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層
文學史
首頁

1989

民國78年大事紀

1月 - 1月1日,已有四十年歷史的「大華晚報」停刊。
1月 - 1月1日,《聯合報》第十屆小說獎公布得獎名單,本屆特設「大陸地區短篇小說推薦獎」,得獎人莫言;其他得獎人名單:短篇小說由黃櫻、張國立、唐婕獲得;中篇小說由李黎、劉夏獲得;長篇小說由特別獎阿興(李順興)獲得。
1月 - 1月13日,文建會邀請文學史料專家與作家學者座談,籌建「大陸藝文資訊檔案」,分十二類建檔。行政院新聞局研擬新草案,不硬性規定大陸作品須在出版前送審。
1月 - 1月14日,法務部研擬完成「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暫行條例草案」,其中有關大陸出版品規定「本條例實施後,行政院得以命令管制在臺灣地區發行的大陸地區出版品」。
1月 - 1月18日,臺北《》「小鷹日報」、北京「兒童文學」、「我們愛科學」、「中國兒童」、少年兒童出版社「少年文藝」、「少年科學」和「小朋友」七家報刊聯合舉辦「第一屆中華兒童文學創作獎」徵文活動。
1月 - 1月27日,國內第一項針對文化藝術工作者的法令「藝文人才團體獎助法」由行政院文建會法規研究小組擬定。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委陳奇祿離職,由郭為藩接任。
1月 - 1月28日《新文化》雜誌創刊。
1月 - 1月,中美達成雙邊著作權保護協議。《文學界》停刊。
2月 - 2月1日,《文訊》由雙月刊改成月刊,原來的二十五開亦改成十六開,革新版有「人文關懷」、「藝文月報」、「人物春秋」、書評、專題等單元。
2月 - 2月2日,第一部由海峽兩岸及香港聯合印行的《歲月山河—圖說中國歷史》臺灣版,由風雲時代出版社出版。
2月 - 2月13日,中國時報「開卷版」刊登劉還月的〈冷題材重煽熱風潮—臺灣風土叢書近年岀得猛〉,探討臺灣風土業叢書出版概況。
2月 - 2月,楊牧、鄭樹森編選的《現代中國詩選》兩冊,由洪範書店出版。
3月 - 3月4日,小說家魏希文病逝,享年七十八歲。
3月 - 3月14日,「中華民國作家協會」成立,一年後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
3月 - 3月19日,七十八年吳濁流文學獎暨第十屆巫永福評論獎頒獎,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由許振江〈金蠅島〉獲得;新詩正獎由龔顯榮〈天窗〉獲得。
3月 - 3月,林錫嘉主編的《七十七年散文選》,由九歌出版。
4月 - 4月5日,報導出版資訊的《新未來》雜誌停刊。
4月 - 4月13日,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揭曉,詩歌類由張振翱(張錯)獲獎;散文類由林文月獲獎;新聞文學類由祝基瀅獲獎;兒童文學類由黃炳煌(黃海)獲獎。
4月 - 4月15日,中國時報於紐約召開「五四運動七十週年研討會」,邀請臺、港、大陸、美國學人參加。
4月 - 4月29日,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與文建會聯合舉辦「五四文學與文化變遷」研討會,檢討五四與中國傳統的關係。
5月 - 5月1日,《國文天地》月刊推出「海峽兩岸論五四」專輯,並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聯合舉辦「七十年風霜—從北京到臺北」演講活動。
5月 - 5月4日,中時晚報「時代副刊」推出「五四在北京現場」特輯,作者為羅智成、龔鵬程、石以屏、王樾、李錦旭、王明孫。
5月 - 5月4日,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第三十屆文藝獎章及榮譽獎章,詩歌創作獎由莊雲惠、簡政珍獲得;歌詞創作獎由陳旭光獲得;散文創作獎由周芬伶獲得;小說創作獎由段彩華獲得;海外文藝工作獎由王禮溥獲得;榮譽獎章由王大任、鍾鼎文、朱介凡及彭歌等獲得。
5月 - 5月21日,首屆「楊喚兒童文學獎」頒發,由李潼獲獎。
5月 - 5月28日,中華民國作家學會正式成立,由公孫嬿、李殿魁、龔鵬程、朱西甯、李瑞騰發起。
5月 - 5月,黃凡、林燿徳主編的「新世代小說大系」,收錄一九四九年以後出生之作家作品,由希代出版。
5月 - 5月,九歌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15冊出版。
6月 - 6月1日,「吳三連文藝獎」改名為「吳三連獎」,贈獎類別有:文學獎、藝術獎、社會科學獎、自然科學獎、醫學獎、社會服務獎。
6月 - 6月4日,中共軍隊凌晨鎮壓再天安門前示威抗議的學生及群眾,學運領袖柴玲、吾爾開希及侯徳健下落不明。國內詩人再八日全國詩人節大會上決定於六月十日舉辦「現代詩人聲援大陸民主運動朗誦會」。
6月 - 6月8日,文藝界人士於耕莘舉行「文藝界聲援天安門民主運動大會」。
6月 - 6月11日,出版界於臺北國父紀念館發起義賣書籍活動,所得款項悉數支援大陸民主運動。
6月 - 6月18日,中國婦女寫作協會於二十二屆會員大會中首度邀請東南亞各地女作家回國參加「亞洲華文女作家藝文交流會」。
6月 - 6月,《聯合文學》第五十六期推出「抗議文學特輯」。
6月 - 6月,由臺北《小鷹日報》與北京《兒童文學》、上海《少年文藝》等雜誌社共同舉辦的第一屆「中華少年文學創作獎」揭曉。
7月 - 7月2日,「一九八九年世界詩人文化大會」於中山堂舉行,為期十四天,會中中外詩人並討論「推展詩運」、「世界家庭教育」、「推展文化」主題。
7月 - 7月11日,作家林芳年(本名林精鏐)病逝,享年七十六歲。
7月 - 7月31日,於美國成立的「臺灣文學研討會」在東京舉行年會,並由張良澤召開第一屆國際性「臺灣文學研討會」。
7月 - 7月,《文訊雜誌》革新六號推出「大陸知識份子的困境、突破與超越」、「血染天安門、日落北京城」專題,並完整報導天安門事件中海內外知識分子行動日誌。
7月 - 7月,《幼獅月刊》宣布停刊。《秋水詩刊》季刊出版《秋水詩選》一巨冊。
8月 - 8月16日,首度系統地介紹三O年代作家作品的節目由海風出版社與中國廣播公司合作,由周玉山、陳信元、秦賢次主講,蔡源煌、李瑞騰、呂正惠、何寄澎評論。
9月 - 9月1日,新詩學會會刊「新詩學報」創刊,發行人鍾鼎文,主編綠蒂、劉菲。
9月 - 9月4日,國立中央圖書館一項大規模的「民間文學國際研討會」,這是國內首度邀請海內外學者探討民間文學的發展。
9月 - 9月16日,作家朱天文、吳念真合編的劇本所拍攝的電影《悲情城市》,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電影金獅獎,為中國人在世界四大影展中首次贏得大獎。
9月 - 9月19日,中國鏡報創刊,其副刊由文藝月刊主編兪允平擔任主編,該報十月三日停刊。
9月 - 9月,朱寶樑編著《二十世紀中國作家筆名錄》,由中央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出版,蒐集六七八四位中國作家的一七九四O個筆名。
9月 - 9月,《人間雜誌》出版九月號四十七期後停刊。
9月 - 9月,陳芳明主編的《楊逵的文學生涯》由前衛出版。錢鍾書的《圍城》由書林出版公司出版。
10月 - 10月2日,第十二屆時報文學獎揭曉,推薦獎由臺靜農、李銳獲得;短篇小說由安徽楚狂人獲得;散文類由陳煌、林幸謙獲得;新詩類由安徽羅巴獲得。
10月 - 10月29日,行政院文建會「中書外譯」計畫確定兩項翻譯案:《史記》由威斯康辛教授倪豪士翻譯,「中國傳統文學選集」由留美學者劉紹銘與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明佛徳教授合譯。該計畫擬譯古典文學五十八部,現代文學八十四部。
10月 - 10月,《創世紀》詩刊為紀念創刊三十五周年,頒贈「三十五周年詩創作獎」,由白靈、簡政珍、林燿徳、林群盛四人獲得。
10月 - 10月,鄭清文、李喬主編的《臺灣當代小說精選》(1945-1998)四冊,由新地文學出版社出版。
11月 - 11月15日,第十三屆吳三連獎頒獎,文學獎得獎人為張大春。
11月 - 11月20日,中央日報文學獎公布,計有短篇小說、新詩、報導文學及成就獎四類共17人獲得。其中成就獎由周夢蝶獲得。
11月 - 11月,莫那能出版第一本原住民漢語詩集《美麗的稻穗》。
12月 - 12月1日,中華民國七十八年行政院文化獎於行政院舉行頒獎典禮,由蘇雪林、劉真獲獎。
12月 - 12月10日,臺北「明星」咖啡屋停止營業。「明星」從民國三十八年設立,四十八年起,詩人周夢蝶在其門口騎樓下
12月 - 12月23日,何凡與林海音慶祝金婚(五十年)及何凡八十壽,江河凡作品集為《何凡文集》出版。
12月 - 12月24日,由「中國作家協會」與「青溪新文藝學會」主辦的第二屆亞洲作家會議於臺北舉行,主題為「亞洲文學的發展」,共有韓、日、星、馬、菲、港各地及國內作家二百餘人出席,由趙文藝輯鍾雷主持,發鰾李瑞騰、游喚及各地作家論文八篇。
12月 - 12月26日,時報廣場三個館統計岀年度圖書銷售排行榜,《河觴》居文學類之首。
12月 - 12月27日,大陸流亡作家蘇曉康抵臺,次日聯合報副刊邀請王杏慶、蔡源煌、龔鵬程、李瑞騰與蘇曉康舉行座談,製作「中國文壇一盤棋—流亡文學的探索」專輯。
12月 - 12月27日,「臺灣省兒童文學協會」在臺中市舉行成立大會、選出陳千武為理事長。
12月 - 12月30日,雲林口湖的「鄭豐喜紀念圖書館」落成。
12月 - 12月31日,中華兒童文學學會出版史料叢刊—「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兒童期刊目錄彙編」由洪文瓊主編,蒐集三十四年至七十八年的資料。
12月 - 12月,楊逵家屬遵從楊逵生前遺願,赴大陸領取稿費後悉數捐給「中華文學基金會」。
12月 - 12月,第二屆中華兒童文學獎揭曉,黃海《航向未來》獲獎。張系國與洪範書店合資的科幻小說季刊《幻象》出版。
12月 - 12月,遠景出版公司印行一批大陸當代作家的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