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葉笛 |
論《笠》前行代的詩人們──跨越語言的前行代詩人們﹝〈信鴿〉、〈我的血〉部分﹞ |
陳千武 |
信鴿、我的血 |
劉維瑛 |
從流動的記憶連結,或繼續──試論笠下女詩人的記憶書寫﹝〈最後的藍布衫〉、〈野薑花的回憶〉、〈我站在車籠埔斷層邊緣〉、〈月亮也繫上黃絲帶〉、〈淡飲洛神花茶的早晨〉部分﹞ |
利玉芳 |
淡飲洛神花茶的早晨、野薑花的回憶、我站在車籠埔斷層邊緣、月亮也繫上黃絲帶、最後的藍布衫 |
阮美慧 |
社會與政治:《笠》戰後世代詩人的現實詩學﹝〈霧〉、〈狗〉部分﹞ |
鄭烱明 |
霧、狗 |
葉笛 |
論《笠》前行代的詩人們──跨越語言的前行代詩人們﹝〈壁虎〉、〈死與紅茶〉、〈神〉、〈北港媽祖〉部分﹞ |
錦連 |
壁虎、死與紅茶、神、北港媽祖、石頭 |
葉笛 |
論《笠》前行代的詩人們──銜接前行代的幾個詩人﹝〈輸血〉、〈五月的祭典〉部分﹞ |
李魁賢 |
輸血、五月的祭典 |
黃俐娟 |
笠詩社女詩人政治詩中殖民經歷反思和客語寫作意涵﹝〈泥土〉、〈給牡丹花〉、〈我的筆〉、〈耳環〉部分﹞ |
陳秀喜 |
泥土、給牡丹花、我的筆、耳環 |
陳明台 |
世代的傳承,風格的形成──笠詩社的少壯派詩人論──世代的傳承──詩精神(詩的創作理念和方法)之延續和擴充﹝〈信鴿〉、〈屋頂下〉部分﹞ |
陳千武 |
信鴿、屋頂下 |
林盛彬 |
笠詩社的現實主義美學——驀然回首:「笠」的崛起及其歷史意義﹝〈月光曲——杜布西的鋼琴曲Clair de Lune〉、〈蓮的聯想〉部分﹞ |
余光中 |
月光曲——杜布西的鋼琴曲Clailre de Lune、蓮的聯想 |
岩 上 |
試論笠詩社女性詩人詩中的物觀﹝〈白楊樹〉、〈墓中眼〉部分﹞ |
杜潘芳格 |
白楊樹、墓中眼 |
陳明台 |
鄉愁論──臺灣現代詩人的故鄉憧憬與歷史意識﹝〈信鴿〉、〈雨中行〉部分﹞ |
陳千武 |
信鴿、雨中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