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民國94年大事紀
1月 - 1月1日,詩人李魁賢出任國藝會董事長,這是首度由文學界人士擔任此一職務。
1月 - 1月10日,任教台大外文系達40年(1965- 2005)的作家教授王文興宣布退休。王文興,1939年出生於福建,1946年舉家遷來台灣,定居屏東東港。就讀台大外文系時大學時代,與白先勇、陳若曦、歐陽子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他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均引起文學界廣泛的注目或爭論, 以《家變》、《背海的人》兩部作品享譽文壇。
1月 - 1月14日,詩人余光中為了搶救學生的中文能力,結合學術界、文化界、中小學教師及學生家長,共同組成「搶救國文教育聯盟」,要求教育部全面檢討國文課程,增加中小學國文課程授課時數,以提升學生的國語文能力。
1月 - 1月20日,遠景出版公司重新出版鍾肇政先生的大河小說「濁流三部曲」(《濁流》、《江山萬里》、《流雲》)與「台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慶賀鍾老80歲大壽。
1月 - 1月21日,行政院文畫建設委員會「文學國度—初書計畫」入選的三位年輕創作者作品,林韋助的小說《安平之春》、何亭慧的詩集《形狀與音樂的抽屜》、邱稚亘的詩集《大好時光》,由麥田出版社出版。
1月 - 1月22日,榮後文化基金會主辦的「第九屆南鯤鯓台語文學營」,22-26日在台南縣南鯤鯓舉行。本活動以本土詩詞、文學為探討主題。開營典禮中,同時舉行「第14屆榮後台灣詩人獎」和「第一屆海翁台語文學新人獎」的頒獎。參與本次研習的講師有李勤岸、楊青矗、黃勁連、陳明仁、林央敏、蔣為文等人,分別就不同專業進行授課。
1月 - 1月,《皇冠》發生創刊50年來第一次抄襲事件。由蕭國昌投稿獲刊登的〈咖啡與牛奶〉,被讀者檢舉是抄襲網路作家藤井樹的《B棟11樓》,皇冠雜誌社除向藤井樹表示歉意,本期雜誌也全面下架回收。
2月 - 2月1日,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第一屆奇幻藝術獎」揭曉,同日在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舉行頒獎典禮。其中「奇幻文學獎(青龍獎)」部分,由唐詩婷等12人獲獎。
2月 - 2月1日,賴和文教基金會與玉山社出版公司合作,林瑞明主編的《國民文選‧現代詩卷》出版。三冊詩卷共收錄陳虛谷、江文也、紀弦等日治時期以來的現當代作家作品,並附有作者簡介和作品賞析。
2月 - 2月16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用筆來唱歌─原住民文學主題書展」,即日起至5月1日在該館閱覽書區展出。
2月 - 2月19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成大台文系承辦的「第四季週末文學對談—台灣當代小說饗宴」,本日起至6月18日於該館演講廳舉行。本季對談主題以「台灣當代小說饗宴」為主軸,參加對談的作家學者有劉亮雅、舞鶴;孫大川、巴代;彭小妍、陳燁等,呈現族群、政治、母語、性別、都會等小說主題,並觀照台灣文學的歷史圖誌與多樣面貌。
2月 - 2月20日,國家台灣文學館規劃的「台灣文學的發展」與「舊建築新生命」兩項常設展,舉行揭幕儀式。前者展覽打破過去靜態文學閱讀的方式,結合台灣歷史,以「情境化」的方式呈現,幫助參觀者對於台灣文學的認識。「舊建築新生命」部分,則主要呈現國家台灣文學館此一建築空間從台南州廳至今的蛻變過程。
3月 - 3月8 日,九歌出版社策劃編選的《九十三年散文選》、《九十三年小說選》及《九十三年童話選》正式出版,分別由陳芳明、陳雨航、徐錦成擔任主編。作家季季、甘耀明、黃秋芳三位,分別獲得年度散文獎、小說獎與童話獎的殊榮。
3月 - 3月17日,陳義芝主編的《2005台灣詩選》由二魚文化策劃出版,詩人陳育虹獲得年度詩獎的殊榮。
3月 - 3月24日,國家台灣文學館出版,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及其所屬的文訊雜誌編輯印製的《張秀亞全集》,在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表演廳舉行新書發表會。
3月 - 3月25日,台灣商周出版社與中國大陸汕頭大學出版社合辦的「第一屆鳳凰網路文學大賞」揭曉,同日在北京舉行頒獎典禮,由楊露等11人獲獎。
3月 - 3月31日,茉莉二手書店將收購的《兒童樂園》半月刊,從創刊號至520期,全數捐給台東大學兒童研究所,並由該校人文學院院長林文寶代表接受。
3月 - 3月,詩人鄭愁予和散文家雷驤,分別應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所、世新大學邀請,擔任駐校作家。
4月 - 4月6日,小說家黃武忠逝世,得年55歲。
4月 - 4月22日,世界華文作家協會舉辦的「亞洲華人作家會議」於雅加達舉行,作家季季、楊澤分別受邀前往演講。
4月 - 4月,白先勇短篇小說《孤戀花》,由蕭颯改編電視劇本,曹瑞元導演,本月起在中華電視公司播映。本劇在11月金鐘獎獲得五項大獎。
5月 - 5月1日,黃大魚兒童劇團發行的文學雙月刊《九彎十八拐》舉行創刊發表會。本月刊由小說家黃春明創辦,創刊號以黃春明的撕畫作品「來去宜蘭」為封面。
5月 - 5月2日,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籌劃的《當代詩學》正式出刊。第一期由楊宗翰主編,收錄專輯論文、一般論文與書評三類。
5月 - 5月7日,國家台灣文學館策劃的「楊雲萍文學文物展」開展。
5月 - 5月7日,由賴和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第14屆賴和獎」揭曉,「賴和文學獎」由利格拉樂‧阿(女烏)獲得,「賴和醫療人文獎」由張復聚獲得。「賴和台灣文學研究論文獎」則分別由趙勳達、張瑛姿等九位博碩生獲獎。
5月 - 5月8 日,作家鄧文來逝世, 享年7 4 歲。
5月 - 5月10日,作家王琰如逝世, 享年9 1 歲。
5月 - 5月18日, 巫永福文化基金會舉辦的「2005年巫永福獎」揭曉,文學獎林韋助《安平之春》、文化評論獎葉笛《台灣早期現代詩人論》、文學評論獎李筱峰《李筱峰專欄》。
5月 - 5月21日,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以「南太平洋夢想之旅」計畫獲得文建會「全球視野創作人才培育計畫」文學類的補助。夏曼本日啟程前往印尼北部加里曼丹,展開為期一年半的獨木舟橫渡南太平洋尋根之旅。
5月 - 5月27日,暨大中文系、清大台文所合辦「重寫台灣文學史/反思女性小說史國際研討會」,本日起至28日在該校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
5月 - 5月2 8日,彰師大國文系主辦「第十四屆詩學會議─台灣中生代詩家論」,會中林瑞明以「國民文選現代詩卷的編選理念」為專題進行演講,並由林明德、賀淑瑋、鄭慧如、李瑞騰、白靈等人發表論文,共計13篇。該會議以台灣現代詩前行代詩家論為主題,分別對吳晟、席慕蓉、蕭蕭、杜十三、鄭炯明等詩家進行討論。
5月 - 5月30日,中央日報、明道文藝社合辦「第23屆全國學生文學獎」揭曉。獎項包括大專小說組、散文組、新詩組及高中散文組、新詩組。本次徵文,共有41人獲獎。
5月 - 5月30日,彰化縣政府主辦的「第七屆磺溪文學獎」揭曉,特殊貢獻獎由小說家宋澤萊獲獎,其餘文學創作獎分為短篇小說、新詩、散文、報導文學四類,共有17人獲獎。
5月 - 5月,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召開第二次譽揚委員會,遴選「創世紀詩社」、「藝術家雜誌」及「漢聲雜誌」為今年度的譽揚團體,肯定這三個藝文雜誌致力藝文創作、教育與推廣。
6月 - 6月2日,遠流出版公司印行,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與林保淳合著的《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舉行新書發表會。本書詳述台灣50年來武俠小說的發展,從草創、興盛、衰微到轉向中國大陸尋覓第二春的歷程,舉凡1950年以來台灣知名武俠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皆有重點式述評。
6月 - 6月4日,淡大中文系與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合辦的「第九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一代鬼才:古龍與武俠小說」,4-5日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會中由葉洪生以「與俠共舞」為專題進行演講
6月 - 6月4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成大台文系承辦的「第二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在該館國際會議廳舉行。討論議題的範疇,從詩、小說到紀錄片,從國族論述到女性論述,也從民間文學到原住民文學,題材廣泛。
6月 - 6月5日,台灣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主辦的「第二屆海翁台語文學獎」揭曉,小說類正獎胡長松〈人力車夫〉、散文類正蔣文玲〈春夏秋冬的夢〉、詩類正獎陳正雄〈安平素描之老街〉,兒童文學獎童詩類正獎從缺。
6月 - 6月12日,台灣文學協會、中央日報副刊主辦的「第六屆寶島文學獎」揭曉,文建會首獎賴志穎〈紅蜻蜓〉。
6月 - 6月17日,金門縣政府文化局主辦「第二屆浯島文學獎」揭曉,小說組第一名郭宏昇〈沒體〉、散文組第一名黃信恩〈潮間帶〉。
6月 - 6月25日,散文家暨木刻版畫藝術家陳其茂逝世,享年80歲。
6月 - 6月25日,中正大學人文研究中心與台文所合辦的「張達修暨其同時代漢詩人學術研討會」,在南投縣政府國際會議廳舉行。會中由江寶釵、林文龍、廖振富、曾進豐等人發表論文,共計九篇。本次會議主要是對張達修先生以及他同時代詩人的作品做深入探討,並觸及日治時期台灣傳統詩的研究。
6月 - 6月25日,靜宜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第九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25-26日在該校國際會議廳舉行,本次會議以「台灣兒童文學的回顧與展望」為主題。
6月 - 6月,客居美國37年的詩人鄭愁予,本月落籍金門縣金城鎮北門里,由縣政府頒贈榮譽縣民證書,並應金門技術學院聘為講座教授。
7月 - 7月1日,台灣文學協會主辦的「2005中日現代詩國際饗宴學術研討會」,1-2日在台灣電視公司舉行。會中三木直大和李敏勇分別以「台灣現代詩和日本」和「在冰雪象徵中的一株樹,在死亡象徵中的一隻鳥-戰後台灣詩的一個典型存在:白萩」進行專題演講,並由池上貞子、陳義芝、李敏勇、陳采玉發表論文,共計四篇。
7月 - 7月1日,金門縣政府文化局主辦的「第一屆金門文藝研習營」,課程分為小說、散文與新詩三組,邀請東年、林文義、南方朔、顏艾琳、許榮哲、吳鈞堯、楊宗翰等人,就不同專業領域和創作經驗授課。
7月 - 7月2日,台灣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主辦「第一屆海翁台灣文學營」,2 - 5日在台南鹿耳門天后宮舉行。課程研習重點為台灣文學介紹、台語說唱等,並邀請李勤岸、路寒袖、黃勁連、陳明仁、許常謨、蔣為文、方耀乾等人,就不同專業和創作經驗授課。
7月 - 7月4日,國藝會主辦的「第九屆國家文藝獎」公布得獎名單,共有五人獲獎,分別是劇作家王安祈、電影導演侯孝賢、小說家鄭清文、作曲家錢南章、編舞家林麗珍。
7月 - 7月5日,屏東縣政府主辦「第一屆大武山文學營」,課程分為小說、新詩、散文、報導文學四組,邀請葉石濤、余光中、吳錦發、鍾鐵民、廖輝英、張大春等人就不同的專業領域和創作經驗授課。
7月 - 7月5日,海峽學術出版社出版《蔣渭水全集(增訂版)》,於台北二八八紀念館舉行新書發表會,並以「蔣渭水大眾葬紀錄片」作為序幕。本書收錄蔣氏發表在《台灣民報》、《台灣新民報》的文章,書末有蔣渭水逝世後,林獻堂等當代人物所寫的悼文。
7月 - 7月7日,花蓮縣政府主辦、文化局承辦「2005花蓮文學獎——書寫花蓮」揭曉,。獎項分為散文菁英組、散文新人獎、新詩菁英組和新詩新人獎,16個獎額共計14人獲獎。
7月 - 7月9日,旅美作家郭松棻逝世,得年67歲。
7月 - 7月9日,台北縣政府主辦「北台灣文學研習營」,本活動以「廖清秀與李魁賢的文學生涯」為主題,並以「三芝鄉」為主題鄉鎮,邀請杜文靖、鄭清文、廖清秀、許悔之等人就不同經驗和專業授課。
7月 - 7月15日,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及所屬文訊雜誌社主辦「親情圖:作家用照片說故事展」,共展出司馬中原、辛鬱、杜潘芳格、柏楊、李魁賢、林央敏、林亨泰、陳千武、張默、潘人木等125位作家個人生命記憶中最珍貴或值得緬懷的影像圖片。
7月 - 7月15日,國語日報主辦的「第六屆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揭曉,獎項分為童話故事組和圖書故事組,共有13人獲獎。童話故事組與圖書故事組的首獎均從缺。
7月 - 7月21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2005全國台灣文學營」,本活動以「夏日文學飛揚」為活動主題,除分別邀請黃春明與胡德夫進行專題演講,另邀請李喬、舞鶴、焦桐、駱以軍、廖玉蕙、瓦歷斯‧諾幹、商禽、孫大川、柯慶明、魏貽君、曾貴海、李敏勇等人,就不同專業領域和創作經驗授課。
8月 - 8月1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二處處長由李茂崑接任,負責繼續推動文學、歷史、哲學、文化傳播及社區總體營造等重要業務。
8月 - 8月2日,台中市政府主辦,文化局承辦的「第八屆大墩文學獎」揭曉,新詩類第一名王宗仁〈大墩下午茶〉、傘散文類第一名黃信恩〈半途之程〉、兒童文學類第一名李順儀〈蝴蝶勇士〉、報導文學第一名蘇士博〈打鐵向晚天─流金歲月的打鐵店〉。
8月 - 8月2日,鍾理和文教基金會主辦的「第九屆笠山文學營」,本活動以生態文學為主軸,探討人與土地的關係,並邀請吳錦發、鍾鐵民、張良澤、彭瑞金、曾貴海等人就不同專業和創作經驗授課。
8月 - 8月4日,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與《聯合文學》合辦「青春歌聲唱不完—2005全國巡迴文藝營」,4 - 6日在元智大學舉行。本活動分小說、散文、詩、電影、戲劇、傳播及動漫組。本活動邀請吳錦發、李昂、黃凡、東年、吳晟、簡媜、李瑞騰、路寒袖、陳列、羅智成、劉克襄、張小虹、李岡、朱陸豪等人就不同專業領域和創作經驗授課。
8月 - 8月6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合辦「第27屆鹽分地帶文藝營」,本活動以「台灣母語詩歌文學」為主題,並邀請陳芳明、許達然、羊子喬、向陽、杜文靖、曾貴海、李勤岸、劉克襄、鄭清文等人就不同專業和創作經驗授課。此外,10日同步揭曉「鹽分地帶文藝營文學創作獎」,並於會中表揚「台灣新文學貢獻獎」得主許達然,且頒發「鹽分地帶文學貢獻獎」以追思黃武忠。創作獎分小說、散文、詩歌三類,共有16人獲
8月 - 8月10日,南投縣政府主辦,文化局承辦「第四屆玉山文學獎」揭曉,短篇小說類首獎從缺、散文類首獎藺奕〈行他方〉、新詩三類,17個獎額共有16人獲獎。
8月 - 8月24日,「2005新竹縣吳濁流文藝獎」揭曉,小說類首獎從缺、兒童文學類首獎吳文雄〈大霹靂以後的一次爭吵〉。
8月 - 8月28日,苗栗縣政府主辦,文化局承辦「夢花文學獎暨張漢文先生文化紀念獎」揭曉,短篇小說類首獎葛愛華〈現實的容器〉、散文及報導文學類首獎從缺、新詩類首獎李長青〈山城〉,25個獎額共有23人獲獎。
8月 - 8月,林瑞明請辭國家台灣文學館館長職務獲准,9月返回成大歷史學系任教,並由吳麗珠副館長代理館長,繼續推動台灣文學研究、典藏與教育推廣等業務。
8月 - 8月,詩人焦桐創辦《飲食》雜誌,內容包容作家飲食文章、學術論文、美食相關會話與攝影等。
9月 - 9月2日,桃園縣政府主辦「第十屆桃園縣文藝創作獎」揭曉,短篇小說類第一名徐譽誠〈回憶工程〉、散文類第一名黃信恩〈肚痛帖〉,共計十人獲獎。
9月 - 9月2日,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山海文化雜誌誌社及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合辦「山海文學的世界──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會中國內外研究原住民文學發展的學者發表論文,共計29篇。藉由文學創作者與研究者進行議題的討論,共同檢視近十年來原住民族文學發展的成果。
9月 - 9月7日,台南縣政府主辦的「第13屆南瀛文學獎」揭曉,短篇小說類首獎張月娥〈台灣來去唐山〉、現代詩及古典詩從缺、散文類受獎陳怡君〈改變〉、兒童文學類首獎吳念融〈野兵營〉,共有2 1人獲獎。
9月 - 9月12日,人間福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合辦的「第一屆福報文學獎」揭曉,獎項包括小說組、散文組、四格漫畫組、圖畫書組、閱讀心得組─迷悟之間、閱讀心得組─人間音緣六組,共計39人獲獎。
9月 - 9月16日,聯合報副刊主辦的「第27屆聯合報文學獎」揭曉,短篇小說類大獎陳志鵬〈腿〉、新詩類大獎攸步〈冬之舞〉、散文類大獎黃信恩〈壺水之鏡〉,共計9人獲獎。
9月 - 9月16日,作家暨資深文學編輯馬各逝世,享年80歲。
9月 - 9月17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中央大學中文系承辦的「劉吶鷗國際研討會」,17-18日在該館國際會議廳舉行。會中邀請張炎憲專題演講,並由秦賢次、林正芳、CutivetSakina、三澤真美惠、陳錦玉、許秦蓁等人發表論文,共計10篇。
9月 - 9月19日,政大台文所成立,由陳芳明教授擔任首任台文所所長。陳教授表示,未來台文所將致力於國內外台灣文學研究的相互交流、建立全球化的學術觀點;研究方向未來將朝人文與社會科學並重、理論與實踐兼具,拓展台灣文學的學術視野。
9月 - 9月24日,詩人張志雄去世,得年52歲。
9月 - 9月20日,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編印的《吹鼓吹詩論壇一號》正式出版。本刊物由蘇紹連(米羅‧卡索)主編,結合網路論壇,以平面媒體的方式呈現。創刊號內容包括:論壇與部落格的時代、影像與文
學、數位詩舞台、詩家詩篇、網路年度詩選、詩型介紹、新世紀詩人榜、文學獎話題等專題,並有近20篇評論或札記及詩創作60多篇,涵蓋了多位活躍於平面媒體與網路的重要詩人的作品。
9月 - 9月26日,教育部、文化總會主辦,台灣藝術教育館承辦的「94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揭曉。與文學相關的獎項包括:傳統戲劇劇本、現代戲劇劇本、短篇小說、散文、新詩、古典詩詞六類,計有36人獲獎。
10月 - 10月1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所屬文訊雜誌社承辦「永不凋謝的三色菫─張秀亞文學研討會」,會中邀請何寄澎以「張秀亞散文在文學史上的價值」進行專題進行演講,並由周芬伶、許琇禎、吳偉特、石曉楓、曾進豐等人發表論文,計有九篇。
10月 - 10月1日,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台中縣文化建設基金會主辦,台灣日報承辦的「第七屆中縣文學獎」揭曉。獎項分為洪醒夫小說獎、短篇小說、散文、新詩、報導文學五類,計共有20人獲獎。
10月 - 10月1日,第六屆皇冠大眾百萬小說獎決選名單揭曉,入圍的作品包括成英姝《地獄門》、康祈《將薰》、林郁庭《離魂香》、楊甯《純律》和梁亨《最美的東西》。
10月 - 10月1日,中華民國新詩學會主辦的「94年優秀青年詩人獎」揭曉,由趙鴻中、陳冠宇、張曉萍、林達陽、溫少杰、哲明等人獲獎。
10月 - 10月2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辦的「第28屆時報文學獎」揭曉,短篇小說類首獎徐嘉澤〈三人餐桌〉、散文類首獎從缺、新詩類首獎甘子建〈島〉、報導文學類首獎顧玉玲〈逃〉,共計14人獲獎。
10月 - 10月6日, 台南市政府主辦,台南市立圖書館承辦的「第11屆府城文學獎」揭曉,特殊貢獻獎由小說家舞鶴獲獎;短篇小說正獎張耀仁〈尖聲〉、現代詩正獎辛金順〈碑記〉、散文正獎張耀仁〈指甲月牙〉、劇本及文學論述正獎從缺,計有16人獲獎。
10月 - 10月8日,天下雜誌跨入童書市場,推出第一套教育繪本《我的感覺》。
10月 - 10月14日,台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舉辦「台灣旅遊文學學術研討會」,會中由林于弘、胡錦媛、李本燿、魏嚴堅、鄭伯彥等人發表論文,計有16篇,主要討論台灣景觀與文學表現、台灣旅遊文學的發展歷程、旅遊與藝文活動等議題。
10月 - 10月15日,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文化基金會合辦的「2005打狗文學獎」揭曉,這是該單位首度開放全國徵文。長篇小說首獎從缺、短篇小說首獎郭漢辰〈封城之日〉、散文首獎吳億偉〈恁阿姊金嘛自在哪裡〉、新詩首獎〈擦間而過─記薄命詩人楊華(1906-1936),共有20人獲獎。
10月 - 10月20日,青年作家黃宜君去世,得年30歲。
10月 - 10月20日,屏東縣政府、屏東縣文化基金會主辦的「2005大武山文學獎」揭曉,小說第一名簡國明〈請菸〉、散文第一名吳柳蓓〈禾坪上的女子〉、新詩第一名廖大期〈在魯凱〉、報導文學第一名林玲〈自歷史的實處走來〉四類,共計23人獲獎。
10月 - 10月22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陳文成博士基金會策展的「鐵蒺藜邊的玫瑰──戒嚴時代受難作家群像展」開展,計展出32位作家身影。
10月 - 10月27日,俄羅斯三大文豪(普希金、托爾斯泰、蕭洛霍夫)博物館的三位館長尤金尼、沃拉迪米、亞歷山大,南下參訪國家台灣文學館,並以「文學、土地與人民」為主題,邀請葉石濤、吳錦發、林瑞明、鍾鐵民、呂興昌等人與三位館長進行座談與交流。
10月 - 10月27日,澎湖縣文化局舉辦的「第八屆菊島文學獎」揭曉,短篇小說首獎郭宏昇〈蜈蚣〉、現代詩首獎廖大期〈再菊島〉、散文首獎藺奕〈游牧線條〉,共有13人獲獎。
10月 - 10月15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成大台文系承辦「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 會中邀請傅大為以「跨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概念分析與一點個人經驗」進行專題演講,並由文學、歷史、社會、心理、政治及文化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如黃美娥、姚人多、胡台麗、黃錦樹、蕭阿勤、游勝冠、劉紀蕙等人發表論文,計有15篇,討論議題包括「傳統文學的質變」、「身份與認同」、「戰後自由主義、現代主義、左派的糾葛」、「庶民文化與台灣性」及「殖民主義與國民性」等。另有呂興昌、吳密察、陳芳明、黎湘萍參與綜合座談。
10月 - 10月29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承辦「2005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會中由呂興昌以「憑什麼台語?為什麼文學?─台語文學的新思考」進行專題演講,並由李勤岸、吳達芸、陳恆嘉、蔣為文、方耀乾、丁鳳珍等人發表論文,計有18篇。分別從台灣文學史、台語小說、散文、詩歌、客語文學、布袋戲劇本、歌仔冊等議題進行探討。
10月 - 10月30日,聯合報與聯合文學主辦的「第19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揭曉,中篇小說首獎李絲〈藏〉、短篇小說首獎葛亮〈迷鴿〉,共有七人獲獎。
10月 - 10月31日,中華日報主辦的「第18屆梁實秋文學獎」揭曉,散文創作類及翻譯類譯詩組文建會優等獎從缺、翻譯類譯文組文建會優等獎魏正義,共有14人獲獎。
10月 - 10月,作家洛卡逝世,得年57歲。
11月 - 11月1日,基隆市政府主辦的「第三屆基隆海洋文學獎」揭曉,歌詞類首獎葉蓮鵬〈討海人〉、劇本類首獎徐憶梅〈夢遊海岸〉,共計26人獲獎。
11月 - 11月3日,作家潘人木逝世,享年87歲。
11月 - 11月5日,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主辦「台灣當代十大詩人學術研討會」,會中由陳大為、唐捐、黃維樑、蕭蕭、陳義芝、鄭慧如等學者專家就楊牧、瘂弦、余光中、白萩、夏宇、洛夫等人的詩進行論文發表。
11月 - 11月10日,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主辦的「第40屆中山文藝創作獎」,於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頒獎典禮。文藝創作獎由林黛嫚與黃一鳴獲得,學術著作獎由葛永光及劉緒宗獲得。
11月 - 11月10日,作家吳漫沙逝世,享年94歲。
11月 - 11月15日,吳三連基金會主辦的「第28屆吳三連獎」揭曉,文學獎散文組由鍾文音獲獎。
11月 - 11月19日,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主辦的「第一屆林榮三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短篇小說首獎伍軒宏〈阿貝,我要回去了〉、散文首獎蔡逸君〈聽母親說話〉、新詩首獎李進文〈潛入獄中記〉、小品文10人獲獎,共計18人獲獎。
11月 - 11月21日,靜宜大學台文系舉辦「台灣文學國際鼎談」,動邀請美、加、日、法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者,展開十個場次的座談會。
11月 - 11月23日,台北縣政府主辦的「第一屆台北縣文學獎」揭曉,長篇小說第一名莊華堂〈巴賽風雲〉、短篇小說第一名莊華堂〈大水柴〉、散文第一名李清鈿、新詩第一名從缺,共有12人獲獎。
11月 - 11月26日,南投縣政府主辦「2005南投文學—巫永福與張文環創作學術研討會」,會中陳千武以「台灣新文學先驅在南投」進行專題演講,並由郭楓、蔡秀菊、金尚浩、曾進豐、王灝等人發表論文,計有八篇。議題涵蓋兩位作家的創作觀、風格比較及作品分析等。另有陳千武、趙天儀、岩上、王灝、向陽參與綜合座談。
11月 - 11月26日,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出版的《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雜誌舉行創刊號發表會。
11月 - 11月26日,榮後文化基金會主辦的「第十五屆榮後台灣詩人獎」揭曉,由陳明仁獲獎。
11月 - 11月26日,南投縣政府主辦,文化局承辦「2005南投文學—巫永福與張文環創作學術研討會」,會中陳千武以「台灣新文學先驅在南投」進行專題演講,並由郭楓、蔡秀菊、金尚浩、曾進豐、王灝等人發表論文,計有八篇。
11月 - 11月27日,楊逵百歲冥誕,「楊逵文學紀念館」在台南縣新化鎮舉行開館揭牌儀式,楊逵後代子孫楊建、楊翠等人、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台南縣長蘇煥智及文學界人士等皆出席參加。
11月 - 11月28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的「2005台灣文學獎」揭曉,短篇小說首獎溫毓詩〈牡蠣〉、散文首獎從缺、劇本首獎劉美鈺〈紅色凡妮莎〉,共有9人獲獎。
11月 - 11月,《台文戰線》文學雜誌創刊號出刊,是一份關心台語文學創作與台語文學評論的季刊。創刊號內容包括「胡民祥文學專輯」、「新詩光景」、「散文花園」、「小說森林」等。
11月 - 11月,作家黃春明應世新大學邀請,擔任駐校作家。
12月 - 12月1日,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主辦的「2005年阿卻賞─台語文學研究論文獎」揭曉。獎項分為研究生組和大學生組,共有七人獲獎。
12月 - 12月5日,本名李瑞月,在媒體工作達28年的作家季季,2月自中國時報退休後再度投入職場,擔任《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總監。
12月 - 12月5日,高雄縣政府主辦的「第五屆鳳邑文學獎」揭曉。獎項分為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兩類,共有六人獲獎。
12月 - 12月10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文訊雜誌社承辦的「異同、影響與轉換:文學越界學術研討會─2005青年文學會議」,10-11日在該館國際會議廳舉行。會中陳芳明以「進入台灣‧走出台灣:文學的接受、吸收與擴張」進行專題演講,由王國安、王鈺婷、曹世耘、張雅惠等青年學子發表論文,計有14篇;並由李順興、郝譽翔、劉亮雅、應鳳凰、丁旭輝等學者進行講評。會議內容以「文學越界」為主題,探討台灣文學在電影、繪畫、戲曲、科技等不同領域的面貌。另有須文蔚、陳器文、蘇其康、江寶釵、黎湘萍參與「理論重要嗎?——談當前台灣文學研究的重大問題」座談會。
12月 - 12月10日,在文建會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下,為時近四個月整修完成的「鍾理和紀念館」重新開館,成為該會第66個新增掛排的地方文化館。
12月 - 12月10日,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舉辦「台灣兒童文學資深女作家作品研討會」,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行。中吳玫瑛、林良分別以「我有一個夢想:談兒童文學研究之路」、「向作家致敬—談作品研討會的意義」進行專題演講,並由黃秋芳、陳凱宜、林玫汝等人發表論文,計有六篇。
12月 - 12月15日,中央大學中文系主辦「永恆的溫柔─琦君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計有16篇論文,討論議題包括琦君文學之探討,和同時代女作家之比較。會議當天「琦君研究中心」同步宣布成立,其目的主要在整理研究琦君的文學表現,並推動探討琦君同輩作家的文學成就。
12月 - 12月17日,講義雜誌主辦的「第二屆講義年度最佳作家獎」揭曉,由美食作家張詠捷、旅遊作家劉克襄、漫畫家紅膠囊、插畫家米力獲獎。此獎項主要是表揚家在各領域的文學與藝術成就。
12月 - 12月18日,文學台灣基金會及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辦理的「2005年K氏台灣青年人文獎、科學獎」揭曉,青年人文獎由石婉舜、白文進獲獎。
12月 - 12月23日,作家李篤恭逝世,享年76歲。
12月 - 12月26日,客家電視頻道推出「客家文學系列」,分別將鍾理和《假黎婆》、甘耀明《吊死貓─我要上學去》、高翊峰《肉身蛾》三位客籍作家的作品搬上螢幕。
12月 - 12月27日,作家兼評論家魏子雲去世,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