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OME > 文學史 > 大事紀 > 大事紀內容 > 辭條 >內容
我的筆記本
加入此網頁到Facebook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Twitter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Plurk書簽
轉寄 列印
小 中 大
:::

王忠孝

(1593~1666),字長孺,號愧兩,明福建惠安人。1628年進士,擔任戶部主事,由於個性耿介,崇禎時,曾兩度遭人構陷、入獄長達28個月。明亡後,投福王,及廈、金失守,乃應鄭氏之邀,與友人辜朝薦一起經澎湖來到臺灣,受到鄭氏禮遇,與朱術桂、沈光文、徐孚遠等流寓文人時相過從,病逝臺灣,生平詩作收入《惠安王忠孝公全集》,有詩作百餘首傳世,內容主要是記述明清政權交替之際的時代動亂,是典型的流寓文人作品。居住臺灣的時間不長,接觸臺灣的生活面想必也不廣,加上明代遺臣是被亡國情緒和鄉愁、國仇緊緊包裹的文人,和臺灣相關的詩題既不多,即使和臺灣相關的詩題,也都是以詩人自己為中心、為重點的個人感思,既不寫外界,與外界也少有互動。他的〈東行〉、〈東寧中秋有感〉、〈居東首春遙祝聖躬〉、〈東郊行〉、〈東方首春有懷〉等詩,都在臺灣寫,寫的卻是自己。
QRCode
回頁頂按鍵回資料列表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