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報》
報刊,半月刊。1923年4月15日創刊,1923年11月11日起改為旬刊,1925年7月12日起改為周刊,1932年4月15日起改為日刊。發行地點東京,自1927年8月1日起改為臺北。《臺灣民報》自1930年3月29日起改稱「臺灣新民報」,自1942年2月11日起改稱「興南新聞」,自1944年3月26日起併入「臺灣新報」。《臺灣民報》總計發行166期。1923年11月11日起改為旬刊、合併《臺灣》雜誌發行後,改為漢和文合刊。林呈祿、羅萬俥等人負責編務。「臺灣新民報」時期主筆兼編輯局局長為林呈祿,編輯總務為黃周、吳三連,編輯局下設整理部、政治部、經濟部、社會部、通信部、學藝部與調查部。學藝部成員有黃周、林攀龍、賴和、陳虛谷、謝星樓。「臺灣民報」時期藝文部分的主要撰稿人尚有蔡培火、王敏川、張我軍、張梗、楊雲萍、楊守愚、郭秋生等人;政經評論撰稿人則有許乃昌、連溫卿、王白淵、杜聰明、黃石輝等人。在藝文領域方面的文字成果,主要由幾個部分所構成,如新文學運動的提倡與「新舊文學論爭」的討論、中國新文學運動與世界文學創作的轉載及其介紹、島內作家的新文學作品嘗試。譬如張我軍〈致臺灣青年的一封信〉、黃呈聰〈應該著創設臺灣特種的文化〉等新文學思潮的討論,以及包括魯迅、胡適、郭沫若等中國作家,都德、莫泊桑、泰戈爾、傑克‧倫敦等西洋作家之作品。島內創作部分,則涵蓋新文學運動初期絕大多數的創作成果,包括如賴和、楊雲萍、張我軍、謝春木等人的各類作品。這些文字內容也說明了「臺灣民報」在新文學運動初期,所扮演的主要發表園地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