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 |
全書分3輯,第1輯「臺灣作家」,共29篇:〈感情困擾的認知與論斷──評子于的《迷茫》〉、〈王禎和走錯了嗎?──評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峰迴路轉的「山路」──評陳映真的《山路》〉、〈凸現了一則政治神話──評黃凡的《反對者》〉、〈鄉土小說的夢魘──評呂則之的《荒地》〉、〈新臺北的浮世繪──評黃凡的《慈悲的滋味》〉、〈花季的焦慮──評李昂的《花季》〉、〈尼采的迴聲──評黃凡的《上帝們》〉、〈錯亂的人生舞步──評李喬的《共舞》〉、〈「通俗劇」的世界──評朱白水的《月光山莊》〉、〈小規模的奇蹟──評李永平的《吉陵春秋》〉、〈移情?自戀!──評李昂的《一封未寄的情書》〉、〈也是一位青年藝術家的畫像──評郭強生的《作伴》〉、〈要發洩,還是要排泄?──評林雙不的《決戰星期五》〉、〈人間喜劇──評黃凡的《都市生活》〉、〈持續之必然?──評蘇偉貞的《流離》〉、〈我記得什麼?──評朱天心的《我記得……》〉、〈到底是「誰的」孤獨──評郭強生的《說起我的孤獨》〉、〈說故事的方法──評曾陽晴的《謀殺愛情的人》〉、〈怨懟的滋味──聯合報第十屆小說獎作品選評〉、〈越過顧影自憐的藩籬──評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苦中做樂──評林宜澐的《人人愛讀喜劇》〉、〈燥動不安的城鄉即景──評莊華堂的《土地公廟》〉、〈感傷的嘲諷──評袁瓊瓊的《情愛風塵》〉、〈暴力與溫情──評羊恕的《太平市場大事記》〉、〈一鳴不驚人──評凌煙的《失聲畫眉》〉、〈小艾到了臺北?──評林俊穎的〈大暑〉〉、〈愛的辯證法──評楊照的《大愛》〉、〈速度的故事──評黃凡編《海峽小說一九九○》〉;第2輯「大陸作家」,共14篇:〈中華棋道,畢竟不頹?──評阿城的《棋王、樹王、孩子王》〉、〈打破鄉愁文學的迷思──評莫言的〈白狗鞦韆架〉〉、〈尋找楚文化的根──評韓少功的〈女女女〉〉、〈鏡底乾坤──評史鐵生的〈原罪〉〉、〈吾土吾民──評李銳的〈青石澗〉〉、〈大題小作──評何立偉的〈天下的小事〉〉、〈回憶的罪與罰──評余華的〈往事與刑罰〉〉、〈山區裡的殺機──評呂新的──〈雨季之瓮〉〉、〈「平靜如水」,還是暗潮洶湧?──評鄭樹森編《哭泣的窗戶》〉、〈荒涼又美麗的一頁──評蘇童的《妻妾成群》〉、〈趕路的哲學──評李杭育的《趕路》〉、〈社會主義版的《駱駝祥子》?──評劉恆的《黑的雪》〉、〈解除「毛文體」的魔咒──評余華的《世事如煙》〉、〈錢鍾書後有傳人──評葉兆言的《艷歌》〉;第3輯「香港及海外作家」,共16篇:〈追尋「歷史」的欲望──評劉大任的《杜鵑啼血》、《秋陽似酒》〉、〈科幻與寫實的交集──評張系國的《夜曲》〉、〈實驗風格的歷練──評水晶的《沒有臉的人》〉、〈陰森的仿古愛情故事──評鍾曉陽的《愛妻》〉、〈解「結」還需繫「結」人──評薛荔的《最後夜車》〉、〈迷離繽紛的人生即景──評袁則難的《烟花印象》〉、〈以理御情──評西西的《手卷》〉、〈異鄉風華──評蓬草的《頂樓上的黑貓》〉、〈在邁向巨星的年代裡──評平路的《五印封緘》〉、〈從傳奇到志怪──評施叔青的《韭菜命的人》〉、〈「臨陣」的姿勢──評劉大任的《晚風習習》〉、〈儀式化的往日情懷──評夏烈的《最後的一隻紅頭烏鴉》〉、〈都市風情──評西西的《美麗大廈》〉、〈冰雕的世界──評西西的《母魚》〉、〈又見留學生文學──評鄭寶娟的《這些人那些人》〉、〈顛覆世界也顛覆自己──評平路的《是誰殺了XXX》〉。正文前有〈序〉,正文後有「附錄」,共5篇:〈落選者的聲音〉、〈「遊記」‧「歐洲」──評葉維廉的《歐羅巴的蘆笛》〉、〈傳記,傳奇,議論──評劉春城的《黃春明前傳》〉、〈鄉愁的歸宿──評葉維廉的《一個中國的海》〉、〈千年之淚不輕彈──評齊邦媛的《千年之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