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楊翠主編 |
〈前進〉、〈我們地方的故事〉作品導讀 |
賴和 |
前進、我們地方的故事 |
楊翠 |
〈山盟──如是機緣〉、〈可以橫絕〉、〈大度山三則〉賞析 |
蔣勳 |
山盟──如是機緣、可以橫絕、大度山三則 |
楊翠 |
鬱結之咳──讀吳晟人權詩六首[〈獸魂碑〉、〈追究〉、〈經常有人向我宣揚〉、〈機槍聲〉、〈假汝之名〉、〈和平宣言──致楊建〉] |
吳晟 |
獸魂碑、追究、經常有人向我宣揚、機槍聲、假汝之名、和平宣言──致楊建 |
廖振富,楊翠 |
戰後迄今的臺中文學發展──從沉寂到復甦──戰後初期至八○年代前臺中新文學的發展──戰後初期臺中文壇的盛景[〈故鄉的戰事之一──改姓名〉、〈故鄉的戰事之二──一個獎〉、〈月光光──光復以前〉、〈冬夜〉部分] |
呂赫若 |
故鄉的戰事之一──改姓名、故鄉的戰事之二──一個獎、月光光──光復以前、冬夜 |
廖振富,楊翠 |
戰後迄今的臺中文學發展──從沉寂到復甦──戰後初期至八○年代前臺中新文學的發展──戰後初期臺中文壇的盛景[〈故鄉的戰事之一──改姓名〉、〈故鄉的戰事之二──一個獎〉、〈月光光──光復以前〉、〈冬夜〉部分] |
呂赫若 |
故鄉的戰事之一──改姓名、故鄉的戰事之二──一個獎、月光光──光復以前、冬夜 |
施懿琳,楊翠 |
戰爭期風雨飄搖中的彰化作家與作品(1937─1945)──「入到地獄,亦一鬼囚」──〈獄中日記〉與賴和晚年 |
賴和 |
獄中日記 |
施懿琳,楊翠 |
皇民之道──陳火泉與〈道〉 |
陳火泉 |
道 |
楊翠 |
記憶與救贖──二二八女性小說的記憶圖景與救贖觀──一組史詩劇場──〈彩妝血祭〉中的集體記憶與救贖母題 |
李昂 |
彩妝血祭 |
楊翠 |
這樣的知識分子──讀吳晟〈我不能置身事外〉有感 |
吳晟 |
我不能置身事外 |
楊翠 |
這樣的知識分子──讀吳晟〈我不能置身事外〉有感 |
吳晟 |
我不能置身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