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民國91年大事紀
1月 - 1月1日,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暨台灣文學館籌備處,為保存國內前輩現代詩人影像、聲音與詩集,今年起椎動「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首批選定周夢蝶、楊牧等十位詩人,將透過現代化科技,記錄保存台灣詩人的資料。這項計畫將自黃明川負責執行,希望透過影像讓每位詩人述說自己的生平經歷,並朗讀詩作。
1月 - 1月5日,第二十四屆「時報文學獎」、「第十八屆吳魯芹散文獎」、「倪匡科幻獎」同時於台北市市長官邸舉行頒獎典禮。時報文學獎,推薦獎張貴興,甄選獎短篇小說首獎從缺,二、三名為傳天余、高翊峰;散文獎呂政遠、簡隆全、李欣倫;新詩獎遲鈍、紀小樣小樣及孫維民。吳魯芹散文獎鐘怡雯,倪匡科幻獎小說組首獎兩人:李知昂、楊慎絢,第二名從缺,第三名徐慶雯、陳湘婷;評論組前三名柯喬文、張雅琪、郭宏偉。
1月 - 1月5日,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贊助,乾坤詩刊主辦的第二屆乾坤詩獎揭蹺,現代詩組第一名林志龍(子不語)等六名,古典詩組第一名許欽南(游武夷山)等七名。
1月 - 1月8日,創刊《現代詩》的詩人紀弦,推出他的回憶錄,分別是第一部《二分明月下》 ,第二部《在頂點的高潮》 ,第三部《半島春秋》。
1月 - 1月11日,由金石堂書店主辦票選2001年「年度出版紀事」公布,包括年度出版風雲人物、年度十大出版新聞,以及十本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年度出版風雲人物」首度頒給雜誌人,由天下雜誌發行人殷允克與作家琦君獲選;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則有《費曼的主張》、《破局而出》、《葛林史班傳》、《看不見的新大陸》、《遣悲懷》、《富爸爸‧窮爸爸》、《行者無疆》等書。
1月 - 1月13日,資深詩人作家明秋水逝世,享年83歲。
1月 - 1月16日,文化鬥士、政治受難者、詩人柯旗化逝世,享年73歲。
1月 - 1月25日,徐兆泉獨力完成《台灣客家話辭典》出版,共收錄兩萬多條詞彙,其內容採用通用音標。 這部辭典以新竹腔、苗栗腔取代「海陸腔」、「四海腔」 傳統名稱,並同時編入兩種腔調,成為坊間最新、易讀、完備的同類辭典。
2月 - 2月1日,台灣文學研究網站,富春文化出版社主辦的「展望台灣文學雜誌」座談會暨《文學經典與台灣文學》新書發表,這是一本由靜宜大學中文系研究所學生主編發行之《台灣文學研究叢刊》。
2月 - 2月8日,屏東縣成立第一個文學團體「屏東大武山文學會」, 理事長為江海。除了共同推動利用廢棄原住民學校,還希望興建文學村。
2月 - 2月10日,收錄大量台灣歌謠與傳奇的《台灣歌謠臉譜》出版,收錄25位對台灣歌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作詞、作曲者及歌手。作者鄭恆隆與郭麗媚以訪談的方式,記錄一段段珍貴的口述台灣歌謠歷史。
2月 - 2月16日,致力於南部文運的報界聞人兼資深作家陸震廷逝世,享年83歲。
2月 - 2月20日,為推廣台灣文學書籍,並探討現今文學影像化的困境及出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以「文學的春天」為名,主辦「如何推廣台灣文學作品」及「文學影像化」兩場主題座談會,邀請作家楊澤、路寒袖主持及黃武忠、李魁賢、陳雨航、中島利郎、李敏勇、李喬、廖輝英、邱貴芬、小野、李昂等作家出席座談。
2月 - 2月26日,中央日報副刊舉辦第14屆中央日報文學獎頒獎典禮, 短篇小說首獎傅天余〈業餘生命〉、評審獎謝其濬〈良玉表姊〉 ;新詩不分名次兩名─凌性傑〈鴿子〉、何亭慧〈我深信〉;文學評論首獎楊美紅〈素樸的力道─看《一隻蝴蝶飛過》裡的女性關照與創作風格〉;評審獎石曉楓〈是誰在說話? 蘇童《城北地帶》中的冷酷敘述〉。
2月 - 2月28日,現代詩網路聯盟、未來書城出版社、乾坤詩刊、兔牙熊文學工作室等合力辦理的「網路詩人獎」由林婉瑜得獎。
2月 - 2月28日,由張春凰、江永進、沈冬青著《台語文學概論》出版,本書是第一本有系統討論台語文學的著作。收集整理了近百年來有關台語(河洛話)的研究、運動、團體、著作與資料,以及相關專家撰述、評論的台語著作,甚至台語文的網站、台語文學作家的作品等。
3月 - 3月1日,作家蔣勳於三月起,成為世新大學的第一位駐校作家。
3月 - 3月1日,曾任《聯合文學》雜誌主編,自由時報副刊主編的年輕詩人許悔之,接下初安民的棒子,成為聯合文學出版社與《聯合文學》總編輯。
3月 - 3月4日,台灣電視史上首部客語發音的電視連續劇「寒夜」, 改編自李喬大河小說《寒夜三部曲》),首部曲{寒夜} ,由公共電視在苗栗公館鄉拍攝,今天開播。
3月 - 3月6日,作家朱西甯遺作長篇小說《華太平家傳》出版。
3月 - 3月9日,夏宇、零雨、曾淑美、林惠玲、阿翁、黃梁等多位詩人共同策劃的新詩刊《現在詩》問世,並舉辦新書發表會。
3月 - 3月20日,《未央歌》作者鹿橋,於美東時間3 月19 日逝世於波士頓,享年83歲。
3月 - 3月25日,由遠流出版社出版的《我駕著翅膀穿透黑夜》是台灣第一部盲人戲劇演出的劇本實錄。
3月 - 3月26日,皇冠雜誌社主辦,兩年一度的「皇冠大眾小說獎」第4屆頒獎典禮於台北晶華品華獨店舉行,自即清{請把門鎖好}獲得首獎。
3月 - 3月26~27 日,由美國加大聖塔芭芭拉(UCSB) 世界華文學研究中心主辦,日本華文文學研究會、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協辦,並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贊助,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舉行「2002年台灣文學與世華文學國際研討會」, 二十多位自台、中、日、韓的學者以「台灣文學與世界文學」為主題展開討論。
3月 - 3月28日,九歌出版社主辦「年度文學獎」揭曉,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前瑞典皇家學院院士馬悅然首度嘗試中文寫作的〈報國寺〉獲選為九歌「九十年年度散文獎」得獎人。青年小說家駱以軍則以〈運屍人〉獲選「九十年年度小說獎」得獎人。
3月 - 3月31日,台北市文化局主辦,以台北街道為書寫主題的第4屆台北文學獎,於中山堂舉行頒獎典禮。共有20位優秀寫手贏得「街道書寫」市民寫作獎, 另外,「文學年金」寫作計畫,則由雷聽《大台北捷運觀測描繪》、顏忠賢《台北學憂鬱》獲得。
3月 - 3月31日,《張文環全集》全八卷,含長、短編小說五卷,隨筆集二卷,文獻集一卷,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陳萬益主編。
3月 - 3月31日,《葉榮鐘全集》出版,共計九集十三冊,兩百餘萬字,由葉榮鍾的次女葉芸芸策劃。
4月 - 4月1日,日本國書刊行社出版《客家小說選》日文版,由日本學者松浦恆雄擔任主編,彭瑞金協助編輯及解說,收入作家鍾肇政、李喬、鍾理和、鍾鐵民、彭小妍、吳錦發等作家短篇小說,是首見以「客家」為題的台灣文學作品外文譯本出版。
4月 - 4月3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前瞻公關公司編印的《2000台灣文學年鑑》舉行新書發表會。
4月 - 4月5日,林瑞明主編《賴和全集》(六)評論卷,由前衛出版社出版。
4月 - 4月13日,苗栗縣文化局為縣籍詩人詹冰出版《詹冰詩全集》三冊,詹冰是最早以圖像詩方式創作詩人。
5月 - 5月4日,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第34屆文藝獎章給得主,小說:駱以軍、散文:蔡詩萍、新詩:姜海洲,詩歌:洪慶祐,文學評論陳益源。並頒發榮譽文學獎,文學類黃春明,文藝類黃冠出版社發行人平鑫濤。
5月 - 5月5日,台灣詩學季刊舉行「九十年度詩獎」頒獎,年度詩獎頒給發表〈漂木〉的洛夫、台語詩集〈一枝煎匙〉的宋澤萊,以及詩人學者須文蔚。
5月 - 5月10日,九歌文教基金會第十屆「現代兒童文學獎」揭曉,林佩蓉《風與天使的故鄉》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特別獎;評審獎為呂紹澄《創意神豬》,推薦獎為
李志偉{七彩肥皂泡}。
5月 - 5月10日,吳濁流文教基金會第三十三屆吳濁流文學獎揭曉,小說獎袁哲生〈猴子〉、新詩獎王宗仁〈淡水鄞山寺巡禮〉。
5月 - 5月11日,鄭順娘文教基金會第三屆「綠川文學獎」揭曉,蔡秀菊〈台灣女性向前走〉、徐奇芬〈我的故事〉、林惠敏〈一生血淚為台灣〉分獲一、二、三名。
5月 - 5月20,文藝創作者蔣章病逝三總。
5月 - 5月20日,公視推出文學作品改編之連續劇「後山日先照」, 改編自旅居加拿大的作者吳豐秋長篇小說,是部描述台灣多族群矛盾、衝突及和解融合的故事。
5月 - 5月24日,第二十三屆巫永褔三大獎揭曉,由奧威尼‧卡露斯《野百合之歌》獲巫永褔文學獎、郭楓《美麗島文學評論集》獲巫永褔文學評論獎、翁佳音《異論台灣史》獲巫永褔文化評論獎。
5月 - 5月20,賴和文教基金會在靜宜大學盛大舉行「賴和文學週」。
5月 - 5月25日,在靜宜大學文學院劇場舉行「第11屆賴和文學獎頒獎典禮」, 文學類得主為早期以《殺夫》成名的女作家李昂,成為「賴和文學獎J 設立以來第一位得獎的女性作家。
5月 - 5月30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文學台灣基金會承辦的「台灣童話文學討論會」於靜宜大學文學院舉行,本項活動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舉辦「台灣文學獎」之推廣活動,旨在鼓勵童話文學創作,趙天儀、陳千武、林鍾隆、傅林統、鄭清文等人出席座談。
6月 - 6月1日,由文訊雜誌社創辦的「五四獎」已連續舉辦四年,今年因國民黨中央縮緊經費停辦一次。
6月 - 6月7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二處處長黃武忠,率同資深作家葉石濤、鍾鐵民、彭瑞金一行四人,出席在名古屋召開的日本「台灣學會第四回學術大會」, 隨後趕至東京,出席在日本大學舉行的「客家文學研討會」,旅日學者黃英哲並安排葉石濤在東京大學文學部演講「我的台灣文學六十年」。
6月 - 6月8日~9日,國立台東師院與九歌文教基金會,在台北舉辦了一場「台灣少年小說學術研討會」,會中以台灣少年小說為論述主題,討論台灣少年小說的發展與演進、創作與評論、閱讀與教學等。最後的座談則討論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的意義與華文少年小說的未來。
6月 - 6月16日,第二屆台灣詩人節活動「詩與歌的對話」於台南舉行。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國立台灣文學館籌備處承辦,由詩人羊子喬策劃,藉由詩歌的唱頌,呈現「國語」、台語、客家、原住民語言的豐富優美性。
6月 - 6月21日,南投縣文學獎已辦理三年,今年改名為「玉山文學獎」,第一屆「玉山文學獎」揭曉:文學貢獻獎得主向陽;新詩組正獎李長青、評審獎嚴忠政;散文組正獎葉國居、評審獎李崇建;小說正獎葉至軒、評審獎許榮哲。
6月 - 6月22日,中央日報、明道文藝主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的「第二十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得獎名單揭曉。大專小說組第一名劉芷妤;大專散文組第一名許榮哲;大專新詩組第一名林志光(鯨向海) 。高中散文組第一名湯舒雯;高中新詩組第一名黃美文。
6月 - 6月30日,Pchom網路家庭主辦的第一屆「明日報網路文學獎」得獎名單揭曉,第一名的新聞台是詩人鯨向海的〈偷鯨向海的賊〉、第二名〈走出傷痛,活在當下〉、第三名〈外飛來巴斯光年〉與〈咖啡、香煙、搖滾樂〉新聞台,最佳人氣獎則由〈柯南偵探事務所〉獲得。由中國新詩學會舉辦的「優秀青年詩人獎」甄選,入選者為曾琮琇、林婉瑜、若躍、聽鵑、何亭慧、張瓊方、吳文超、劉明藥等八人,新詩獎得主為落蒂,詩運獎則由喬林、雪飛獲得。
6月 - 6月30日,由中國新詩學會舉辦的「優秀青年詩人獎」甄選,新詩獎得主為落蒂、詩運獎則由喬林、雪飛獲得。
6月 - 6月30日,黃添壽文教基金會主辦、台灣文學協會及聯合報副刊承辦的第三屆「寶島文學獎」得獎名單揭曉,首獎羅世孝〈等〉、評審獎甘耀明〈神秘列車〉。
7月 - 7月1日,成立十三年的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今日正式成立,由本名王靖獻的詩人楊牧擔任首任所長。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研究計畫包括當代儒學、明清詞曲、清代經學、現代台灣文學等。
7月 - 7月1日,1981年創刊的「天下雜誌」自7月l 日起改版為半月刊。
7月 - 7月6日,靈驚山佛教基金會頒發「第一屆新世紀宗教文學獎」,長篇小說獎首獎從缺、評審獎林金郎〈度僧〉;中篇小說獎首獎從缺、評審獎郭雪波〈繼父〉、張濤〈布絨那的冬日〉、甘耀明〈上關刀夜殺虎姑婆〉;短篇小說獎首獎游枚琦〈星空的秘密〉、評審獎呂政達〈長夏觀音〉、林奎佑〈惡臭符) 。
7月 - 7月10日,去年(2001 )辭世的作家張秀亞旅居美國的子女日前成立「張秀亞文學創作基金會」, 以鼓勵青少年對文學的喜好與研究,促進東西方文學交流,設置大專院校的文學講座,並編輯「張秀亞紀念文集」。
7月 - 7月11日,第一張台灣自製的原住民兒童文學音樂有聲專輯《VuVu的故事》結合音樂CD 、有聲故事CD及童話繪本,在風潮唱片藉原住民亞榮隆﹒撒可努說故事的能力,以及音樂家彭娟、插畫家莫侯等人的創意,共同參與原創這一本童話音樂書。
7月 - 7月13日,苗栗縣第五屆夢花文學獎,散文獎評審揭曉,首獎羅仕龍〈南國之境,國境之南〉、優等獎林士興〈寂寞荒涼地〉。
7月 - 7月25日,彰化縣文化局委託靜宜大學辦理在彰化縣二林鎮立圖書館舉辦「洪醒夫作品學術研討會」,紀念洪醒夫逝世二十週年。
7月 - 7月29日,國家文藝獎文學類得主揭曉,由作家陳千武獲得。陳千武出生於日據時代,是跨時代、跨語言的資深詩壇前孽,他的小說《{獵女犯》(後改名《活著回來》是描繪被日本當局徵調到南洋當志願兵的經歷。
7月 - 7月30日,台中市文化局主辦「第五屆大墩文學獎」揭曉,文學貢獻獎由蘇紹連獲得。文學創作獎短篇小說組第一名李儀婷〈囚徒) 、散文組第一名楊孟珠〈阿媽家在美村路上〉、新詩組第一名從缺。
7月 - 7月11日,行政院新聞局公布年度雜誌圖書金鼎獎得獎名單。圖書類人文團體獎由《劉吶鷗全集》獲獎,雜誌類以《大地地理雜誌》獲獎,
8月 - 8月19日,繼二月發表《文學經典與台灣文學》之後,標榜「國內第一本純粹以大學研究生集體討論有關台灣文學的研究叢刊」再度於台北市耕莘文教院舉行新書發表會,推出《台灣文學史的省恩》一書,由楊宗翰主編。
8月 - 8月21日,由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台灣文學館籌備處策劃、彰化縣文化局合辦的「百年台灣文學第一特展」在彰化縣文化局展出。蒐集台灣文學近百年人、事、物數百項的「第一」完整呈現台灣近百年來的文學發展軌跡。
8月 - 8月26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宣布,已經施行數年的優良詩刊獎勵取消,表示今後將以其他管道贊助詩刊及文學期刊。
8月 - 8月27日,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及台灣現代詩網路聯盟、耕莘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第1屆「耕莘網路詩創作獎」「詩路2001網路詩人」頒獎。郭晉香以〈人與其最大負載之秋天〉得到金筆獎、銀筆獎則由荒蕪(呂美親)〈流民的遺書〉、余景(陳璟枝) 〈諾亞號星艦航行日記〉兩人並列獲獎;年度網路詩人則由楊佳嫻、陳雋弘共同獲得。
8月 - 8月30日,彰化縣文化局主辦的第四屆「磺溪文學獎」揭曉,特別貢獻獎得主為詩人吳晟,文學創作獎部分不分名次,共評選出新詩類、散文類、小說類、報導文學類共計17人獲獎。
8月 - 8月30日,新竹市文化局主辦的「竹塹文學獎」揭曉,現代詩及散文首獎從缺、短篇小說首獎賴宥任〈頭條新聞〉。
9月 - 9月16日,第二十四屆聯合報文學獎揭曉,短篇小說大獎童偉格〈王考〉、評審獎甘耀明〈伯公討妾〉;散文獎大獎徐國能〈毒〉、評審獎許正平〈婚前〉;新詩獎大獎嚴忠政〈如果遇提古拉〉 ,評審獎蔡逸君〈百姓〉。
聯合報第十九屆吳魯芹散文獎得主廖玉蔥,得獎作品(五十歲的公主)。
9月 - 9月16日,聯合報第十九屆吳魯芹散文獎得主廖玉蕙〈五十歲的公主〉。
9月 - 9月16日,第二十五屆時報文學獎揭曉,推薦獎分別由朱西甯《華太平家傳》與夏曼‧藍波安《海浪的記憶》獲得。甄選獎獲獎名單分別為:短篇小說獎首獎陳南宗〈鴉片少年〉、評審獎賀淑芳〈別再提起〉;散文獎首獎吳文超〈解釋〉、評審獎孫維民〈紅蟳〉;新詩獎首獎陳雋弘〈面對〉、評審獎方群〈航行在詩的海域〉;鄉鎮書寫獎不分名次有五人獲選。
9月 - 9月16日,文藝美學大師王夢鷗逝世,享年96歲。
9月 - 9月25日,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舉行成立茶會,加上原設的碩士班、博士班成為國內唯一具備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完整學程的大學,為台灣文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開風氣之先。
9月 - 9月28日,應台北文化局之邀,1992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瑞克‧沃克特於27日抵台進行10天詩歌交流。
9月 - 9月30日,南投縣第1屆駐縣作家陳若曦出版了她的駐縣作家成果〈重返桃花源〉,特別以921地震災後重建為小說背景,表達她對台灣社會的關懷。
10月 - 10月1日,台南市文化局主辦第八屆府城文學獎揭曉,特殊貢獻獎馬森;現代詩正獎邱偉寧〈為一包泡麵買聯合報〉;散文正獎黃毓婷〈致過去〉;短篇小說正獎林韋助〈安平之春〉;劇本正獎從缺;文學論述正獎趙勳達〈意氣之爭?路線之爭論─論台灣文藝聯盟的分裂〉
10月 - 10月5日,台北縣文化局著手進行的「台北縣資深藝文人士口述歷史及影像紀錄計畫」今年完成口述歷史出版,包括《永遠的藝術對話者:許玉燕》、《 永遠的淡水白樓:海海人生張萬傳》、《吳漫妙的風與月》,並舉行新書發表會。
10月 - 10月11日,澎湖縣文化局主辦「第五屆菊島文學獎」評審結果揭曉。現代詩類社會組:首獎黃仁元、散文類社會組:首獎黃仁元、短篇小說社會組:從缺、近體詩類社會組:首獎黃美妙、兒童文學社會組:優等蔡繼振。
10月 - 10月11日,本名卜乃夫,曾以《北極風情畫》、《塔裡的女人》聞名於文壇的資深作家無名氏病逝,享年86歲。
10月 - 10月12~13日,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台中市國語文研究會主辦「海峽兩岸當代兒童文學研討會」假台中東海大學舉行,會場同時舉辦台灣兒童教育資料展。
10月 - 10月18日,台北市文化局主辦「2002台北詩歌節」 於台北市中山堂開幕,展開為期兩週的系列活動,吸引許多愛好詩歌的藝文人士。此次共有14個以詩為中心的主題詩會,以及一場由須文蔚策展的電腦數位詩玩耍玩耍活動。
10月 - 10月19~20日,以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李魁賢為主題的「李魁賢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文學台灣基金會承辦,於高雄市立文化中舉行兩天,計有印度學者穆罕默德法赫魯定、德國學者托馬斯肯普、日本學者三木直夫及許達然、陳義芝、陳明台、彭瑞金、江寶釵等人發表論文。
10月 - 10月22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文學台灣基金會承辦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文學獎」 於台泥大樓士敏廳舉行頒獎典禮。短篇小說首獎王淑美、評審獎陳忠宏;新詩首獎解昆樺,評審獎林于弘;童話類首獎趙文華,評審獎廖炳焜。
10月 - 10月22日,王昶雄全集共計十一冊,包括小說、新詩、散文、翻譯、評論、書信、日記、影像集,由許俊雅主編,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出版。
10月 - 10月25日,亞洲華文作家協會第九屆會員,在日本東京富士山麓本棲湖畔的本棲寺盛大召開大會,除了日本、韓國、香港、澳門、越南、泰國、東埔泰、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新加坡等亞訓地區的代表之外,北美、澳洲、非洲、南美洲華文作家協會等各地會長,也來共襄盛舉,共同討論世界華文文學在海外的發展與前瞻。
10月 - 10月30日,日治時期曾以小說《志願兵》獲得第一屆日本「文藝台灣賞」的作家周金波,終於在其後代積極整理、翻譯後,推出完整的《周金波集》,重新找尋周金波的文差異座標,洗刷「皇民文學」的標籤。
10月 - 10月30日,世新大學為了執行教育部「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特地由紐約請回著名小說家施叔青擔征駐校作家。
11月 - 11月2日,真理大學所舉辦第六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頒獎典禮,本屆獲獎者為今年七月間甫獲國家文藝獎的陳千武,同時舉辦「陳千武創作學術研討會」探索陳千武的文學世界,計有陳明台、孟佑寧、郭楓、許素蘭、戴寶珠、丁旭輝、阮美慧、余昭玟、林柏燕、金尚浩、陳靜玉、陳康芬等人12篇相關學術論文發表。
11月 - 11月10日,《李魁賢文集》十冊,由彭瑞金主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11月 - 11月10日,桃園縣文化局「第七屆文藝創作獎」頒獎,散文類第一名林惠珍〈衣戀〉;短篇小說類第一名林奎佑〈鯊魚〉。
11月 - 11月11日,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第37屆中山學術著作暨文藝創作獎頒獎,文藝創作獎為蔡文甫〈天生的凡夫俗子一蔡文甫自傳〉、徐榮慶(筆名一信)〈 一隻鳥在想方向〉。
11月 - 11月13日,台灣第一套由原住民各族自己創作的《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叢書,由南天出版,並在台北捷運大街水景藝廊舉行「原住民神話與傳說繪畫展」。
11月 - 11月15日,吳三連獎舉行第二十五屆頒獎典禮,文學獎小說類由擅長寫「工人小說」的楊青矗獲得,他開拓工人生活題材之小說,描寫在台灣經濟由農業轉型工商業的種種變貌,深具特色。
11月 - 11月15日,以作品《紅高梁》享譽國際文壇的大陸知名作家莫言,十一月中旬應台北市文化局的邀請來台擔任駐市作家,進駐台北國際藝術村。
11月 - 11月16日,屏東縣政府主辦的「大武山文學獎」 揭曉,散文獎第一名薛淑麗〈靈山〉、短篇小說獎第一名黃碧燕〈井〉、報導文學獎第一名楊士範〈大武流浪到台北〉、新詩獎第一名陳雋弘〈問津〉。
11月 - 11月22~24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承辦「台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成功大學展開。除了台灣文學大老葉石濤演講「台灣文學的時間與空間」專題外,共有來自德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以及台灣的數十名學者與會發表論文,針對台灣文學史的議題作省思與討論。由陳芳明、邱貴芬、廖炳惠、柯慶明、游勝冠等人就「後殖民論述與台灣文學史」座談討論。
11月 - 11月24日,成立於1992年12月的《台灣詩學季刊》社,歡度十遍年慶,並宣布往後詩刊
將轉型為學刊,且從季刊改為半年刊的型式,並將增闢網路創作版,開拓更多元的創作和評論空間。
11月 - 11月30日,為了紀念林海音辭世一週年,由國立文化資產保研究中心籌備處委託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策劃執行「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 假國家圖書館學行。
12月 - 12月5日,第十五屆梁實秋文學獎頒獎,散文創作類優等獎:呂政達〈子王〉、翻譯類譯詩組優等獎:胡守芳、翻譯類譯文組優等獎:張勇傑。
12月 - 12月7日,台灣第一個縣級兒童文學協會「桃園縣兒童文學協會」成立。
12月 - 12月8日,新竹縣文化局主辦「2002吳濁流文藝獎」揭曉,小說獎首獎葉至軒〈刻碑者〉、兒童文學獎首獎曾幼涵〈井底之蛙〉、現代詩獎首獎黃克全〈裂帛〉。
12月 - 12月11日,第十屆「南瀛文學獎」頒獎,蔡素芬獲得南瀛文學貢獻獎;南瀛文學創作獎:現代詩類第一名董秉哲〈給生命〉、散文類第一名王碧霞〈錦湖蜜世界〉、小說類第一名陳榕笙〈小鎮咖啡館〉、兒童文學類第一名陳榕笙〈小延的金銀島〉。
12月 - 12月14日,國內山地部落首見的文學步道─「那羅花徑文學步道」揭碑,沿著新竹縣尖石鄉那羅部落那羅溪畔排列。
12月 - 12月21日,第四屆台中縣文學獎頒獎,洪醒夫小說獎郭蘊玲、短篇小說獎郭蘊玲等5人、散文獎孫雅芳等6人、新詩獎王智忠等6人、報導文學獎李杰穎等3人。
12月 - 12月21日,《聯合報》副刊著名專欄作家何凡逝世,享年93歲。
12月 - 12月21日,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民族文化發展協會 (山海文化雜誌社)與聯合報副刊共同主辦的「2002年原住民報導文學獎」揭曉,第一名為林二郎〈山地眷村〉。
12月 - 12月22日,台北市文化局主辦第五屆「台北文學獎」, 「文學寫作年金」由鍾文音、王盛弘各獲30萬元寫作資助。
12月 - 12月24日,教育部修訂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及社會領域暫行綱要,國中小社會領域課程將進一步融入「認識台灣」的教材與理念,其中「鄉土文學」更名為「台灣文學」。
12月 - 12月26日,行政院舉辦第二十二屆行政院文化獎揭曉,得獎者為知名文化人柏楊。
12月 - 12月27日,「教育部文藝創作獎」頒獎,分為舞台劇劇本、短篇小說、散文、新詩與古典詩五類獎項,首獎分別由陳緯恩、吳俊龍、陳政國、陳雋宏、許永德獲得,聲樂曲和國劇劇本兩類首獎從缺。
12月 - 12月27日,教育部裁撤已有38年歷史的「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發行16年的《兒童的雜誌》出版第195
期「停刊號」。
12月 - 12月30日,彰化作家洪麗玉第二本散文集《展翅》榮獲「國軍第38屆文藝金像獎散文類金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