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民國96年大事紀
1月 - 1月5日,國家台灣文學館與台中市文化局合作策劃的「永遠的文學者─陳千武」文學特展,於即日起至4月30日於國家台灣文學館展出,共計展出陳千武創作中日文詩作手稿、文友相片及日本詩人北原政吉畫贈陳千武的油畫肖像等。
1月 - 1月10日,國家台灣文學館出版《全台賦》全套共3冊,今舉行新書發表會,揭示台灣古典文學研究再添重要閱讀文獻。此套書由文學館委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許俊雅編纂,將明鄭至戰後初期在台文人創作的賦文系統匯編,並有影像集,提供讀者參考。
1月 - 1月17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的「2007台灣文學獎研究論文獎助」揭曉,共計呂美親、許博凱、劉淑貞、林以衡、周華斌、蕭安凱、楊允言、張雅惠8名碩士生;邱雅芳、蔡明諺、汪淑珍3名博士生獲獎助。
1月 - 1月18日, 彰化縣文化局舉辦《福爾摩沙詩人─林亨泰》新書發表會。此本書由林亨泰的女兒林巾力執筆,根據林亨泰的手稿等相關資料,以及長年的對談記錄撰述而成。
1月 - 1月20日,作家小民逝世,享年79歲。
1月 - 1月25日,文訊雜誌社主辦,假台灣大學校友會館舉行「體檢國家台灣文學館」座談會,由李瑞騰擔任主持人,王拓、向陽、朱宗慶、李永萍等人,就文學館籌設過程及所面臨的體制問題:開館3年依然是籌備處;行政法人之相關條文不明;組織運作及面臨問題進行討論。
1月 - 1月27日,台東文化局主辦,財團法人宜蘭人文基金會協辦「荷曰─李潼、祝建太詩文攝影展」,內容為已故文學家李潼生前為荷花題詩25首,夫人祝建太以相機紀錄荷花之美作品,即日起至2月11日在台東文化局展出。
2月 - 2月6日,作家柏楊捐贈其文物計17,456件文獻,入藏中國現代文學館,同時「柏楊研究中心」籌備小組亦在該館正式成立。「柏楊捐贈文獻文物入藏新聞發布會」於中國現代文學館多功能廳舉行,陳列柏楊捐贈自己書房的陳設;獄中穿過的囚服;日記;友人讀者的書信等。
2月 - 2月13日,作家林芳年(1914-1989),本名林精鏐於辭世後18年,其日文作品《曠野裡看得見煙囪─林芳年日文作品選譯集》由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出版。林芳年自日治時期開始寫作,作品散見報紙雜誌等,戰後以中文創作,是鹽份地帶前輩作家中創作豐盛的作家。此次出版是由縣府委託詩人葉笛選譯,然在付梓前,葉笛因病過世。另林芳年作品之文稿已由南華大學典藏。
2月 - 2月16日,作家舒暢逝世,享年83歲。
2月 - 2月28日,「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台南府城舊冊店舉行「詩寫228,228來寫詩」台語詩大展,全國各地的13位台語詩人胡長松、宋澤萊、周定邦、林央敏等人參加。
3月 - 3月5日,九歌出版社主辦之「95年度九歌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得獎名單分別是「年度散文獎」廖鴻基;「年度小說獎」夏曼‧藍波安;「年度童話獎」林世仁。
3月 - 3月7日,作家林海音、何凡之文物日前由其子女夏祖焯、夏祖美、夏祖麗、夏祖葳,捐贈國家台灣文學館典藏,共計文稿、書信、照片等2千餘件。國家台灣文學館於本日假行政院文建會舉行捐贈儀式,由文建會主委邱坤良主持,國立台灣文學館代理館長吳麗珠、林海音家屬及多位文壇作家與會參加。
3月 - 3月11日,作家陳益裕逝世,得年68歲。
3月 - 3月18日,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龍瑛宗全集》(中文版)日前面世。此套書由龍瑛宗二子劉知甫奔走推動全集的編纂,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陳萬益主編,預計於明年出版日文卷。
3月 - 3月,國家台灣文學館為期一年進行的「台灣文學捷克譯文計畫」,已完成14篇台灣小說翻譯工作,即將在捷克出版面世,文學館希望藉此能捷克民眾更多體察台灣的機會。
3月 - 3月,台南安平劍獅埕,在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蔡金安主持下,設置了一面「台語詩牆」,定期展示知名台語詩人創作,並與「台語俗諺」的解說,讓遊客領略台語文學。
3月 - 3月,國家台灣文學館正式定名為「國立台灣文學館」,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吳密察接第3任館長。
4月 - 4月1日,第19屆信誼文學獎舉行頒獎典及新書發表會,得獎名單分別是陳和凱《小老鼠種大西瓜》、劉如桂《豬血湯,好吃的豬血湯來了》、陳貴芳《帽子的秘密》、王秋香《爸爸‧背背》。
4月 - 4月14日,台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的「古典、現代與庶民重層景觀─2007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於本日舉行,議題包括:台灣漢古典文學、母語現代文學、歌仔冊文學、台灣歌謠等,與會者有呂興昌、陳恆嘉等人。
4月 - 4月18日,作家馮馮逝世,享年71歲。
4月 - 4月18日,中央大學人文中心於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聽舉辦「作家手稿學」,邀請前輩現代文學作家,展示其手稿並發表演講。第一場於本日舉行,由詩人葉維廉開講,另兩場分別是5月2日,由林文月主講「窺見從前的我:重覽手稿感言」;5月11日,由王文興主講《家變》的寫作過程。
4月 - 4月23日,國家台灣文學館開館三年多,因行政法人化未通過,立委高思博邀請立院法制委員會進行考察召開座談會,與會者有現任文學館館長吳密察、前任館長林瑞明、副館長陳昌明等。
4月 - 4月26日,客家委員會公布首屆「客家貢獻獎」,作家鍾肇政、李喬獲「終身貢獻獎」;作家鍾鐵民、杜潘芳格、舞蹈家劉紹爐等10人獲「傑出貢獻獎」。
4月 - 4月27日,考試院長姚嘉文捐贈長篇巨作《台灣七色記》相關文物予國家台灣文學館,本日舉行捐贈感謝儀式並邀請文學界召開「文學與歷史的對話」。
4月 - 4月, 作家李昂《看得見的鬼》德文版新書,本月初上市,李昂在譯者郝慕天的陪伴下,巡迴萊比錫、慕尼黑、漢堡和柏林等德國大城市朗讀作品,引起讀者熱烈的參與和討論。
4月 - 4月,台南縣文化局出版,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教授龔顯宗撰述的《台南縣文學史》面世。龔顯宗費時2年,至全縣31個鄉鎮市從事田野調查、諮詢耆老、作家,並作文獻探討;圖片、相片收集;錄音錄影等文字記錄工作,蒐羅完備,成為區域文學史的熱門書及開創南瀛文學遠景的範式。
5月 - 5月4日,元智大學頒發「桂冠文學獎」予作家白先勇,表揚其在崑曲的貢獻,並舉行「元智大學桂冠文學家白先勇講座」,由白先勇主講「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現象。
5月 - 5月4日,中華文藝協會頒發96年榮譽文藝獎章及第48屆文藝獎章,文學獎得主分別為司馬中原、一信;48屆文藝獎章文學評論獎南方朔、新詩創作獎陳育虹、散文創作獎成瑛姝、小說創作獎陳祖彥。
5月 - 5月11日,國家台灣文學館策劃的「詩人,乾杯─葉笛逝世週年紀念展」與《葉笛全集》18套編纂完成同一日開展與舉行新書發表會,紀念葉笛對台灣文壇的貢獻及其不為人知的創作及耕耘。葉笛家屬由葉蓁蓁及葉軒宏代表,將葉笛生前手稿等文物捐贈該館。同時將於5月12-13日舉辦「葉笛文學學術研討會」,由台南大學承辦,邀請國內外學者作家發表18篇與葉笛相關的論文,與會者有尉天驄、下村作次郎、鄭清文、應鳳凰等人。
5月 - 5月15日,作家姚一葦逝世一週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於該校關渡美術館舉辦「一葦渡江─台灣現代劇場領航者」特展。
5月 - 5月,義守大學與國家文化總會合辦「記憶‧深耕‧開拓」台灣文學發展校園展,以國家台灣文學館的「台灣文學的發展」常設展的內容為主,在校園展出,使青年學子得以一覽台灣文學的面貌及內涵。
6月 - 6月3日,台灣詩學季刊社主辦「儒家美學的躬行者─向明詩作學術研討會」,與會者有:李瑞騰、蕭蕭等學者詩人。此次研討會因詩人向明從事現代詩作50餘年,編輯詩刊、撰寫詩話,創作詩集近30種,特此舉辦。
6月 - 6月8日,作家胡秀(筆名呼嘯)逝世,享年86歲。
6月 - 6月16日,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舉辦「第1屆客家貢獻獎」舉行頒獎典禮,鍾肇政、李喬獲得終身貢獻獎,鍾鐵民、杜潘芳格等10人獲得傑出貢獻獎。
6月 - 6月16日,國家台灣文學館、台南市文化觀光局、台文戰線文學社合辦「第1屆府城詩人節」,在國家台灣文學館舉行,全國各地二十多名詩人齊聚府城,以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華語等多元語言吟詩,交流詩藝。
6月 - 6月19日,台灣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主辦「台語詩人節大會」,在台南運河博物館舉行,邀請莊柏林、林央敏、李勤岸、陳明仁、黃勁連等詩人吟詠詩作。
6月 - 6月27日,「柏楊文學館」本日在台南大學揭牌啟用,館內展出柏楊文物、手稿等作品,校方希望進一步將台南大學發展成「柏楊研究」重鎮。
6月 - 6月30日,彰化縣二林鎮洪醒夫文學公園公共藝術品,本日正式啟用,主題為「泥土的芬芳」,共有「洪醒夫少年塑像」、「牛的塑像─跛腳天助和他的牛」、「童年印象─灌蟋蟀的男孩」等作品展出。
6月 - 6月,三民書局企畫「永遠的童話-琦君逝世週年紀念」專題,在三民網路書店舉辦特展。同時在台北市復興北路、重慶南路兩門市舉辦「琦君作品展」。
7月 - 7月2日,九歌文教基金會舉行「第15屆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頒獎典禮。首獎鄭丞鈞《帶著阿公走》,共計8人得獎。
7月 - 7月16日,《2006台灣詩選》新書發表會暨年度詩獎頒獎,由周夢蝶頒發詩獎給得獎者李進文,具有傳承意味。
7月 - 7月18日,全國第一部根據教育部頒定的「台羅」拼音工具書《分類揣台語》今舉行新書發表會,作者白聆希望大家能透過新書發揚母語教育,讓下一代更容易學習正確的母語。此書共收錄2400餘條,分成人物稱謂、童玩遊戲等共14大類生活用語。
7月 - 7月20日,「第1屆曼亞亞洲文學獎」揭曉,台灣作家伊格言以《流光》獲選入圍,該獎項被認為是「曼布克獎亞洲版」,伊格言為台灣唯一的入圍者。
7月 - 7月25日,作家劉枋逝世,享年88歲。
7月 - 7月25日,作家王書川逝世,享年88歲。
8月 - 8月1日,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舉辦「第11屆笠山文學營」即日起至8月4日,主題為「母語書寫的追求與穿越─台灣文學的多樣性」,邀請向陽、路寒袖等作家擔任講師。
8月 - 8月2日,台灣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舉行「第4屆海翁台語文學獎」頒獎,現代詩正獎柯伯榮〈赤崁樓的情批〉、小說正獎藍阿楠〈豬腳kho〉、散文正獎王昭華〈刻骨kheh-kut〉、囡仔詩黃基博〈小妹仔的面/救護車/畢業/稻草人/貧禪阿兄〉。
8月 - 8月5日,行政院文建會與國家台灣文學館策劃的「文學市集」於總統府廣場前舉行,這是首度將文學包裝為產品,以市集的方式與民眾接觸。
8月 - 8月5日,作家黃宣勳辭世,在病中仍完成《三年七班的故事》並於國語日報中連載《後山小子》生活故事。
8月 - 8月12日,作家嚴友梅逝世於美國,享年83歲。
8月 - 8月15日,屏東教育大學舉辦「台灣客家文史藝術研習營」即日起至8月19日,該研習以培育「客家語言文化」、「客家歷史文學」、「客家藝術」等方面師資為目標,邀請曾彩金、簡炯仁等擔任講師。
8月 - 8 月15日,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自文建會三級籌備機關改制,正式以文建會四級機關「國立台灣文學館」營運,有關該館原本設定「行政法人化」、中央三級機關之定位,因政府推動組織精簡等政策,先以四級單位脫離籌備處的身份繼續營運,首位館長為鄭邦鎮教授。
8月 - 8月27日,國家台灣文學館委託中央大學中文系琦君研究中心收集整理而後出版的《琦君書信集》本日舉行新書發表暨座談會,與會者有琦君夫婿李唐基、封德屏、莊宜文、周芬伶、應鳳凰、陳素芳,分享該書收集琦君自1971年開始的信件近400封信之成果。
8月 - 8月,楊逵文學紀念館出版發行《土匪婆、模範母親》,首版1000本,由楊逵家屬贈送台南縣新化鎮公所,提供學校免費索取與推廣。
9月 - 9月8日,耕莘文教基金會舉行「第3屆葉紅女性詩獎」頒獎典禮。首獎何亭慧〈同學會〉、〈季節〉、〈茵朵和她的頭套〉,共計7人得獎。
9月 - 9月25日,三級古蹟善化慶安宮為紀念沈光文,舉辦詩人擊缽吟唱,邀請台南縣市詩人參加,主題為「沈光文公誌盛」及「謁善化慶安宮誌盛」,除現場題詩外,亦有自彰化寄詩者,所有的題詩將為廟方收藏保存。
9月 - 9月28日,漚汪人薪傳文化基金會於籌建中的「鹽分地帶文化館」舉行鹽分地帶經典文學作家陳冠學特展,展出其著作、手稿、信件及照片等。文學界素以「現代陶淵明」肯定陳冠學的成就,而其「田園之秋」系列作品,集思想、散文為一身,為文壇重要的著作。
9月 - 9月,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主辦「第4屆台積電文青年學生文學獎」頒獎典禮,得獎名單分別是短篇小說首獎盛浩偉〈父親〉、新詩首獎林禹瑄〈那些我們名之為島的〉等人。
10月 - 10月6日,彰化縣文化局主辦「第9屆磺溪文學獎暨第15輯作家作品集」,舉行頒獎典禮,得獎名單分別是短篇小說劉錦得〈求敗〉、新詩吳家樺〈詩人居住的城市〉、散文林娟娟〈爺爺〉、報導文學許勝雄〈毒鴨蛋事件簿〉等人;特別貢獻獎則由蕭蕭獲得。作家作品集則選出四部入選作品,分別為徐錦成《如風往事》、葉至軒《黑沙》,以及雙料得獎者謝昆恭《那一夜,我們相遇》、《碉堡手記》。
10月 - 10月16日,講義雜誌社舉辦「第3屆講義年度最佳作家」頒獎典禮,得獎名單分別是最佳旅遊作家張曼娟、最佳美食作家黃宏輝、最佳漫畫家可樂王、最佳插畫家彎彎。
10月 - 10月21日,台中市文化局舉行「第10屆大墩文學獎」頒獎典禮,新詩類第一名張英珉〈出口-記洪瑞麟礦坑畫作〉、散文類第一名林惠苓〈墳場裡的木先生〉、小說類第一名蕭詒徽〈軌跡〉、報導文學類第一名吳哲良〈無尾巷:一個時空錯置的潛據聚落〉、兒童文學類第一名鄭玉珊〈金色食夢貘〉。
10月 - 10月21日,屏東縣文化局主辦「第8屆大武山文學獎」揭曉,散文第一名徐嘉澤〈繭〉、報導文學第一名翁麗修〈紅色的幸福〉。
10月 - 10月26日,教育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主辦,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承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舉行頒獎典禮,教師組得獎名單分別是戲劇劇本特優麥莉〈黑玫瑰〉、短篇小說特優張經宏〈香蕉 蜘蛛 猴〉;學生組得獎名單分別是戲劇劇本特優鄒欣寧〈漫長的告別〉、短篇小說特優許俐葳〈上鎖的箱子〉。
10月 - 10月26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第11屆國家文藝獎」頒獎典禮,文學類由李敏勇獲得。
10月 - 10月27日,國語日報主辦「第7屆兒童文學牧笛獎」頒獎典禮,童話組第一名廖雅蘋〈我的大海,我愛你〉、圖畫故事組第一名陳貴芳〈蘿拉的藏寶圖〉。
10月 - 10月28日,鯤瀛詩社、台南縣國學會合辦的丁亥年鯤瀛「全國詩人聯吟大會」,於台南縣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舉行,全國約有500位詩人共襄盛舉。
10月 - 10月31日,台北市政府主辦「第8屆台北詩歌節」即日起至11月11日舉行,主題為「每一種藝術的邊界都是詩」,與跨領域藝術互動,呈現詩歌的豐富樣貌,並邀請各國創作詩人來台交流。各場講座與活動陸續於中山堂、牯嶺街小劇場、台北國際藝術村等舉行。
10月 - 10月,中國北京市政協委員將作家林海音位於中國北京市的晉江會館舊居,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
11月 - 11月2日,「第2屆太平洋詩歌節」即日起至4日於花蓮松園別館舉行,本屆以「海洋、音樂、愛」為主題,邀請余光中、楊牧、施家彰、Andrea、黃春明、簡媜等國內外作家,以及音樂家李泰祥、台北愛樂一同談詩賞樂。
11月 - 11月3日,由中研院民族所丘延亮與樂生院民湯祥明成立之「樂生文舍」,即日起每隔週六於樂生舊院區舉辦「樂生文學週末─大樹下午茶」系列講座,邀請知名作家談文學與社會關懷。第一場「書寫生活,省視大千─從歐威爾『一九八四』談起」,由尉天驄主講。
11月 - 11月3日,聯合報、聯合文學主辦「第21屆小說新人獎」舉行頒獎典禮,中篇小說首獎連明偉〈刀疤〉、短篇小說首獎花柏容〈龜島少年〉。
11月 - 11月4日,中華日報社主辦「第20屆梁實秋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散文創作類文建會優等獎從缺、文建會優秀獎辛金順〈燕子〉、侯紀萍〈髒話記事簿之生活在髒話〉;翻譯類譯詩組文建會優等獎姜葳;翻譯類譯文組文建會優等獎謝孟宗。
11月 - 11月9日,改編自作家李喬同名史詩作《台灣,我的母親》,即日起至12月15日於全國巡迴演出。
11月 - 11月10日,雲林縣政府主辦「雲林文化藝術獎」舉行頒獎典禮,新詩類首獎鍾達華〈浪濤輕叩的林梢是雲的故鄉〉、散文類首獎從缺,優等黃玉滿〈花頭巾與白鷺鷥〉等人。
11月 - 11月10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主編《吳新榮日記全集》,於吳新榮百歲冥誕前舉行新書發表會,發表全集之1-2冊。本全集經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張良澤多年整理後,將吳新榮30多年的日記,在2年多的蒐集、整理、打字校對後,日前將編印的成果先行出版,計2冊,預計將出版11冊。
11月 - 11月10~11日,台南大學人文學院主辦「柏楊國際學術研討會」於該校舉行,與會者有張香華、姚嘉文、應鳳凰等人,共計11篇論文發表及3場專題演講。
11月 - 11月10日,台中縣立文化中心主辦「第9屆中縣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洪醒夫小說獎江幸君〈旱〉、短篇小說周紘立〈還記得陳閩浩嗎?〉;新詩黃信博〈雨季〉;散文汪建〈父親來看我〉;報導文學鄧榮坤〈在大肚溪逗留〉。
11月 - 11月15日,吳三連基金會主辦「第13屆吳三連獎」舉行頒獎典禮暨吳三年獎基金會成立30週年,得獎名單分別是「文學獎新詩類」吳晟;「藝術獎西畫類」潘朝森;「藝術獎水墨畫類」林清鏡;「人文社會科學獎公共行政學類」江大樹共四人。
11月 - 11月17日, 懷恩慈善基金會與聯合副刊合辦「第2屆懷恩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社會組首獎楊芳宜〈爸,好久沒聽到你的聲音了!〉、學生組首獎劉雅郡〈這個夏天熱得…〉。
11月 - 11月17日,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主辦「第3屆林榮三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短篇小說首獎塔塔攸〈廢河遺誌〉、新詩首獎吳國源〈我的愛人總是回憶不起來〉、散文首獎黃文鉅〈宅男物語〉、小品文花柏容〈衝浪機〉。
11月 - 11月19日,苗栗縣政府主辦「夢花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今年首度增設小夢花童詩獎。新詩首獎陳牧宏〈觸火-一位藝術家的憂鬱之旅〉、短篇小說優等藺奕〈監視的那一道光〉、 散文優等藺奕〈山芙蓉〉等3人、 報導文學優等言之〈咀嚼流動的史蹟記憶〉等2人、 小夢花童詩優選鄧舒蔚〈鍬形蟲〉等19人。
11月 - 11月24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辦「第30屆時報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短篇小說首獎陳柏青〈手機小說〉、李儀婷〈走電人〉;新詩首獎從缺,評審獎林達陽〈赴宴〉;散文首獎廖偉棠〈達摩山下,寫給達摩流浪者們〉;鄉鎮書寫首獎從缺,評審獎石芳瑜〈重回社子島〉。此次獎項併同「第24屆吳雪芹散文獎」及「第2屆人間新人獎」,得獎者分別是人間新人獎林郁庭;吳魯芹散文獎楊照。
11月 - 11月25日,漚汪人薪傳文化基金會在其創辦人林金悔引導發起籌建的鹽份地帶文化館,於本日上午舉行揭牌典禮,並推出鹽份地帶文化第三期新書發表、百年鄉親影像特展、北嶼釣客王炳南詩書展等系列活動。
11月 - 11月25日,新竹縣政府主辦「2007竹塹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現代詩首獎陳牧宏、短篇小說首獎張耀仁。
11月 - 11月25日,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主辦「第四屆全國台灣文學營創作獎」舉行頒獎典禮,小說首獎張蕙敏〈網〉、新詩首獎莊子軒〈成為輕食的星期五〉、散文首獎黃詣庭〈所以,我們並不孤獨〉。
11月 - 11月29日,「南投縣文學資料館」開館典禮,規畫「文學書牆」展示各個年代的書籍、「文學年表」,記錄68位文學家圖像及歷史文學典藏。
12月 - 12月1日,聯合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主辦「第29屆聯合報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短篇小說大獎黃麗群〈貓病〉、散文大獎楊佩真〈平安夜〉、新詩大獎波戈拉〈我是一只耳朵或者更多〉。
12月 - 12月7日,明日工作室主辦,聯合報副刊協辦「2007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舉行頒獎典禮,公布第2屆暨第3屆文學獎,第2屆首獎從缺;第3屆得獎名單分別是首獎趙晨光《浩然劍》。
12月 - 12月8日,台南縣政府主辦「第15屆南瀛文學獎暨2007讀寫畫南瀛圖畫書」舉行頒獎典禮,短篇小說首獎楊寶山〈抓蛇紀事〉、現代詩首獎江秀鳳〈曾文溪介歌聲〉、古典詩首獎從缺、散文首獎方秋停〈塭情〉、兒童文學首獎姜天陸〈收驚阿媽〉、劇本首獎從缺、評審推薦獎王怡祺〈月世界冒險〉;圖畫書社會組第一名為何宜娟《西拉雅的飛鳥程天與》。
12月 - 12月13日,台東大學主辦「2007兒童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主題為「兒童劇本」,文學獎分別是首獎林雨潔〈小魚的許願花〉,優選范富玲〈窮人村的壞富翁〉。
12月 - 12月15日,台南市政府主辦,台南市立圖書館承辦「第13屆府城文學獎暨作家作品集發表會」,舉行頒獎典禮,特殊貢獻獎龔顯宗、短篇小說正獎洪茲盈〈她獨自吃虱目魚粥〉、現代詩正獎甘子建〈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散文正洪素萱〈隔壁,有神〉、劇本正獎蔡柏璋〈木蘭少女〉、文學論述正獎從缺、結集成冊正獎涂妙沂《土地依然是花園》。
12月 - 12月15日,靈鷲山佛教基金會主辦「第6屆宗教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本屆首創「敘事詩獎」,得獎名單分別是短篇小說首獎謝文賢〈好神〉、敘事詩首獎吳鑒益〈寶貝,傾聽我的聲音〉。
12月 - 12月15日,台北縣政府主辦,台北縣政府文化局承辦「第3屆台北縣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新詩首獎李振豪〈關鍵字〉、優選李俊宏〈流浪策劃 島北〉;散文首獎王文美〈漫遊台北城〉、優選李振豪〈哨犬〉; 報導文學首獎從缺、優選胡智遠〈鼓動奇蹟的晌仁和〉。
12月 - 12月16日,屏東縣政府及文化局共同策劃「旅遊文學館」開幕,第一檔展覽推出「傳說中山海間的故事」徵文及插圖展。
12月 - 12月17日,台北縣政府主辦,台北縣政府文化局承辦「第3屆台北縣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短篇小說首獎謝曉昀〈失蹤〉、新詩首獎歐陽嘉〈畫外音〉、散文首獎薛好薰〈沈情二十五米〉、全民寫作入選徐正雄〈撈金魚〉。
12月 - 12月18日,高雄市文化局主辦「2007Takau打狗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長篇小說首獎方莊淑楨(筆名凌煙)〈竹雞與阿秋〉、散文首獎歐陽嘉〈伊圖阿巴〉、新詩首獎郭漢辰〈如果黑暗的盡頭有光亮-夜探鍾理和紀念館〉。
12月 - 12月16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2007台灣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此次為該獎項首度轉型,從徵稿方式到獎勵著書出版者,同時亦舉辦創作文類,旨在鼓勵創作及振興出版,百萬獎金為長篇小說圖書類,分別由三名作家共得:陳玉慧《海神家族》、霍斯陸曼.伐伐《玉山魂》、莊華堂 《巴賽風雲》;新詩圖書金典獎為向陽《亂》;劇本創作類首獎鄭衍偉〈大家一起寫訃文〉,評審獎紀蔚然〈倒數計時〉;台灣文學LOGO設計首獎洪旭新「筆耕台灣」。
12月 - 12月19日,雲林縣政府策劃「雲林故事館」正式開館,邀請黃春明在故事樹下與小朋友講古。雲林故事館前身為日治時代虎尾郡守官邸,整修完畢後,成為該縣內第一座歷史建築再利用。
12月 - 12月22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辦「2007國科會科普獎暨第7屆倪匡科幻獎」,舉行頒獎典禮,其中倪匡科幻獎為全球唯一的國際中文科幻獎項。得獎名單分別是科幻獎首獎從缺、科普獎首獎郭文華〈標準鍵盤:在科技與社會中擺盪的人間尺度〉。
12月 - 12月22日,南投縣政府主辦「第9屆玉山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短篇小說第一名李絲〈古道〉、新詩第一名陽荷〈茶樹的心事〉、散文第一名方秋停〈伊達邵之歌〉、古典詩第一名侯裕隆〈登玉山有懷等〉。
12月 - 12月25日,高雄文學館今年度最後一位駐館作家為出生在高雄的郝譽翔。即日起在文學館展出其創作文物並與喜愛文學的民眾談小說、電影與旅行。
12月 - 12月,國家藝術基金會公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名單,由莊華堂、鍾文音、曾心儀、林二郎等四位獲得,每位創作者將獲補助金50萬元,並將於2年內完成新作。
12月 - 12月,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主辦的「2007年阿卻賞─台語文學研究論文及文學創作獎」揭曉。台語文學研究論文部分共計7人獲獎;台語文學創作部分獎項分為社會組小說類及詩類,共有6人獲獎;Hakka語組共計2人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