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
詩刊。1953年2月創刊於臺北市,為季刊,發行人兼主編為路逾(紀弦),至1964年2月休刊,共出版45期。其中22、23期曾改組,由林宗源任社長,黃荷生為主編。於1982年復刊。該刊是國民黨遷臺後文壇第一個正式公開成立的現代詩社,幾乎網羅了詩壇大部分中國來臺詩人。其發展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53年初到1955年冬,共發行12期,以「新詩的現代化」與「反共抗俄」為原則,在理論上,努力釐清新詩與舊詩的差異,並提出:新詩必須是自由詩,必須現代化的結論。第二階段為1956年2月到1958年12月,共發行10期,即是成立「現代派」時期,此期占最大量的作品是「內容與戰鬥、政治有關者」與「講究藝術技巧的自由詩」,在理論上,則「以新詩的再革命為己任」、「唾棄抒情主義,強調知性」為原則。第三階段為1959年3月到1964年2月,共發行26期,大多刊載紀弦自己及新詩人的作品,在理論上,紀弦提出新現代主義、現代詩的古典化。發行至1961年37期,逐漸疲軟,還曾一度刊登要取消「現代詩」的訊息,直至1964年則正式畫下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