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民國81年大事紀
1月 - 1月1日,黃樹根詩集《臺灣悲歌》,由春暉出版社出版。
1月 - 1月10日,廖輝英長篇小說《愛與寂寞散步》,由九歌出版。
1月 - 1月12日,由原《文學界》雜誌作家整合後重新岀發的《文學臺灣》季刊創刊。
1月 - 1月16日,中國時報系的新辦刊物《中國時報周刊》創刊。
1月 - 1月17日,專為讀書人服務的《珠海》書訊月刊創刊,由淑馨出版社出版。
1月 - 1月23日,愛盲基金會發行《講義》雜誌有聲版,與當月雜誌同步岀刊。
1月 - 1月29日,一九九二年吳濁流文學獎揭曉,並於五月二日與巫永福評論獎一起頒獎,小說獎正獎由舞鶴(陳國城)獲得;新詩獎正獎由李敏勇獲得。
1月 - 1月,由臺語社創刊的《臺語文摘》革新號於本月正式出刊。
1月 - 1月,姚宜瑛第一本散文集《春來》,由大地出版社出版。
1月 - 1月,鄭騫《永嘉室雜文》為晚年自編的小品隨筆合集,由洪範書店出版。林燿徳、孟樊合編《流行天下》,為中國青年寫作協會與時報出版公司主辦的「當代臺灣通俗文學研討會」論文結集,由時報出版。
1月 - 1月,樊發稼(大陸)、林煥彰(臺灣)、何紫(香港)主編的《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家小傳》,由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共收兩岸三地一二七位兒童作家小傳。臺灣作家收有林良、林鍾隆、楊喚、馬景賢、黃基博、林煥彰、黃海、馮輝岳、謝武彰、李潼、杜榮琛、陳木城等八位。
2月 - 2月10日,保真散文集《生命旅途中》,由九歌出版社出版。
2月 - 2月20日,首次由二二八受難遺族阮美姝親自執筆的《孤寂煎熬四十五年》一書,於作者自宅舉行新書發表,書中描寫當年任職新生報總經理的父親阮朝日,遭逮捕失蹤的經過與家族四十五年來的心路歷程。
2月 - 2月22日,小說家李永平以四年時間完成長篇小說《海東青》,由聯合文學出版。
2月 - 2月25日,現代文學史料家周錦病逝三軍總醫院,享年六十歲。
2月 - 2月29日,由女作家李銘愛籌組的「臺北市文藝協會」正式成立。
3月 - 3月1日,《聯合文學》八九期企劃「豐饒的黑土地—莫言短篇小說特展」。
3月 - 3月4日,為融合小說與電視劇的文學性,臺灣電視公司自本日起每周三晚間推出電視劇場「作家系列」,每月推出一位作家作品。
3月 - 3月6日,在臺灣數度易主的《柯夢波丹》雜誌國際中文版,由華尚文化事業正式接手岀刊,作家李昂擔任編輯總監。
3月 - 3月8日,臺灣新生報主編陳美儒獲選第十四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3月 - 3月10日,林錫嘉編《八十年散文選》,以作品發表日期先後為序,並有「紀念三毛」、「紀念王大空」特輯,由九歌出版。潘秀玲第一本散文集《雪夜裸奔》,由時報文化公司出版。
3月 - 3月12日,曾於六O、七O年代初對臺灣文藝思潮產生極大影響的《現代文學》雜誌重印發行紀念版。
3月 - 3月14日,臺灣語文學會於臺北濟南教會禮拜堂舉辦「臺語音標草案公聽會」。廣邀各界人士檢討改進新訂岀的臺語(閩南語、客家語)、羅馬字(第一式)、注音符號(第二式)統稱為「臺灣語言音標」。
3月 - 3月20日,林裕翼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我愛張愛玲》,由聯合文學出版。李黎長篇小說《袋鼠男人》,由聯合文學出版。
3月 - 3月21日,曾獲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的趙琦彬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3月 - 3月25日,經濟建設委員會討論通過由政府設立「現代文學資料館」與「文藝之家」的議案,二者均屬六年國建中的文化建設部分。
3月 - 3月27日,為培育中小學雙語教學師資,提升中小學教師臺語文學的教學能力,由臺南市教育局、臺南市立圖書館與臺南市傳統文教學會共同主辦第一期「中小學雙語教學師資培訓班」開訓。課程由國立成功大學教授林繼雄策劃。
3月 - 3月28日,第十五屆「中興文藝獎章」公布得獎名單,共二十三人獲獎。
3月 - 3月29日,八十一年洪醒夫小說獎由郭箏獲得。
3月 - 3月,龔鵬程《走出銅像國》雜文集,由三民書局出版。張放《大陸新時期小說論》,由東大出版公司出版。黃重添《臺灣文學概觀》一書,係結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的文學評論文章,由稻禾出版社出版。
4月 - 4月7日,第四屆楊換兒童文學獎得主為大陸作家沈石溪《狼王夢》,特別獎得主為大陸作家金波《在你和我之間》。
4月 - 4月,一九九二巫永福評論獎揭曉,由林濁水、廖仁義獲得。
4月 - 4月,張國治第一本散文集《濱海劄記》,由海風出版社出版。沈花末第二本散文集《今夜,在尤加利樹下入眠》,由圓神出版。安克強第一本散文集《我看見》,由皇冠出版。楊明極短篇小說集《我曾經做過這樣的夢》,由皇冠出版。張棋龍長篇預設小說《臺灣獨立戰爭》,由派色文化出版。欒梅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由業強出版社出版。
4月 - 4月,李建誠等著《臺灣省第七屆巡迴文藝創獎選輯》由臺灣省政府新聞處出版。林央敏等著《若夠故鄉的春天》,為以臺語創作詩的合集,由台笠出版社印行。高信疆主編《現代,他是一顆星—懷念詩人保羅.安格爾》,由時報文化出版。
5月 - 5月1日,《文訊》七九期企劃「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專題,登載李正治、呂正惠、林燿徳、古繼堂、李瑞騰等人文章,綜述了華文文學的研究現況。
5月 - 5月1日,第一屆陳秀喜詩獎由杜潘芳格《遠千湖》獲得。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短篇小說作品,由麥田出版。
5月 - 5月3日,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第三十三屆文藝獎章及榮譽文藝獎章。
5月 - 5月5日,旅美作家劉大任所著長篇小說《浮游群落》,由日本漢文學者岡崎郁子教授譯成日文,書名改為《燃燒的串串紅》。鍾雷新詩集《春之版圖》,由華實出版社出版。
5月 - 5月9日,史紫忱教授近年纏綿病榻,由弟子李瑞騰促成為他舉行第一次書法展。
5月 - 5月10日,丘秀芷編《和風煦日》,由九歌出版。
5月 - 5月12日,自民國七十一年開始由爾雅出版社持續出版的《年度詩選》,在出版《八十年詩選》後正式停辦。詩人張默以一人之力完成《臺灣現代詩編目(一九四九-一九九一)》,由爾雅出版。
5月 - 5月15日,吳大猶第七本文選《我的一生—學、研、教、建言》,由遠流出版。
5月 - 5月22日,「著作權法」修正案於立法院三讀通過,預計六月上旬由總統公布生效。
5月 - 5月,德國成立衛禮賢翻譯研究中心,由德國魯爾大學馬漢茂教授推動,除了翻譯工作外,該中心亦建立徳文的中國書目檔案,是歐洲第一個從事中文翻譯的學術機構。
5月 - 5月,葉永烈編選《梁實秋、韓菁清情書選》,由正中書局出版。林海音為作家、作品而寫的懷友散文集《隔著竹簾兒看見她》,由九歌出版。石徳華等著《藤蘿上的淚珠》,由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出版。眭澔平第一本長篇小說《流浪的檳榔》,由圓神出版。劉墉集短篇小說集《人生的真相》,由水雲齋文化公司出版。
6月 - 6月3日,詩人陳黎、張芬齡伉儷分別出版作品,陳黎發表兩本詩集《親密書》、《給時間的明信片》,張芬齡則出版評論集《現代啟示錄》,結集十年來對臺灣現代詩的評論及對英美當代詩人的譯介。
6月 - 6月6日,歷史小說家高陽(本名許晏駢)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6月 - 6月8日,《喜福會》作者譚恩美出版第三本書《月娘》。
6月 - 6月20日,周宗經《釣到雨鞋的雅美人》,為雅美文化傳說及神話故事專輯,由晨星出版。
6月 - 6月30日,「第一屆山胞藝文創作獎」舉行頒獎典禮,小說類第一名從缺;散文類第一名由林志興獲得;詩歌類第一名由林徳義獲得。
7月 - 7月12日,聯經出版《高陽全集》。路寒袖第一本散文集《憂鬱三千公尺》,由時報出版。
7月 - 7月20日,張系國小說《棋王》被香港教育局採用為中學生指定課外讀物,該書徳文版已翻譯完成,由赫徳曼出版公司出版。
7月 - 7月30日,林海音的短篇小說集《城南舊事》,經殷張蘭熙與齊邦媛合作完成英譯,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發行。
7月 - 7月31日,由九歌出版社支持的《藍星》詩刊,民國七十三年復刊後,出版第三十二期,因經費困難宣布停刊。
7月 - 7月,張啟疆第一本散文集《泡沫年代》,由正中書局出版。歐銀釧第二本短篇小說集《遇見一朵雞冠花》,由希代出版。張系國、平路合著長篇小說《捕諜人》,由洪範出版。鍾曉陽《燃燒之後》,由麥田出版。
8月 - 8月13日,英譯《當代中國作家自畫像》一書在美國出版,由德國漢學家馬漢茂主編,書中收錄海峽兩岸包括巴金、劉賓雁、白先勇、王文興等四十三位作家自談創作經驗。
8月 - 8月15日,張大春《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係模仿國中生寫週記的生活方式,刻劃青少年成長的過程,由聯合文學出版。廖嘉展《月亮的小孩》,以文字和攝影報導社會邊緣人物,由時報出版。
8月 - 8月21日,張香華以《一個中國女人在愛荷華》獲得世界詩人大會之國際桂冠詩人獎。
8月 - 8月,李順興《廢五金少年的偉大夢想》,曾獲聯合報第十三屆中篇小說獎,由聯經出版。
8月 - 8月,龔顯宗《現代文學研究論集—詩與小說》,由前程出版社出版。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由大安出版社出版。江兒編《心靈開刀房》,由太雅公司出版。由派色文化集結出版一套《臺灣文學評論集》共五冊。
9月 - 9月1日,《文訊》八三期企劃「現代文學資料館紙上公聽會」,邀請李瑞騰、吳興文、林景淵、林慶彰、秦賢次、張默、張錦郎等人,討論理想中的現代文學館規劃藍圖。
9月 - 9月6日,第九屆(八十一年度)吳魯芹散文獎公布結果,由簡媜獲獎。
9月 - 9月7日,盧今、王宇鴻主編的《臺灣散文鑒賞辭典》,由大陸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女詩人零雨詩集《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由時報出版。
9月 - 9月14日,作家林今開(本名林金楷)病逝,享年六十九歲。
9月 - 9月15日,第一本以田野調查方式完成的民間文學專輯—《石岡鄉客家歌謠、閩南語歌謠》,由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9月 - 9月18日,詩人羅門、蓉子夫婦應美國愛荷華大學之邀,啟程前往參加一九九二年秋「國際寫作計畫」,為時三個月。
9月 - 9月20日,第五屆梁實秋文學獎頒獎,散文創作類由李渡予獲得;翻譯類譯詩組由姚錦清獲得。
9月 - 9月20日,鹽分地帶小說家陳艷秋、詩人利玉芳籌組的「臺南縣春雨婦女協進會」於佳里鎮舉行成立大會。
9月 - 9月21日,國學大師高明教授病逝,享年八十四歲。
9月 - 9月25日,《文學臺灣》第四期企劃「原住民文學專輯(一)」,除刊登原住民文學座談紀錄,並附三篇作品及浦忠成的評論〈臺灣原住民族洪水神話探述〉。
9月 - 9月28日,詩人余光中與小說家保真赴韓國漢城參加「國際筆會亞洲地區年會」。
9月 - 9月,郁馥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年輕的你讓我的心這樣的痛》,由派色文化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編撰《文學星空》,由國家文藝基金會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編撰《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出版。
10月 - 10月8日,作家臧冠華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10月 - 10月9日,郭箏《上帝的骰子》獲得洪醒夫小說獎及優良電影劇本獎;妻子林美倫以《國道封閉》同時獲得優良電影劇本。
10月 - 10月18日,文學臺灣雜誌社籌畫,趙天儀、李魁賢、李敏勇等人編選的《混聲合唱》,由笠詩選出版。
10月 - 10月31日,第二屆榮後臺灣詩獎由林亨泰獲得。
10月 - 10月,李瑞騰《文學關懷》,由三民書局出版。郭強生《非關男女》,由皇冠出版。
11月 - 11月1日,陳長房《閱讀世界文學》,共分六輯,探討國際文壇四十多位代表性的作家,由遠流出版。孟樊(陳俊榮)文化評論集《臺灣世紀末觀察》,由皇冠出版。
11月 - 11月3日,第十五屆吳三連文學獎頒獎,散文類由陳輝煌(陳煌)獲得。
11月 - 11月10日,梅遜(楊品純)第一不長篇小說《串場河傳》,由九歌出版。
11月 - 11月14日,一九九二年北美洲臺灣人文化節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舉行,內容包括臺灣文化書展、臺灣文化講座等,邀請林昭亮、蕭泰然、謝里法、東方白、林宗義從音樂、美術、文學、歷史等範圍,談文化主體性建構問題。
11月 - 11月17日,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出版《正續合編金川詩草》,收錄日據時代女詩人黃金川詩作。
11月 - 11月20日,張春榮第二本散文集《青鳥蓮花》,由爾雅出版。余秋雨《文化苦旅》由爾雅出版。
11月 - 11月23日,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於台北舉行成立大會。
11月 - 11月25日,鄭麗玲等著《紀念鍾理和和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要》,由高雄縣政府出版。
11月 - 11月,《明道文藝》二OO期特別製作「明道文藝二百期特輯」。王潤華《魯迅小說分析》,由東大圖書公司出版。張漢良《文學的迷思》,由正中書局出版。李渡予等著《饗宴》,為第五屆梁實秋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由中華日報出版部出版。
12月 - 12月4日,作家張大春小說《四喜憂國》,由導演劉徳凱拍成單元電視劇播岀。
12月 - 12月19日,作家穆中南病逝,享年八十一歲。
12月 - 12月20日,《臺灣詩學季刊》創刊。
12月 - 12月21日,林海音的譯作:勞倫特的《山中舊事》及亞琳.莫賽《有趣的小婦人》,由遠流出版公司出版。
12月 - 12月,林芝《望向高峰—速寫現代散文作家》,由幼獅出版。施淑編《日據時代臺灣小說選》,由前衛出版。呂正惠《戰後臺灣文學經驗》,由新地文學出版。吳當《楊喚童詩賞析》,由國語日報社出版。楊澤主編《異鄉人—第十五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由時報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