容包括羅門的出版論著、語錄 、演講、展覽、報導、照片、手稿等。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設立宗旨為恢復台灣各族群語言e性命;提倡發展台灣各族群母語文學kap 文化。主要工作包括推展台灣各族群語文全面使用、創作、翻譯、研究、教學、傳播、傳承e相關活動,例如出版《台文BONG報》、《台文通訊》雜誌、策畫製作台語文學有聲叢刊kap台語文學節目、出版現代台語文學作品集、協助開辦台語文課程、指導抑是協助台語文社團活動、舉辦台語文學創作kap台語文學研究獎勵金活動(阿却賞)等。2008年獲得教育部「推展母語傑出貢獻獎團體獎」。
本網站為台灣鄉土歌謠之介紹,內容包含MIDI音樂、MP3下載(部分)、歌曲及歌曲、作曲及作詞人介紹、歌曲內容說明介紹等。
本網站內容包含自然歌謠、創作歌謠、文學性歌謠、古早調歌謠,每首歌謠詳列歌詞,及作詞、作曲者。
本網站內容豐富,幾乎包含所有與台語相關主題,例如,台語用法、台語正字、台語工具、台語趣味、台語發展、台語歌曲、台語新聞、詩詞MP3、冊本CD、台語字典等資料。
本資料庫為王順隆先生於1991年撰寫學士論文時,匯集散布四方的「歌仔冊」藏書之餘所產生的副產品。2009年,王順隆先生與中央研究院合作,提供資料,配合中研院計算中心的技術,建置此「歌仔冊」資料庫,此資料庫採申請制,欲使用資料庫者請先來函告知姓名單位及用途。
本站提供豐富的台語文相關資源,內容包括台語字辭典、創作、生活、個人網站、教學、社團/教學、軟體、研究、刊物、電子報等相關台語資源連結。
本網站站長為成大台文系施懿琳教授,內容為施教授個人研究及教學成果,及其他台灣古典文學相關資料。
本網站為古典詩詞教學網站,內容包含線上群書、作詩工具、詩友交流等,使用者可以全文檢索功能,查詢資料。
本網站創於2002年,迄今將近十年歷史,是台灣頗負盛名的網路古典詩詞論壇,提供優質古典詩詞創作發表園地,讓愛好寫作的文友藉此平台分享其作品,鼓勵大眾從事古典詩之創作。
本資料庫為實體《全台詩》五冊之電子文庫。《全臺詩》系列蒐錄了臺灣自明鄭至日治時期(1661-1945),幾近三百年間,咸豐元以前(1661-1850)詩作,五冊計約八十萬言,字裡行間,忠實呈現臺灣人、地、事、物。
本網站為真理大學(台南校區)所設之台灣文學資料館網站,內容包含台灣文學資料館介紹、活動花絮、館藏-台灣歷史圖介紹、歷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得主等。
本網站是鮮鮮集團旗下的原創文學網站,提供給喜愛創作的朋友一個發表自己創作的機會,先以線上出書機制,再藉由網路投票來瞭解讀者喜好,進而出版實體書。
本網站為聯合文學官網,包含多元的文學相關內容,例如活動訊息、各期雜誌焦點、文學作家部落格、投稿資訊,及各網路書店連結等。
本資料庫包含48位宜蘭籍作家相關資料,包含作家基本資料、學經歷、作品、得獎紀錄、大事年表、導讀評論、作家生活照片等。
本網站為中央廣播電台特別企畫製作之台灣文學作家系列節目線上收聽網站,分為現代散文家、島嶼的畫像者─現代小說家、台灣詩人、兒童文學家、戲劇家、多面向作家等系列,涵蓋日據時期到近代的文學作家。透過線上收聽,讓海內外聽眾認識作家生平及其作品,提供精彩的文學饗宴。
本網站平台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2008年開始籌建,資料庫共收錄1852年至1970年出生之華文作家600多位,內容包含作家小傳、年表、作品、照片、手稿、文學獎項,以及50位作家的影音紀錄,並且有華文文學動態查詢,藉以了解文壇上最新動態。
本網站於民國九十年創立之文學創作交流平台,讓文學創作者藉由完整的使用介面分享創作訊息、建立創作協力關係、連結創作網絡與創作者情誼、促進創作心得交換等。
本部落格網站整理與作家舞鶴相關的資料,包括其作品、外譯作品、相關新聞剪報、作品評論等,透過此平台,讀者可更了解舞鶴其人及作品。
本網站介紹日據時期臺灣文學作家陳虛谷的文學作品、生活理念、文化思想等,內容包含陳虛谷先生的生平介紹、年表、手稿、詩歌吟詠,及有關其人的相關論述等。
聯合新聞網之閱讀單元,內容含選書、專欄、特別企畫、聯副創作、書的媒體等最新文學相關訊息。
本網站為臺灣瀛社會員的創作網站,內容包含詩版、詞版、吟唱版、論文版、留言版,註冊會員可在此發表作品,進行創作交流。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為提升對臺灣原住民族生態環境、文化、生活及產業等研究,整合原住民族相關研究資源,94年即委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規劃設立整合型的「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並於95年7月正式開幕營運。本網站提供原住民族相關資料查詢功能,可進行國內圖書館原住民資源整合查詢。
本網站為桂文亞個人網站,至今桂文亞以發表小說、散文、隋筆、報導文學、兒童文學等超過10000萬字,出版過之成人文學及各類兒童版本文學作品計50種,一生致力於兒童文學創作與推廣。
本網站內容為紀剛先生及其友人捐贈之珍貴文物數位內容呈現,免費提供各界使用,作為促進台灣社會文化史研究、教學及國際交流之學術平台。這些文物無論是對於殖民史、中國或台灣近現代史、台灣文學史研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且極為重要的。
「鯤島台語文化園地」整理編寫台灣歷史、歌謠、褒歌、童謠、歌仔冊、古蹟,及台語文作品,例如古典詩、台語文、台語詩元,提供有心人及有興趣的人參考研習之用。
本網站為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由羅鳳珠、范毅軍共同主持(2010.8-2011.7)。內容包含台灣古典漢詩學習資源、台灣古典漢詩分佈地理、台灣古典漢詩群芳圖譜、台灣古典漢詩精選。
臺灣是華人文化重鎮,舉凡儒學、佛學、禪宗、文學、建築、工藝、傳統民俗等,均較其他華文地區得到更完整的保存與發揚,為有系統地與海外相關單位合作而設置「臺灣書院」,提供哲學、文學、藝術等相關講座、活動及訊息,將可促進臺灣與國際社會的文化交流與發展。
本網站收錄台灣戲劇、美術相關圖書、期刊、學位論文、視聽資料、單篇文獻、會議論文等文獻資料。使用者以主題及資料類型等瀏覽相關資料,亦可利用各種題名、作者、關鍵詞等查詢。
本網站提供《歌仔冊》唸唱學習資源教材與相關學習知識庫,內容包括「歌仔唸唱資料庫」、「歌仔冊文本拼音」、「歌仔冊內容用詞注釋」、「歌仔冊動畫故事」、「台灣唸歌者影像紀錄」等。本網站連結影音檔與全文文本內容,並加註拼音及文字用詞注釋,提供民俗學者、研究專家、一般大眾有用的研究與學習素材,達到台語文學習的功效。
本網站為姚一葦、汪其楣、賴聲川在校園內學期製作的作品展現,內容包括三位作家的作品,一方面讓學生在教育劇場的環境中,有所學習和成長;另一方面在戲劇形式、風格的創新上,和外界臺灣劇場的脈動接軌。
澎湖的褒歌有其歷史背景與文化的保存價值,本網站是將珍貴的澎湖褒歌相關文獻與聲音加以數位化後之成果呈現,內容包括「情歌」、「生活歌」、「勸誡歌」、「哲理歌」、「嘲諷歌」、「競技褒歌」及「祝賀褒歌」等七大主軸,分別建置資料庫系統;及澎湖褒歌的相關資料(包含歌名、歌詞、閩南語拼音、釋意、賞析、插圖、採集者、採集地點、採集時間、講述者…等)之後設資料,以期永續保存。
早期台灣原住民的音樂生活歌唱為主體,如勞動歌、兒歌、愛情歌、敘事歌、儀式、訓勉、祭典歌等。本網站為排灣族與阿美族數位典藏成果,包括文史研究、歌詞翻譯、歌謠採譜、聲音紀錄、歌謠教學編曲,是一座專屬台灣原住民的音樂數位博物館。
本網站為國史館與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合作計畫成果呈現,該計畫以許常惠教授採集之台灣民族音樂資料、許教授的手稿、剪報、照片等珍貴資料作為數位化標的物,全面且完整的展現與保存許常惠教授豐富的音樂史料,將有助於專家學者、教育人員及社會大眾在台灣傳統音樂相關資訊交流與應用。
本網站為國史館與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合作計畫成果呈現,該計畫以許常惠教授採集之台灣民族音樂資料、許教授的手稿、剪報、照片等珍貴資料作為數位化標的物,全面且完整的展現與保存許常惠教授豐富的音樂史料,將有助於專家學者、教育人員及社會大眾在台灣傳統音樂相關資訊交流與應用。
1967 年前出版的閩南語經典歌曲,由於錄音帶及黑膠唱片保存不易,詞曲作家日漸凋零,為促使這些深刻表達台灣文化意涵的作品能夠永久保存,國立台南大學建置本網站,以台灣閩南語詞曲唱作人葉俊麟為主,典藏其相關報導、相片、手稿、音樂、文物,網站也提供相關報導、研究資料與網路連結。
本網站以達悟歌謠數位典藏計畫成果呈現,此計畫希望建立一機制來保存及傳達達悟歌謠之美,避免歌謠因採集不易及欠缺完善保存而漸漸失傳,內容分為小米落成、船、房屋、婦女孩子、宗教、捕魚和其他等七大主題,提供相關說明、照片、文獻資料及影音,對蘭嶼達悟(雅美)族的文化保存有積極正面的意義,亦能對蘭嶼研究提供更深層的研究素材。
本網站為國家電影及視聽數位中心之中心資源,內容含台灣電影數位典藏中心資料、藏品檢索系統、台灣影視廳文物展、台灣影視廳數位博物館等資源。
本網站為拓展閩語並建立客語的語言典藏─包括長篇語料文本、辭彙與口語語音之資料庫建置計畫成果。計畫內容包括將大量拓展閩語與客語的語言典藏,補足閩、客語典藏在聲音、文本典藏之不足,系統化典藏閩南語及客語的各種文字文獻,如漢字文獻、羅馬字文獻、漢羅文獻等,加以標記、提供查詢界面;擴充辭彙庫,建置線上辭典等。
本資料庫以大眾文學之劇本、歌仔冊二種文體為範圍,建置閩客語語料庫、詞彙庫與語言分布地理資訊系統,並以閩客雜居的新竹縣新豐鄉為對象,調查居民用語,研究閩客用語交互之影響作為學界提供有力的研究工具。
本網站為靜宜大學將 1919 年到 1935 年間珍貴的「菼社」資料予以數位典藏並建立資料庫。內容包含社員名簿、詩稿、詩箋、信札、圖書等,提供地方文史相關團體以及台灣文學愛 好者,豐富、獨特、多樣性之圖書資源。
本網站收錄臺灣地區具客家身分之文學作家基本資料及其生平傳記、手稿、照片、著作年表、作品目錄、評論文獻、翻譯文獻、名句及歷屆文學獎得獎紀錄等。
本網站為清華大學圖書館將葉榮鐘先生家屬捐贈之資料數位化後成果,內容包含葉榮鐘先生生平介紹,及捐贈書目資料─日記、手稿、信函、雜記、筆記、照片、圖書與期刊目錄等,具珍貴時代性、文化與學術性。
本網站為依照國家科技發展計畫建立之住民族文化數位典藏資料庫,內容包括14族重要文學及藝術家生平介紹,及原住民相關文物資料之圖片與介紹說明,網站內容完整保存原住民族文化,可做為原住民文化知識入口及民族文化學習的基礎。
「台灣唸歌」是台灣特有的傳統說唱藝術,國立台灣文學館為了提供「歌仔冊」文學資料供公眾推廣、研究使用,特建置此資料庫,內容包含唸歌、歌仔冊、研究成果、互動學習與資料檢索單元。
柏楊文物館由國立台南大學於2007年6月設立,內典藏柏楊先生捐贈之文物,包含《資治通鑑》、《異域》續集等手稿正本,及其他文件資料,並將之數位典藏,提供外界線上瀏覽觀賞。
2011年台灣文學館主辦「發現‧文學風景」第三屆攝影圖文徵件比賽,徵求本館開館以來內外場景與展覽活動的影像作品,並書寫100字內的影像故事,廣邀全民透過鏡頭、透過文字來發現文學,譜寫自己的文學故事。本站呈現619件參賽者投稿之圖文作品,其中包含16件得獎作品,以及6位評審沈昭良、馬幼娟、鍾文音、王盛弘、李旭彬的評審觀點。
本網站為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王三慶教授及施炳華教授之研究成果呈現,是一個台灣說唱資料及台灣文學語言的典藏數位網站,以及鄉土教學的資料參考平台。此網站收集與南管相關的研究文獻,提供供有興趣及有志者了解、研究,隨時查閱、視聽,並引起互動,互相討論研究。
本資料庫內容涵蓋1,000餘本具文學性之白話字書刊作品,以全羅馬字台語文方式打字鍵檔,再將已取得授權的資料錄製成聲音檔,透過網路助讀器傳送聲音,使用者可邊讀白話字資料邊聽聲音。
本網站建置目的,在將國立台灣文學館典藏之台語白話字文獻內容進行整理、掃描、線上典藏,希望能提供社會大眾、台灣語文學界更便利使用研究資料,也藉此活化本館白話字文獻之豐富典藏。
本資料庫為台灣歷史博物館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學院進行影片修復之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拍攝發行的宣揚國策的紀錄影片。因影片年代久遠,殘破不堪,從2005~2007歷經了3年的努力,總共修復168捲影片並且完成數位化典藏之工作,修復之此批電影資料彌足珍貴,不僅填補早期台灣電影史料的空缺,也提供社會大眾與學術域領更豐富研究殖民主義與軍國主義的影像資料。
2010年臺文館主辦「春暖,最愛創作」第二屆台灣文學館攝影圖文徵件比賽,延續第一屆主題,強調人與環境空間的互動,並增設「關懷」主題,邀請全民一起來台灣文學館,用相機拍下所關心、關懷的人事物,也讓關心文學的心意,透過觀察與創作的紀錄,互相迴流。組別分作學生組及社會組,學生組則再細分為國小、國高中及大專研究所。總參賽件數達207件,學生3組更有將近60所來自全國各地學校的學生參與。本網站包含2009年及2010年69件得獎之圖文作品。
非馬 ﹐本名馬為義,1936年生於臺灣臺中市,臺北工專畢業,威斯康辛大學核工博士。現已退休,旅居美國,專心從事文學與藝術創作,為「笠」詩社同仁,曾為美國伊利諾州詩人協會會長、北美中華藝術家協會創會理事、國際華文詩人筆會主席團委員等。他的詩,題材廣泛,視野開闊,曾獲吳濁流文學新詩獎,「笠」詩翻譯獎、詩創作獎等。本網站為非馬之作品整理網站,內容包括詩作、散文、詩譯、評論、藝術(繪畫及雕塑)等,內容多元且豐富精彩。
位於臺灣臺北市,創辦人為知名音樂人王振祖。目前設有京劇、歌仔戲、客家戲、戲曲音樂、劇場藝術學系及民俗技藝等六學系,並附設高職部、國中部與國小部(五六年級),為十二年一貫制之戲曲人才養成學府。設有京劇文物陳列館、實習與表演劇場,並有「京劇團」與「綜藝團」推廣傳統戲曲藝術。
台灣第一座兒童文學作家紀念館──林鍾隆紀念館,於2013年4月1日正式對外開,扮演持續推廣傳承桃園在地兒童文學的推手,舉辦的常態與非常態活動是一個可以讓人認識台灣兒童文學發展的窗口。
座落於台北城南的日式百年古蹟紀州庵,曾經是日本時代的高級料理亭,也是作家王文興《家變》的童年居住之地,現為台北文學地標,現委由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
此部落格為旅人提供一個以文字抒寫旅遊屏東各景點的心情空間,旅人可透過文學創作分享遊記心情。
胡適紀念館是胡適生前生活起居的地方,現還保持原狀,住宅的遊廊為陳列室。此胡適紀念館網站內容除介紹館舍外,亦包含胡適先生之檔案選粹-紙質、照片、影音資料;虛擬展場;數位典藏資料庫;著作目錄研究資源等。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位於台南市友愛街,原山林事務所為,共有兩層樓,一樓展區展示葉石濤生平與著作、重要作品及手稿。二樓展區為葉石濤文學書房、紀錄片視聽室及葉石濤會客室特展區。
本部落格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所經營,內容為該系所舉行之演講心得與紀錄分享,演講主題包含華文文學、台灣文學、文學創作等。
本館所珍藏的臺灣資料,包含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及南方資料館所藏之舊籍文獻、戰後國內外相關史料與論著,成果豐碩。舊籍圖書、碑碣拓本、古文書、地圖、期刊、報紙、數位典藏等。
鄧豐洲為臺南市傑出資深傳統詩人,此網站為其個人網站,內容以古典詩為主,包含沈光文古典詩、鄧豐洲古典詩及勵志詩、網友創作作品,及善化文集等相關資料。
七字仔是台灣白話台語文學極其珍貴的寶藏,但隨台語的沒落,失去傳承。本網站將這些長篇史詩唱曲轉譯成漢字,加上音標及註釋,配合楊秀卿女士唸唱,讓國人暨聽歌識字又識,寓學習藝於聽歌娛樂之中。
靜宜大學自95年度接受教育部顧問室之補助,於蓋夏圖書館三樓成立中部地區台灣文學資源中心,提供苗栗、台中、彰化、南投及雲嘉等中部地區台灣文學領域教師、地方文史相關團體以及台灣文學愛好者,豐富、獨特、多樣性之圖書資源。該中心除繼續購置台灣文學相關圖書之外,亦針對圖書資源進行推廣活動,如工作坊、教師研習營、讀書會、專題講座、文史相關課程等活動,廣邀中部地區文史工作者來校參加相關活動,相互交流及學習。
李榮春被喻為「台灣文學殉道者,蘭文壇獨孤俠」的本土作家,終生矢志獻身文學,為臺灣戰後最早一批用中文寫作的本土作家。戰後回到臺灣,曾與鍾理和、鍾肇政等人共組成「文友通訊」。「李榮春文學館」除陳列其手稿及出版作品,還呈現他一生的生活軌跡及創作歷程,為頭城在文化的軌跡中,著落一個紀念的驛站。
本網站為交通大學之「台灣本土音樂家之影音典藏─李泰祥」數位典藏計畫成果呈現,內容以李泰祥所提供的各式樂譜為主,包括民歌的簡譜、交響樂譜,並蒐集及相關的影音資料,輔以其所提供的唱片、照片、演出紀錄、創作背景說明
,並提供李泰祥年表、作品一覽表、新聞事件、期刊資料,提供音樂者教學育研究更完整圖譜。
本資料庫收錄臺灣各縣市民間地方古蹟、文學、人物、史事、習俗、神鬼等傳說相關圖書、期刊、學位論文、視聽資料、單篇文獻、會議論文等文獻資料。使用者可利用地圖、主題、資料類型等瀏覽相關資料,亦可利用題名、作者、關鍵詞等查詢所需資料,並提供查詢結果分群服務。
文化部「閱讀文學地景」全數收錄二百五十篇臺灣作家的文學創作,許多都是作家的經典作品。鄭愁予、蔣勳、夏曼‧藍波安、吳錦發等詩人、散文家、小說家進入錄音間,親口錄製自己的文學創作,把平面文學有聲化,民眾們點選「閱讀文學地景」網站,就可聽見作家原音與時空情景模擬,瞬間進入一幅幅意境深遠的臺灣人文地景。
本網站典藏寶島歌王洪一峰重要典藏物件─歌曲、樂譜、手稿、歌仔簿及相片等,結合3DVR空間實景的技術,再現台灣本土音樂人的社會生活記憶與活動種種,將其對台灣歌謠的影響與貢獻永續傳承。
本網站為靜宜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將張達修手稿數位化之成果呈現,這些手稿內容提供對日治時期的社會脈動,及戰後初期的台灣情勢的瞭解,是研究台灣古典文學與文學史的珍貴材料。
本網站為「山海文化雜誌社」出版之《山海文化》雙月刊與歷年承辦之前後七次原住民文學獎記者會、評審會議、頒獎典禮,文學對話、文學研討會、文學營、文學展演、文學國際交流、國際研討會等文學活動之數位內容典藏,內容可分為原住民文學活動、作家文學生活、原住民文學獎、文學作家訪談、文學國際鷦鷯等五大類。
本網站提供歌影音教學,交流互動園地,網站內容包括如何常相褒歌、新編相褒歌及自編教材、宜蘭各鄉鎮市相褒歌等。
本網站為「舉仰觀天象‧俯察萬物:國立成功大學文學家系列」活動網站,內容除活動介紹外,亦對十六位「成功大學文學家」:蘇雪林、葉石濤、陳之藩、白先勇、馬森、黃永武、汪其楣、蘇偉貞、舞鶴(陳國城)、董橋(董群傑)、閻振瀛、龍應台、林瑞明(林梵)、夏烈(夏祖焯)、夏曼.藍波安、痞子蔡(蔡智恆)等做詳細介紹。
本系統為楊允言教授所建置之台語文相關資料,內容包括台日大辭典、台語文讀本、語苑、台灣教會公報等影本內容。
「王文興教授手稿資料展」為臺大近代名家手稿系列展之一,此網站為該展內容呈現,包含著作相關評論、致友人書信、著作手稿、寫作歷史與風格、大事記等。
「王文興數位主題館」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委託國立中興大學數位團隊策劃建置,本網站含王文興大事年表、珍品珍藏(《家變》與《背海的人》原稿)、影音及著作資料,及訪談資料,展現王文興的創作全貌。
「王禎和先生手稿資料展」為臺大近代名家手稿系列展之五,此網站為該展內容呈現,包含大事記、作家介紹、影評、譯作、書信、剪貼簿等。
「臺靜農教授手稿資料展」為臺大近代名家手稿系列展之三,此網站為該展內容呈現,包含大事記、著作目錄及相關檔案文件、創作手稿、書信及相關收藏、著作評論等。
本網站為「白先勇文學講座特展」內容呈現,包含白先勇先生大事紀、著作與評論、手稿與書信、著作與翻譯、歷年照片、傳記與評論等。
「姚一葦學術網」由「姚一葦藝術基金」管理委員會策劃製作,內容包含姚一葦生平年表、著作目錄、劇本創作、學術論述、散文評論、古典詩詞等。
「施叔青數位主題館」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委託國立中興大學數位團隊策劃建置,本網站以作品數位閱讀和戲曲影像等方式呈現作家的創作風貌,內容包括施叔青大事年表、創作手稿、出版書籍、外譯作品、序或評論、行過洛津、線上閱讀、研究論文等。
唐文標教授之創作文類以論述、散文為主,兼及新詩、小說、戲劇及電影。其文筆雄健鋒銳,廣受注目。後來對張愛玲小說研究興趣極濃,積極投入。此外,對臺灣文學也投入極大的關切,曾主編《一九八四台灣小說選》。此網站為清華大學建置,內容為唐文標教授文物捐贈展及座談會等資料呈現。
本網站內容為趨勢教育基金會向大師致敬系列三─文學湯底─黃春明的活動及作家介紹,內容介紹黃春明,及其文學作品、畫作、兒童文學及劇作等。
「楊牧數位主題館」由中興大學人社中心數位團隊策劃建置,內容包括大事年表、創作年表及手稿、出版書籍、影音演繹、外譯作品、相關論文等單元,本主題網站呈現學者詩人楊牧生平和創作的軌跡,也收錄了詳盡的外譯和楊牧研究資料,展現楊牧的創作全貌和國內外的影響力。
中華民國作家錄影傳記內含100多位作家自傳影音資料,由王璞先生拍攝製作,捐贈授權家圖書館於數位影音服務系統網站播放。
「吳濁流數位主題館」由中興大學人社中心數位團隊策劃建置,網站內容含吳濁流生平大事、著作簡介、相關研究書目、手稿、影音等,本網站結合其文字、影像、史料、及運用地圖、衛星攝影展現吳濁流豐富多彩的一生。
「林文月教授手稿資料展」為臺大近代名家手稿系列展之二,此網站為該展內容呈現,包含事略、學術論著、譯著、書信與評論、訪談與報導等。
「葉維廉教授手稿資料展」為臺大近代名家手稿系列展之四,此網站為該展內容呈現,包含事略、著作、詩歌/散文創作、日記、學術論著、翻譯作品、書信、關於葉維廉的評論等。
「路寒袖作家數位主題館」由中興大學人社中心數位團隊策劃建置,網站內容含路寒袖大事年表、音樂著作、創作手稿、作品書目、相關研究等,本網站結合其文字、影像、史料展現路寒袖豐富多彩的一生
臺北市文化局為紀錄臺北文學史上璀璨的人、事、物,特別建置「數位臺北文學館」網站資訊平臺,透過華文作家資料庫、歷屆文學盛典、主題規劃線上展覽及臺北文學大小事最新消息等四個面向,讓想要了解台北文學發展史的任何人,都可透過數位文學館得到相關資訊。
共收錄了1852 年~1970 年間出生的643 位臺灣及華文作家資料,涵括小傳、年表、照片、影音、作品、手稿等上萬筆圖像資訊,共計有 19,304部作品目錄、1300張重要留影、500張珍貴手稿,更有50部作家朗讀影音。
本網站包含褒歌小百科、圖書館、電影院、創作區、大舞台、學習區、檢索查詢等。
2014年由中興大學開始建置,利用最新數位技術建構台灣經典作家主題館,並彙整散落各處由不同單位製作的臺灣文學作家數位網站,進行數位台灣文學史的建構工程。
內容含中國大陸出版臺灣作家作品目錄、中國大陸台灣文學研究書目、中國大陸台灣文學就單篇論文、台灣地區刊登登兩岸學者研究台灣文學相關論文等。
此網站為作家個人網站,內容包含作家之個人檔案、最新作品、散文小品、出版作品等資料。
臺灣文學基地坐落於齊東街日式宿舍群中,是全臺少數歷史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也是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一批採面狀保存的日式宿舍群,區內包含一幢市定古蹟及九幢歷史建築,不僅蘊含著豐富的在地故事及與市民經驗的聯結,更突顯臺北市內碩果僅存的日式宿舍歷史群落活化與再利用的當代意義。2014年7月,國立臺灣文學館開始營運管理並策畫展覽及文學推廣活動。隨著齊東街53巷上5棟歷史建築的修復完成,2021年,這條蜿蜒的微笑巷道上,致力於創新與文化傳承的「臺灣文學基地」正式開幕。
內容包含181為宜蘭籍作家之基本資料、學歷經驗、創作記錄、大事年表、評論賞析、生活紀錄等。
歌仔冊來源有二:其中的大宗為楊雲萍文庫中之典藏,共有六百餘種,包括臺灣與大陸出版者。少部分則為彰化縣溪湖鎮宿儒耆老楊水虳先生之收藏。歌仔冊的內容極為廣闊多樣,大致可分為勸世為善與寫實。
主要內容為精選「美樂」與「遠東」唱片最精華的部份,按類別加以分類,並依原唱片編號為序排列,以便快速搜尋。但願能引領鄉親回到純樸、悠閒充滿濃郁人情味的美麗舊台灣。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hr University Bochum) 東亞研究─中文語言與文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