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民國84年 |
 |
 |
|
 |
- 1月3日,來臺訪問的馬華詩人何乃健,攜來《馬華七家詩選》一書與臺灣文友交流。
- 1月4日,李法院教育委員會邀請教育部提出「臺灣文學在中小學國語文教科書中之主體性」專案報告,並請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張國慶副教授、臺灣筆會會長李敏勇、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薛順雄三位學者列席,討論修訂中小學課程標準和課程大綱。
- 1月5日,《文學臺灣》第十三期企劃「張文環特輯」,除譯介三篇日文作品,另有津留信代〈張文還作品裡的女性觀〉一文。
- 1月7日,由永豐餘造紙公司主辦的「臺灣文化百年回顧」講座,在臺北知新藝術生活廣場舉行。
- 1月7日,詩人、翻譯家薛柏谷病逝。
- 1月8日,由法國巴黎大學博士、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慶浩教授主編,臺北金楓出版的「世界性文學名著大系」第一批十五本法文卷,遭臺北市政府查禁其中十本,其中有被法國納入世界經典文學叢書的《淑女劫》,及世界知名的《O娘的故事》、《艾曼妞》等書籍。
- 1月16日,行政院新聞局舉辦第十九屆金鼎獎頒獎。
- 1月26日,知名文學家、中山大學教授余光中,獲該校頒發第一位「中山講座教授」榮銜,是為「大學法」實施後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學者。
- 1月,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發行的《臺大文化誌》第一期出版。
- 1月,旅美作家王克難翻譯蔡文甫十六篇短篇小說,集為《船夫與猴子》,列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書外譯計畫」,並在美出版。王克難散文小說合集《霧裡的女人》,由健行文化公司出版。
- 1月,由臺語文專業工作者、詩人陳明仁所經營的臺笠出版社及臺語傳播公司,分別出版第一本個人臺語散文集《青春的路途—張春凰的生活臺文》及第一份發生的臺語文學雜誌《臺語文學有聲叢刊錄音帶》,做為推動臺語文學的先鋒。
- 1月,漢光文化公司推出「女性成長小說」系列,本月首先出版《青蘋果的滋味》、《臺北女人夜未眠》、《消失的愛情神話》三書。
- 2月1日,翻譯家張振玉病逝美國,享年八十歲。
- 2月2日,作家隱地的第一部詩集《法式裸睡》,由爾雅出版。
- 2月4日,資深作家祝仲暉(本名祝丕暉)因病去世。
- 2月25日,前衛出版社舉行新書發表會,共發表楊千鶴《人生的三稜鏡》、林山田《德國胡思錄》(上、下冊)、鍾逸人《心酸六十年》(上、下冊)、陳儀深《誰的民進黨》、陳茂棠《德國的經驗》、許昭榮《臺籍老兵的血淚恨》、施正鋒《臺灣民族主義》等新書。
- 2月26日,「臺灣歷史學會」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正式成立。
- 2月,國內第一家專門以出版棒球書的專業出版社—野球人出版社成立。許俊雅的《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由文史哲出版社出版。
- 3月4日,文建會籌劃、文訊主辦「臺灣現代詩史研討會」,為期從3月4日至5月27日。
- 3月5日,張芬齡編《八十三年短篇小說選》,由爾雅出版。
- 3月9日,前輩詩人郭水潭逝世,享年八十七歲。黃武忠《親近臺灣文學》,由九歌出版。
- 3月21日,新生代影評人兼文化評論者吳正恒(筆名吳其諺)逝世,享年四十四歲。
- 3月30日,第十八屆中興文藝獎章揭曉,文學理論獎由賴明徳獲得,文藝理論獎由黃志民獲得,文學評論獎由李立信獲得,文化貢獻獎由喬幼梅獲得,新詩獎由尹玲、陳義芝獲得,散文獎由黃碧端、封徳屏獲得,雜文獎由戚宜君獲得,兒童文學獎由馬景賢獲得,小說獎由高蕾娜獲得。
- 3月,作家李潼的童話作品《水柳村的抱抱樹》,獲大陸「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 3月,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與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史籍自動化室人員協力完成的「臺灣方志資料庫」正式上網。
- 3月,高雄市港都文藝學會出版的《港都文藝》創刊號推出。
- 3月,文訊雜誌社接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以近三年時間,修訂增補出版《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新編》。
- 3月,桂文亞、李潼編選的《臺灣兒童小說選》,由大陸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 4月4日,呂興昌編著《臺灣詩人研究論文集》,由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出版。
- 4月10日,林錫嘉編《八十三年散文選》,由九歌出版。
- 4月12日,哲學大師牟宗三病逝,享年八十六歲。
- 4月23日,由詩人莊柏林所寫《莊柏林臺灣現代歌詩》CD片正式上市。
- 4月,創刊近三十年的香港《明報月刊》正式在臺發行。
- 4月,第七屆楊喚兒童文學獎揭曉,由插畫家劉伯樂先生自寫自畫的圖畫書《黑白村莊》得獎,特殊貢獻獎由大陸兒童文學家及散文家郭風獲得。
- 4月,前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文學教授布頓.華生(Bulton Watson)翻譯的《蘇東坡詩選》,獲國際筆會一九九五年度翻譯獎。
- 4月,臺灣筆會策劃的《一九九四臺灣文學選》,由前衛出版。曾心儀《又聞稻香》出版。林清玄第一百本書《多情多風波》,由九歌出版。
- 4月,林海音小說《城南舊事》增添音樂版。由音樂製作人李壽全策劃,委由大陸鋼琴詩人林海作曲演奏,是中國第一張新印象派音樂專輯。
- 5月4日,第三十六屆文藝獎章頒獎,文學類新詩創作獎由徐榮慶、謝炯獲得;報導文學獎由楊蔚齡獲得;文學翻譯獎由宋碧雲獲得。
- 5月6日,第四屆陳秀喜詩獎由原住民詩人瓦歷斯.諾幹以詩集《想念族人》獲得。
- 5月6日,新聞界名人張繼高第一本文集《必須贏的人》由九歌出版。
- 5月9日,吳濁流文學獎揭曉,小說正獎由音木(林韻梅)獲得,新詩獎正獎由馮青(馮靖魯)獲得。
- 5月10日,辛鬱詩集《在那張冷臉背後》,由爾雅出版。
- 5月20日,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臺灣筆會主辦第一屆臺灣客家文學研習營。
- 5月21日,一九九五年巫永福評論獎、文學獎揭曉,評論獎由黃宣範、邱坤良獲得,文學獎由雪眸獲得。
- 5月21日,《詩潮》第七集,由高準主編,以〈告別讀者〉為題,表明這是《詩潮》最後一集。
- 5月24日,國內臺灣筆會等十八個文學、文化團體連署發起一項「臺灣文學界的聲明」,強調「大學文學院不能沒有臺灣文學系」。
- 5月27日,詩人鄭愁予的有聲詩選《旅夢》系列專輯,於臺北誠品書店天母店首場發表。
- 5月27日,「世界華文兒童文學資料館」舉行開館典禮,由館長林煥彰主持。
- 5月28日,位於彰化市的「賴和紀念館」舉行新館落成典禮,是日頒發「賴和文學獎」,由小說家舞鶴獲得;另外「臺灣文學研究獎助金」分別頒給林春蘭及林慧姃。
- 5月28日,由林央敏任籌備會長的臺語文推展協會,於臺大校友會館舉行成立大會。
- 5月30日,中華民國漢詩學會成立五週年,於臺北舉行詩人節慶祝大會暨第一屆詩學獎章、詩運獎章頒獎典禮。洛夫、杜十三主編的《八十三年詩選》,由現代詩季刊社出版。
- 5月,漫畫家葉宏甲、王花、陳家鵬和洪朝明等人,在五十年前合辦的《新新雜誌》,是臺灣光復後的第一本雜誌。知名畫家鄭世璠將這份雜誌集結出版。
- 5月,連永淼詩集《在否定文化》,許其正詩集《南方 的一顆星》,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 6月6日,巫永福詩集《地平線的失落》,由南投縣立文化中心出版;林豐明詩集《怨偶》,由花蓮縣立文化中心出版;蕭翔文詩集《相思樹與鳳凰木》,由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出版;李元貞詩集《女人詩眼》,由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世界散文詩寶典》,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 6月11日,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於花蓮舉行「洄瀾本土叢書」新書發表會,是臺灣第一套由民間團體岀力完成的全面解說地方文史風物的叢書。
- 6月16日,詩人田運良《為印象王國而寫的筆記》,由文鶴出版公司出版。
- 6月21日,文化工作者張繼高逝世,享年七十歲。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商晚筠逝世,享年四十三歲。
- 6月,著有《鱷魚手記》、《鬼的狂歡》新銳作家邱妙津於法國自殺身亡,引發「同志書寫」的議題。
- 6月24日,詩人夢樊結集八年嘗試以西方當代文字批評來考察臺灣的現代詩史批評《當代臺灣新詩理論》,由楊智文化出版。
- 6月,文訊雜誌社接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重修增訂的《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增訂本)》出版。
- 6月,以《北縣文化》刊物獲得金鼎獎肯定的臺北縣立文化中心,歷經一年籌備「北縣鄉土與社會大系」叢書第一輯,於本月岀版。
- 6月,余光中、瘂弦、陳秀英聯合主編的《雅舍尺牘:梁實秋書札真迹》,由九歌出版。
- 6月,為配合「飢餓三十」義賣活動,詩人焦桐《在世界的邊緣》由九歌出版社出版。
- 6月,作家李喬費時十多年完成的長篇小說《埋冤、一九四七,埋冤》自費出版。張寶琴、邵玉銘、瘂弦主編的《四十年來中國文學》,由聯合文學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