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民國79年大事紀
1月 - 1月1日,聯合報第十一屆小說獎揭曉,中篇小說由李若男獲得;短篇小說由平路獲得;大陸地區推薦獎由韓少功榮獲。
1月 - 1月11日,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著作權法部分條文修正案」。
1月 - 1月14日,「中國民間文學學會」在高雄成立,發起人為王忠林。
1月 - 1月18日,何凡將其40年來的全部作品編印成《何凡文集》。
1月 - 1月,由齊邦媛教授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選集》法文版完成譯本。該書於一九七五年英文版首先問世,次年才發行中文版。
2月 - 2月4日,一群文學、歷史者及作家,在賴和故鄉彰化集會,決定以賴和的忌日為「鬥鬧熱日」。
2月 - 2月18日,第十一屆巫永福評論獎公布,由李敏勇《做為一個臺灣作家》獲獎。
2月 - 2月25日,由「聯合文學」雜誌社第一屆小說新人首獎作品「沒卵頭家」改編而成的電影,在中央日報三樓大禮堂舉行上映前。由馬森、林念生、徐進良、王湘琦主持座談。
3月 - 3月9日,第二屆楊喚兒童文學獎揭曉,由大陸作家周銳的〈特別通行證〉獲得。
3月 - 3月20日,榮獲七十八年金鼎獎優良圖書的《張氏心理學辭典》作者張春興,授權上海辭書出版社以繁體字印行大陸版。
3月 - 3月21日,新聞局出版處重新祭岀「出版品之印刷所不得離開國內」的規定。
3月 - 3月31日,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頒獎,詩歌類(新詩)由余光中獲獎;散文類由高大鵬獲獎;傳記文學類由楊艾俐獲獎;兒童文學類由賴西安(李潼)獲獎。
3月 - 3月31日,第十三屆中興文學獎揭曉,文藝理論由周何獲得;文學批評由鄭邦鎮獲得;小說由陳思渝獲得;散文由永樂多斯獲得;新詩由蘇紹連獲得;報導文學由莊伯和、劉仁祥獲得。
3月 - 3月,《中外文學》第十八卷第十期推出「女性與文學專號」。
3月 - 3月,《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出版年鑑》刊登陳信元《海峽兩岸出版交流概況》、劉漢盛〈兩岸有聲文化出版品的交流〉,首次探討兩岸出版者交流現況。
3月 - 3月,第二屆楊喚兒童文學獎揭曉,由大陸童話作家周銳以《特別通行證》一作獲得。
4月 - 4月1日,中時晚報副刊組策劃出版的《時代文學周刊》創刊。
4月 - 4月4日,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舉辦「兒童期刊回顧展」,展出民國三十八年至七十八年間的兒童期刊。
4月 - 4月,《新地文學》雙月刊創刊,出版9期,1991年8月休刊。
4月 - 4月28日,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主辦的「世界比較文學學會第三屆理論會議」,在臺大舉行,主題為「東西文學理論之概念」。
4月 - 4月,大陸兒童刊物《故事大王》月刊和《童話大王》雙月刊首次登臺,授權牛頓出版公司出版。
5月 - 5月4日,中國文藝協會第三十屆「文藝獎章」頒獎,詩歌創作獎由丹萱(鍾延平)、楊平(楊濟平)、葉日松獲得;散文獎由廖玉蕙、簡媜、應平書獲得;小說創作獎由李秀、王幼華獲得;報導文學獎由心岱獲得;翻譯獎由何偉傑獲得;文藝評論獎由李瑞騰獲得;文學史獎由滄浪客獲得;榮譽獎由陳火泉、穆中南、林適存、誓還獲得。
5月 - 5月18日,詩人朱沉冬病逝,享年五十八歲。
5月 - 5月,《幼獅文藝》第四三七期推出「文藝雜誌與臺灣文學發展專號」。《聯合文學》第六十七期推出「廣告與文學」專輯。
6月 - 6月1日,由蕭蕭、李瑞騰合辦的《臺灣文學觀察雜誌》創刊號出版,季刊。
6月 - 6月20日,全國文化會議預備會議於北、中、南三區,陸續召開四十場座談。
6月 - 6月27日,旅美作家侯榕生病逝臺北,享年六十四歲。
7月 - 7月5日,「國語大師」何容病逝,享年九十歲。
7月 - 7月9日,高雄市兒童文學寫作學會理事長許漢章病逝,享年五十六歲。
7月 - 7月,詩集套書《尚書詩典》,由尚書文化出版社出版,收洛夫等國內十二位老、中、青詩人近作。
7月 - 7月,「笠」詩社慶祝26週年,出版「臺灣詩庫」叢書及《臺灣精神的崛起》。
7月 - 7月,林煥彰以童詩《快樂的大傻瓜》獲得大陸兒童評選的「小白花獎」,復以童詩《小貓》獲大陸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7月 - 7月,許達然主編《臺灣當代散文精選》(1945-1988),由新地文學出版社出版。
7月 - 7月,張光譽獲本年度美國詩學會頒予傑出詩人獎及詩人成就證書。
8月 - 8月18日,自立報系主辦的「第十二屆鹽分地帶文藝營」在臺南南鯤鯓廟舉行,並頒贈資深作家鍾肇政「文學貢獻獎」。
8月 - 8月22日,國際詩人大會在漢城舉行,詩人陳千武等十餘人前往參加。
8月 - 8月30日,國學大師錢穆逝世,享年九十六歲。學者侯健病逝,享年六十五歲。
8月 - 8月,柏楊《異域》由朱延平拍成電影。丘各容編著《兒童文學史料初稿》,由富春文化公司出版。
9月 - 9月3日,小說家王禎和病逝,享年五十一歲。
9月 - 9月10日,「第三屆梁實秋文學獎」揭曉,散文創作類第一名由顧肇森獲得;翻譯類譯詩組第一名由陳次雲獲得。
9月 - 9月21日,蔣復璁病逝,享年九十二歲。
9月 - 9月22日,中華民國編劇學會在臺北市「自由之家」舉行成立二十周年慶祝大會,由中央文工會主主任祝基瀅頒贈首屆資深劇作家「榮譽魁星獎」給鍾雷、鄧綏寧及吳若等三人。
9月 - 9月29日,第十三屆時報文學獎揭曉,推薦獎由劉大任、陳黎獲得;甄選獎小說類由賀景濱獲得;散文類蔡深江獲得;新詩類由李渡予獲得。
9月 - 9月,《幼獅文藝》第四四一期推出「大陸與海外華文文藝雜誌」專號。
9月 - 9月,創刊二十一年的《文藝月刊》於二五五期出版後停刊。
9月 - 9月,陳銘磻編選的報導文學集《大地阡陌路》由業強出版社出版。
10月 - 10月,中國時報開卷版公布「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票選結果。
10月 - 10月6日,懸宕八年的自立晚報百萬小說徵文,終於產生第一位得主凌煙,以長篇小說《失聲畫眉》獲獎,作品由自立晚報社出版。
10月 - 10月8日,女詩人黃金川逝世,享年八十四歲。
10月 - 10月16日,《遠見》雜誌岀品的「尋找臺灣生命力」紀錄片,由小野策劃、撰稿,在華視頻道播岀四天,隨後結集成書出版。
10月 - 10月24日,王秋桂、張錯分別編選的《臺灣現代小說選》英文版,由國立編譯館出版。
10月 - 10月27日,由《文訊》雜誌主辦的「七十九年文藝界重陽敬老聯誼會」再臺北聯勤信義俱樂部舉行,由詩人瘂弦主持,計有近三百位文藝界人士與會。
10月 - 10月,「臺灣新世代詩人大系」由簡政珍、林燿徳主編,書林書店出版。
10月 - 10月,第四屆聯合報小說新人獎揭曉,王文華獲短篇小說首獎;駱以軍獲短篇小說推薦獎;邱妙津獲中篇小說推薦獎。
11月 - 11月4日,「第三屆梁實秋文學獎」頒獎,顧肇森等十八人獲獎。小說家吳念真編劇的〈客途秋恨〉,獲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11月 - 11月5日,文建會與聯合文學在誠品書店合辦「王禎和作品研討會」,聯合文學第七十四期有專文報導。
11月 - 11月8日,由文建會籌畫的「全國文化會議」在中央圖書館揭幕,針對六大議題進行座談,會後文建會於十一月二十二日擬就十四項重大文化建設計畫,納入經建會六年國建中。
11月 - 11月9日,臺靜農病逝,享年八十九歲。
11月 - 11月11日,七十九年度中山學術文化獎揭曉,林玫儀獲文藝論著獎;鄭蘋獲散文獎;趙淑俠獲小說獎;尹雪曼獲傳記文學獎。
11月 - 11月15日,第十三屆吳三連獎頒獎,文學獎散文類由楊牧(王靖獻)獲得。
11月 - 11月16日,由行政院完化建設委員會、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與臺灣大學合辦的「中國文學翻譯研討會」在中央圖書館舉行。主題是:中國古典與現代文學經典名著翻譯之經驗,目的在配合「中書外譯」計畫,會期三天,全部論文由宋美璍、康士林編成文集。
11月 - 11月27日,旅美女作家楊華沙獲得「第二屆林慰君文藝獎」,由作家謝冰瑩頒獎。
12月 - 12月1日,由「世界藝術與文化學院」主辦的「第十一屆世界詩人大會」在埃及開羅舉行。中華民國代表團由鍾鼎文率領,一行有綠蒂、羅青、李牧等九人前往出席。大會並頒贈「沙達特和平紀念獎」給與我國曾任教育部長的蔣彥士及其他四國人士。
12月 - 12月1日,「中韓文學交流十周年紀念作家會議」在韓國釜山舉行,中華民國代表團由鍾雷擔任團長,與國內作家十餘人前往出席。
12月 - 12月8日,高雄醫學院南杏社舉辦「鍾理和文學研討會」,鍾鐵民、吳錦發、曾貴海、鍾肇致、鄭清文、彭瑞金、葉石濤與會並發表論文。
12月 - 12月15日,由中華民國作家協會與臺灣新聞報合辦的「文學與傳播—臺灣文學生態研究」在高雄舉行。
12月 - 12月15日,為紀念胡適百年誕辰,由胡適研究會和政治大學主辦的「胡適與現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政大舉行,會中共發表十餘篇論文。
12月 - 12月17日,由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主辦,陳百年學術基金會贊助的「俗文學專題學術研討會」於政大藝文中心舉行。
12月 - 12月20日,七十九年行政院文化獎頒獎,陳奇祿、陳榮捷、鄭騫各獲頒「文化獎章」乙座。臺灣筆會舉行年會及「臺灣文學的精神與路向」研討會。
12月 - 12月,由《國文天地》雜誌社與大陸中國文化書院合作的《中國文化年鑑》正式出版。此書展現一九八九年海峽兩岸及世界的中國文化研究面貌。
12月 - 12月,廣東花城出版社透過香港「中華版權代理公司」,與女作家席慕蓉協議,以簡體字版出版其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和散文集《有一首歌》。
12月 - 12月,本年度「臺灣楊喚兒童文學獎」,頒特別獎給大陸學者王泉根編選的《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文論選》。
12月 - 12月,《明道文藝》第一七七期推出「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專輯」。《國文天地》第六十七期推出「海峽兩岸論胡適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