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OME > 文學史 > 大事紀 > 大事紀內容 > 辭條 >內容
我的筆記本
加入此網頁到Facebook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Twitter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Plurk書簽
轉寄 列印
小 中 大
:::

「橋副刊」

文藝副刊。三日刊。自1947年8月1日起創刊,至1949年4月12日止,總計發行223期。主編歌雷。附於「臺灣新生報」發行。「橋副刊」為戰後初期「二二八事件」後,重要性首屈一指的文藝副刊。在主編歌雷的編輯宗旨下,企圖為省內、省外的文學工作者提供一個根本的交流平台,並引導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再次展開。最後仍因1949年3、4月間的學潮與時局之劇烈變化而被迫停刊。為實踐上述宗旨,「橋副刊」特別舉辦兩次「橋副刊作者茶會」,分別於1948年3月28日、4月7日舉行,與會者包含省內、省外文化工作者,如鄭重、史村子、陳大禹、揚風、籟亮、瀨南人、楊逵、葉石濤、吳濁流等人,以座談形式討論文學運動的展開與省內、外文化工作者的交流。「橋副刊」上除曾刊登一系列圍繞著臺灣文學歷史、文學運動展望課題的討論,亦即所謂「橋副刊論爭」的文字之外,另曾刊登許多重要作品,類型涵蓋小說、新詩、隨筆等。譬如黃昆彬〈雨傘〉、〈美子與豬〉、蕭金堆(蕭翔文)〈死影〉、蔡德本〈苦瓜〉、邱媽寅〈叛徒〉、葉瑞榕〈高銘戟〉、王溪清〈女扒手〉、謝哲智〈拾煤屑的孩子〉、葉石濤〈伶仃女〉、〈三月的媽祖〉、〈天上聖母的祭典〉。至於新詩部分則有寄稿自上海的迦尼45首的詩作,如〈守望〉、〈星星〉、〈昨天〉、〈黑暗期〉、〈荒塚〉、〈什麼時候〉,以及林亨泰〈按摩者〉、〈鳳凰木〉等。為因應報刊日文欄廢止的政策命令,「橋副刊」亦特別為日文作家提供漢文翻譯的方案,試圖降低語言轉換所造成的衝擊。
QRCode
回頁頂按鍵回資料列表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