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層
文學史
首頁

2001

民國90年大事紀

1月 - 1月4日,皇冠文化集團與三毛的家人聯合舉辦「三毛逝世十周年紀念追思會」,並發表新書《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三毛的書信札與私相簿》。
1月 - 1月9日,中央日報文學獎揭曉。短篇小說獎蔡逸君〈藍色的馬〉,新詩獎賴志信〈冬藏〉,文學評論獎楊美紅〈鬼域哭歌─從《山鬼》看黃碧雲的創作風格〉等,共14人獲獎。
1月 - 1月13日,「台灣新本土社」成立大會假台南市鄉城學苑熱烈展開,會中並宣讀創社宗旨「台灣新本土主義宣言」,同時推出新刊物《台灣 e 文藝》。
1月 - 1月15日,第十二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公布,作家葉石濤獲獎。
1月 - 1月19日,出版人郝明義等以「替讀者找一個閱讀理由」訴求,提出「網路與書」的閱讀計畫。這是台灣第一個結合網路與雜誌的閱讀月刊。
2月 - 2月2日,港都作家李冰、楊濤、周嘯虹及朱學恕將自身收藏的作家手稿、珍貴照片、作家往來書信和《大海洋詩刊》同仁手稿等文學文物,捐贈給國立台灣文學館籌備處典藏。
2月 - 2月6日,台北法雅時代媒體書店(Fnac)舉辦「法雅文學月」,由作家葉石濤與法國龔固爾文學獎得主馬金尼對談「政治國度與文學心靈」。
2月 - 2月9日,第三屆國家文藝獎得主─文學類黃秋芳《鍾肇政的台灣塑像》、美術類吳中維《看不見張照堂》、戲劇類古碧玲《戲劇園丁聶光炎》、音樂類陳漢金《音樂獨行俠馬水龍》等傳記出版品。
2月 - 2月9日,新竹縣文化局出版紀念台灣已故文學家吳濁流的《吳濁流百年誕辰紀念專刊》及林柏燕主編的《大新吟社詩集》。詩集收錄1927年至1937年間,新竹大新吟社成員吳濁流等人的傳統詩作。
2月 - 2月17日~25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第三屆台灣文學獎」全國分區座談會,於台北縣首場,由小說家朱天心、詩人焦桐座談「文學與旅行漫遊」。台中市第二場由成英姝、林黛嫚、石德華談「文學與流行前衛」。高雄縣第三場由蔡詩萍、路寒袖、余昭玟談「文學與心靈書寫」。花蓮縣第四場由駱以軍、廖玉蕙、林于弘談「文學與身世記憶」。
2月 - 2月19日,國立編譯館委託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所教授董忠司編纂,總字數超過二百萬字的《台灣閩南語辭典》出版。
2月 - 2月21日,電子報《明日報》董事長及發行人詹宏志宣布《明日報》即日起停刊。
2月 - 2月27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宣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更名為「國家文藝獎」,給獎類別則整合為文學、美術和表演藝術三大類。
2月 - 2月27日,《海翁台語文學雜誌》創刊,收錄台語現代詩、散文、小說、囡仔詩以及評論等,總編輯為黃勁連。
2月 - 2月27日,小說家陳若曦新作《慧心蓮》本月出版,是台灣第一本以當代台灣佛教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2月 - 2月28日,由許雪姬主編,中央研究院出版的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共有27冊,跨越日治戰後兩個時代,被台灣史研究者認為是台灣最珍貴的私人資料。
2月 - 2月28日,靜宜大學「二二八和平紀念碑」落成,由靜宜大學榮譽駐校作家陳千武、年度駐校作家吳晟、詩人趙天儀等人朗誦詩篇。
3月 - 3月1日,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舉辦五場「台灣文學鼎談」,台灣文學界耆宿葉石濤、成大訪問學者日本一橋大學教授松勇正義以及陳萬益、施懿琳、林瑞明、呂興昌、下村作次郎、李喬、馬森、陳映真等人參加。
3月 - 3月1日,「創世紀」詩雜誌推出二十世紀最後一本十年詩選《九十年代詩選》,由辛鬱、白靈、焦桐合編,收錄1991年至2000年間80位詩人,3024篇作品。
3月 - 3月12~13日,「新世紀再讀黃春明」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兩天;台灣方面計有陳映真、林瑞明、李瑞騰、齊益壽、呂正惠、陳信元、曾健民、季季、梁竣瓘及黃春明夫人林美音與會。
3月 - 3月13日,楊青矗編著的《客台華三語共用拼音與說讀》出版。
3月 - 3月13日,資深作家李牧逝世,享年71歲。
3月 - 3月15日,九歌89年度「年度文學獎」小說獎得主平路《血色鄉關》、散文獎得主顏崑陽《窺夢人》。
3月 - 3月16日,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暨台灣文學館籌備處舉行「朱西甯文學紀念展」。
4月 - 4月21日,創世紀詩雜誌社舉行「年度詩選」出版茶會,頒贈「年度詩選」給隱地、李元貞,同時也舉行「年度詩選觀察座談會」。
4月 - 4月24日,台南縣文化局出版《劉吶鷗》全集。
4月 - 4月28日,《醫望》雜誌和新新聞文化公司出版《福爾摩沙的聽診器》,收集了二十六位1930年以前出生的台灣醫師故事,包括蔣渭水、杜聰明、賴和、李應章等台灣醫界的典範人物。
4月 - 4月28日,教育部通過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設立博士班,91學年開始招生。
5月 - 5月2日,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暨台灣文學館籌備處發起「文學五月天」活動,以「台灣文學史料捐贈活動」為主軸,內容包括「文學史料充實發展計畫」、「文學史料搜集座談會」、「作家另類手稿製作」、「楊逵全集編譯研究展」及與奇美博物館合作的「文學牆」展示。
5月 - 5月4日,文訊雜誌社舉辦「五四文藝雅集」,頒發第四屆「五四獎」得獎人為文學編輯獎蕭蕭、文學教育獎歐銀釧、文學評論獎王德威、文學活動獎丘秀芷、文學貢獻獎王夢鷗。
5月 - 5月14日,總統府國策顧問李喬以〈台灣文學的發展〉為題,於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中發表演講,此為「台灣文學」首度走入總統府。
5月 - 5月23日,行政院文化建置委員會主辦,高雄縣政府承辦「第三屆台灣文學獎」揭曉。阮慶岳、陳偉勳分別獲得散文、報導文學類首獎。
5月 - 5月24日,作家楊逵家屬將其生前著作及蒐集的文學文物捐給國立台灣文學館籌備處,行政院張俊雄代表接受;國立台灣文學館籌備處舉辦「楊逵全集邊藝展及楊逵史料捐贈」開幕活動。
5月 - 5月25日,第十屆賴和獎頒獎,特別獎得主中研院院士李鎮源、醫療服務獎為醫師蘇益仁、文學獎得獎人為詩人及文學文化評論者李魁賢。
5月 - 5月26日,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在紐約召開,琦君、鄭愁予、夏志清、王鼎鈞四位作家或頒贈「傑出會員」獎牌。
5月 - 5月27日,中華民國筆會與聯合副刊合辦「文學西遊記─台灣文學外譯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張曼娟、金恆杰、張淑英、彭雙峻出席座談,余光中演講〈翻譯的入超與出超〉。
5月 - 5月28日,小說家許振江病逝,得年52歲。
5月 - 5月31日,國立台灣文學籌備處於福華飯店舉行「文學史料收集座談會」,由文建會主委陳郁秀主持,會中並在副總統呂秀蓮領銜下,文學界人士共同簽署了「台灣文學史料捐贈宣言」。
5月 - 5月31日,九歌文教基金會「第九屆現代兒童文學獎」揭曉,鄭宗玄《媽祖回娘家》獲頒行政院文化建置委員會特別獎,其餘得獎者為有馮傑《少年放風記》及王晶《超級小偵探》。
5月 - 5月31日,中國文藝協會第四十二屆文藝獎章揭曉,新詩創作獎葉振富(焦桐)、小說創作獎蔡素芬、散文創作獎王志誠(路寒袖)、文學評論獎張春榮、兒童文學創作獎林峻楓、兒童文學史料獎邱各容。榮譽文藝獎章文學類獲獎人,文學類─張秀亞、鍾肇政;文學工作類─蔡文甫。
5月 - 5月31日,巫永福文學獎揭曉,得獎人郭松棻《雙月記》、文學評論獎鄭清文《小國家大文學》、文化評論獎楊麗祝《歌謠與生活》。
6月 - 6月2~3日,政大中文系主辦「現代主義與台灣文文學學術研討會」,齊邦媛教授主講〈永續的現代意義〉,葉石濤主講〈台灣文學導論〉,楊牧主講〈永續的現代詩〉。論文發表者有陳芳明、劉紀蕙、張誦聖、黃錦樹、王德威、呂正惠、廖炳惠、楊澤、邱貴芬、張錦忠等。
6月 - 6月11日,資深作家應未遲病逝,享年80歲。
6月 - 6月15日,輔仁大學外語學院開設「日據時代台灣文學講座」,首邀中研願文哲所彭小妍演講〈楊逵全集的編譯〉。
6月 - 6月16日,總統府資政鍾肇政或台中市「台灣文化學院」頒授台灣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6月 - 6月16日,文學台灣基金會主辦「閱讀李喬─主體性的裸露與對話」系列活動,包含李喬手稿展、演講和座談。
6月 - 6月17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培育中書外譯人才,提昇台灣現代文學外譯水準,特舉辦文學翻譯獎徵文活動。
6月 - 6月24日,資深作家后希鎧病逝,享年85歲。
6月 - 6月25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第1屆「台灣端午詩人節」,於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舉行。
6月 - 6月25日,「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正式成立於台中市,由該會副祕書長詩人路寒袖出任主任。
6月 - 6月29日,女作家張秀亞於美國加州辭世,享年83歲。
6月 - 6月30日,《笠》詩社改選,新任社長為鄭炯明,詩刊主編為林盛彬。
7月 - 7月1日,詩人李魁賢或印度「國際詩人學會」推薦,成為200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7月 - 7月1日,由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館長張良澤主編之《台灣文學評論》創刊號出版。
7月 - 7月7日,為紀念台灣文化協會創立80周年,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舉辦研習營。
7月 - 7月11~14日,賴和文教基金會為培養中小學教師認識並掌握台灣文學,在溪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第六屆「賴和教師台灣文學營」。
7月 - 7月16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合作「台灣現代詩人系列」英譯本已在美國問世。文建會特在紐約舉行「詩文新姿─台灣5位詩人」座談會,邀請台灣詩人張錯、焦桐、席慕蓉、許悔之、陳義芝等參加並朗誦作品。
7月 - 7月20日,詩人鄭愁予獲耶魯大學聘請為「駐校詩人」。
7月 - 7月20日,賴和文教基金會首次舉辦「大專生台灣文學營」,此次主題訂為「日治時期台灣文學」。
7月 - 7月25日,作家童世璋病逝,享年85歲。
7月 - 7月25日,日據時代禁用中文時期,唯一以中文刊行,且刊行時間最長的綜合性藝文雜誌《風月》,由日本學者河原功及台灣南天書局以20年時間蒐集完成,重新印行出版,為台灣文學提供珍貴的史料。
8月 - 8月1日,台中縣文化局推動的首座「台中縣作家之屋」於豐原張麗俊故居成立,開放參觀。
8月 - 8月4日,鍾理和文教基金會主辦「2001笠山文學營」,邀請彭瑞金、鄭清文、錦連、林雙不、鍾鐵民、曾貴海、鄭邦鎮擔任講師。
8月 - 8月5日,國史館、行政院文畫建設委員會和台灣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蔣渭水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紀念會」於臺大醫學院舉行,總統陳水扁、行政院副院長賴英照、內政部部長張博雅、蔣渭水長孫蔣松輝等上百人與會。
8月 - 8月10日,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台灣史料中心、延平昭陽文教基金會主辦第23屆「鹽份地帶文藝營」在台南縣北門鄉舉行。
8月 - 8月18日,台北市文化局、聯合報副刊、中國文藝協會合辦第四屆台北文學獎「街道書寫」座談會,於台北fanc書店藝文沙龍舉行。邀請陳義芝主持,龔鵬程、張惠菁、李昂出席座談,主題為「老地方,好時光」。
8月 - 8月30日,瑞典漢學家馬瑞然,與悉密、向陽合編「二十世紀台灣詩選」,以英文、中文繁體及簡體字出版。
9月 - 9月3日,詩人劉菲逝世,得年68歲。
9月 - 9月14日,台北市文化局主辦「2001台北國際詩歌節」,有演講及詩人朗誦,並於國家圖書館舉行「詩與聲音」研討會。
9月 - 9月16日,第二十三屆聯合報文學獎揭曉,共分短篇小說、散文、新詩及大眾小說四類,共有9位獲獎。
9月 - 9月20日,撫慰賑災傷口,女鯨詩社發表921大地震週年紀念詩集《震鯨》。
9月 - 9月28日,第五屆國家文藝獎頒獎典禮,在台泥大樓士敏廳舉行。得獎人有文學類葉石濤、美術類王攀元、表演藝術類賴聲川及許王等。
10月 - 10月1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台中縣港區藝術中心舉辦「創作的靈山」文學座談會,由高行健與李喬展開對談。
10月 - 10月5日,第二十一屆行政院文化獎營詩人李魁賢與勞思光獲獎。
10月 - 10月6日,彰化文化局規劃的「八卦山文學步道」正式落成啟用,列入文學步道的作家計有賴和等12人。
10月 - 10月7日,高行健與葉石濤在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籌備處,進行「土地、人民、流亡」為題之文學對談。
10月 - 10月28日,第四屆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頒獎,共有蔡兆倫等14人獲獎。
10月 - 10月20日,文學台灣基金會主辦第5屆台灣文學獎頒獎典禮暨《文學台灣》雜誌創刊10週年紀念茶會,得獎人為陳明亮、張溪南。
11月 - 11月1日,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頒發「台灣文學家牛津獎」給林亨泰,並舉辦「福爾摩沙的詩哲」─林亨泰文學會議」。
11月 - 11月9日,第三十六屆中山學術文化獎得獎名單揭曉,文藝創作類中的小說類得主為陳若曦《慧心連》、散文類得主為陳作錦《小人富斯濫矣》。
11月 - 11月9~14日,國立台灣文學館籌備處推出「司馬中原文學史料居捐贈展」。
11月 - 11月15日,第二十四屆「吳三連獎」舉行頒獎典禮,文學獎散文類為許達然。
11月 - 11月29日,總部設在台灣的「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成立世界華文文學獎,分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報導文學四類。
12月 - 12月1日,作家林海音病逝,享年83歲。
12月 - 12月3~9日,詩人葉笛進駐成大,擔任駐校作家。
12月 - 12月8~9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文學台灣基金會承辦,假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為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葉石濤舉辦「葉石濤及其同時代作家國際學術研討會」。
12月 - 12月13日,由中研院文史哲所經歷5年收集整理的《楊逵拳擊》,舉辦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12月 - 12月17日,黃春明英譯短篇小說集《蘋果的滋味》,入選《洛杉磯時報》2001年度好書。
12月 - 12月19日,東元科技獎增設「台灣小說獎」首屆得獎人揭曉,由宋澤萊、舞鶴共同獲獎。
12月 - 12月22日,教育部同意清華大學91學年度增設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另有高師大、國北師、台中師院、台南師院等四校申請增設6個台灣文學系所。
12月 - 12月22日,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中華日報協辦第十四屆「梁實秋文學獎」得獎名單揭曉。散文創作類由胡淑雯等得獎、翻譯類譯詩組由曾志達等得獎、譯文組由陳純如等得獎。
12月 - 12月28日,日治時期才女,與陳澄波、林玉山並稱「嘉義藝文鐵三角」之張李德和,其詩文集,由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江寶釵整理成《張李德和詩文集》上、下兩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