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民國100年大事紀
1月 - 1月4日,作家三毛逝世20周年,由國立台灣文學與皇冠文化集團共同主辦 「夢中的橄欖樹—三毛逝世20周年紀念特展」,即日起至31日於台北市皇冠文化中心展出,3月將至國立台灣文學館續展至5月。今舉辦開幕典禮,三毛家人、紀政、丁松筠神父、丁松青神父、鄭明娳、張拓蕪等作家出席。
1月 - 1月11日, 台北國際書展公布本屆「台北書展」得獎作品:「小說組」:朱文心《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李永平《大河盡頭》及李維菁《我是許涼涼》;「非小說組」:李煒《4444》、連美恩《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和呂正理《另眼看歷史》。
1月 - 1月16日,桃園縣政府客家事務局主辦「客家文化推手:鍾肇政的文化時光」主題展,為作家鍾肇政舉辦慶生會暖壽,展出鍾肇政的大河小說相關作品及紀錄片等。
2月 - 2月8日,行政院文建會、德國柏林文學學會主辦,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承辦「台德文學交流合作計畫」,邀請4位德國漢學家暨國際翻 譯家高立希、梅儒佩、呂福克及白嘉琳來台參訪,並於16日舉辦「雙聲交響—台灣文學討論會」,陳芳明、吳明益、李癸雲,劉克襄、蔡素芬、甘耀明與會。
2月 - 2月9日,即日起至14日,台北書展基金會主辦「閱讀,幸福進行式—第19屆台北國際書展」,於台北世貿中心舉行,本次展覽主題 國為不丹。
2月 - 2月,本月《東海岸評論》自2007年12月發行第215期後,即宣告停刊。本月起,轉由網路發行「東海岸評論電子雜誌」。
3月 - 3月1日,作家楚戈(1931-2011),享壽80歲。藝文界成立治喪委員會,26日於第二殯儀館舉行告別式。楚戈本名袁德星,籍貫湖南汨羅,1949年來台,創作多元,在文學與藝術領域皆有豐富的作品。
3月 - 3月12日,靈鷲山佛教基金會、世界宗教博物館、聯合報副刊、聯合新聞網主辦「第9屆宗教文學獎」,今日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有短篇小說獎包冠涵、新詩獎吳文超等人。
3月 - 3月13日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第13屆台北 文學獎」,於台北紅樓劇場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有成人組散文田威寧、現代詩沈雨懸、青春組散文鍾旻瑞等人。
3月 - 3月14日,作家季薇(1924-2011)過世,享壽87 歲。季薇本名胡兆奇,籍貫浙江臨安,1949年前後來台,長年旅居美國,以散文及理論作品見長。
3月 - 3月14日,劉克襄第一部多媒體書《小蜥蜴的回 憶》,附有史明輝執導創作的《小水滴的奇幻旅程》動畫,獲得2011義大利國際電視暨多媒體影展國際觀摩短片入選。
3月 - 3月14日,台南新化楊逵文學館啟動「真跡示」展覽空間,展出楊逵手稿紀念特展。
3月 - 3月31日,鍾文音《女島紀行》英文版(Woman Island)出版。
4月 - 4月6日,行人文化實驗室策劃、目宿媒體製作出品「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舉行聯合發表會,計6部電影、5位導演,楊照主持,漢學家馬悅然,電影傳主和導演、行政院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導演侯孝賢、李行、作家林良等人出席。
4月 - 4月8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承辦「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暨資料庫建置」成果發表會,展示耗時7年所製作的台灣文學研究系統工程:《台灣現當代作家評論資料目錄》8冊、《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篇》15冊及線上研究資料庫的豐碩成果。行政院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向陽、陳芳明等多位藝文界人士出席。
4月 - 4月9日,文訊雜誌社主辦「大鵬遠颺— 楚戈追思紀念會」,於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舉行,總統馬英九、行政院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等人出席。
4月 - 4月22日,作家王文興獲頒「藝術暨文學騎士勳章」,由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包美城頒贈。王文興被譽為「當代文學的苦行僧」,曾翻譯法國文豪波特萊爾作品《惡之華》,代表作《家變》、《背海的人》也翻譯成法文在法 國出版。
4月 - 4月23日,國家圖書館、台灣大學文學院、趨勢教育基金會等合辦「百年文學新趨勢」系列活動,即日起至5月22日於國家圖書館舉行「駐訪愛荷華之台灣小說作家展」及「駐訪愛荷華之台灣小說作家主題展」,邀請作家李昂進行講座。
4月 - 4月28日,BenQ明基友達基金會、《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舉辦「第1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頒獎典禮,於台北國際藝術村舉行,得 獎者有雙雪濤《飛》、莫小城《那年夏日天 光大作》、邵培勛《老子不差錢》。
5月 - 5月4日,中國文藝協會主辦「五四文藝節慶祝大會暨第52屆中國文藝獎章頒獎典禮」,於國家圖書館舉行。計20位藝文界人士獲獎,表彰其在文學、藝術領域的卓越貢獻。「榮譽文藝獎章」得獎者有文學獎周夢蝶等;「中國文藝獎章」得獎者有文學創作獎:散文類阿盛(楊敏盛)、新詩類顏艾琳等。
5月 - 5月4日,九歌出版社主辦「九歌兩百萬長篇小說徵文」贈獎典禮,於台北國賓大飯店舉行,得獎者有張經宏〈摩鐵路之城〉等,作家王文興、決審評審小野、季季、陳雨航、《文訊》總編輯封德屏及台中一中校長郭伯嘉等人出席。
5月 - 5月4日,《新地文學》創辦人、作家郭楓創辦《時代評論》雙月刊,?弦、馬森、封德屏、夏鑄九、夏曉鵑、陳若曦等人擔任編輯委員。
5月 - 5月23日,趨勢教育基金會統籌「百年小說研 討會」23及24日於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行台南場,共有專題演講、座談會數場,作家黃春明以「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為題發表演講,發生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蔣為文抗議事件。此事造成語言書寫、文學創作的討論,並延伸出台灣文學、語言政策、語文教育等面向的思考。
5月 - 5月28日,彰化市政府訂定本日為「賴和日」, 賴和基金會主辦「賴和文學音樂會」,林生祥、吳志寧、鬥鬧熱走唱隊等出席,另有「影響‧ 新劇團」演出〈 一桿秤子讀奏版。
5月 - 5月30日,台北市巫永福文化基金會、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主辦的「巫永福文學創作國際學術研究會」,於靜宜大學任垣樓國際會議廳舉行,並同時舉行巫永福文學頒獎典禮。計有13篇論文發表、2場主題演講及綜合座談。
6月 - 6月,本月舞鶴代表作《餘生》法文版,由法國 Actes Sud出版社出版,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者卓立、Emmanuelle Péchenart翻譯。
6月 - 6月4日,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辦「榴紅詩會在府城:2011台灣詩歌節」,邀請近40位詩人至府城談詩論文、吟詩唱和。另該館於6月5日至7月3展出39位詩人,共40件手稿作品。
6月 - 6月11日,國立台灣文學館指導,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承辦「2011鹽分地帶文學學術研討會」,今明二日於國立台灣文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計1場演講、20篇論文發表及綜合座談。
6月 - 6月21日,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台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舉行「原住民族歷史書寫與巴代小說」手稿展即日起至7月20日,並於24日由作家巴代主講「原主民族歷史書寫與巴代的小說」。
7月 - 7月1日,行政院新聞局舉辦「第35屆金鼎獎」頒獎典禮,於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行,行政院院長吳敦義等出席頒獎,得獎者有圖書類:劉克襄《十五顆小行星》、吳鈞堯《火殤世紀》等;特別貢獻獎由文訊雜誌社社長封德屏,以及傳記文學社長成露茜獲得。
7月 - 7月6日,作家陳冠學(1934-2011)過世,享年77歲。陳冠學,屏東人,創作文類以散文、論述、小說見長,《田園之秋》為自然書寫的經典也奠定其文學地位。
7月 - 7月16日,紫藤文化協會主辦的「重建星空的時代:70年代小型刊物展」,即日起至8月28日於紫藤廬花廳展出。展出台灣小型刊物的發端《文星》、《歐洲雜誌》、《大學》,以及70年代文學、藝術、政治與思想等幾個向的代表性刊物20多種。
7月 - 7月16日,「耕莘實驗劇團」創始團員重現當年遭禁演的王禎和作品《望你早歸》,由黃以功導演,廖仁義等人演出,於台北紫藤廬開演。
7月 - 7月18日,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辦「台灣文學翻譯出版補助計畫:齊邦媛《巨流河》日文版新書發表會」,於行政院文建會「文藝空間」舉行,齊邦媛與日文譯者池上貞子,作家李喬、柯慶明、梅家玲等人出席座談。
8月 - 8月2日,作家楊子(1921-2011)過世,享壽90歲。楊子本名楊選堂,籍貫廣東梅縣,出生印尼,1947年來台後擔任過《聯合報》、《 經濟日報》等總主筆。
8月 - 8月6日,舊香居書店舉辦「墨韻百年‧台灣抒 寫—名人信札手稿展」,即日起至9月23日,展出對台灣文化、藝術、思想、教育等各領域、不同時期的影響人物,包括龍瑛宗、張深切、鍾肇政等手稿及代表性作品約百件。
8月 - 8月18日,作家羅盤(1927-2011)過世,享壽84 歲。羅盤本名羅德湛,籍貫江西九江,1950 年來台,早期創以小說及劇本為主,後期則以文藝論述為主。
8月 - 8月22日,作家鍾鐵民(1941-2011)過世,享年70歲。鍾鐵民,屏東人,後定居高雄美濃,是已故作家鍾理和的長子,創作以散文評論、小說見長,作品多是關懷勞苦農民,並身體力行捍衛鄉土。
9月 - 9月1日,作家張曼娟接任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表示未來希望能將台灣近年興起的文化介紹至香港,期望讓年輕一輩更認識台灣。
9月 - 9月1日,《 海星》詩刊創刊,以詩作和詩論為主,每年以季刊形式出版。《月照無眠》詩聲雜誌於網路創刊,內容有詩與音樂。
9月 - 9月27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行「第15屆國家文藝獎」頒獎典禮,馬英九總統擔任贈獎人,得獎者有小說家陳若曦、攝影家莊靈、歌劇藝術家曾道雄、戲曲導演李小平、電影導演張作驥。
9月 - 9月28日,國家音樂廳舉辦「張愛玲‧上海‧民國一百—呂紀民的張愛玲頌歌音樂會」,適逢張愛玲91歲冥誕,為首次以音樂會形式紀念張愛玲。
10月 - 10月1日,作家朱介凡(1912-2011)過世,享壽100歲。朱介凡,籍貫湖北武昌,1948年來台,創作文類有論述、散文、小說、傳記,著作以俗文學方面的研究為主。
10月 - 10月1日,詩人向明發表詩集《閒愁》、《無邊光景在詩中:向明談詩》,於台北書院舉行新書發表會,學者曾進豐、楊昌年、余光中、隱地、向陽、詩人鍾鼎文、張拓蕪等詩人出席。
10月 - 10月7日,詩人愚溪獲頒2011「法蘭茲‧卡夫卡文學獎」,愚溪著作包含詩集、散文、文學繪本、小說及長卷軸詩,已陸續翻譯成英文、法文、蒙文等,曾於2008年獲「揚‧斯瑞克國際詩歌獎」、2009年獲匈牙利「帕納塞斯詩神獎」。
10月 - 10月9日,蔣渭水文化基金會主辦「文化協會會刊《會報》復刻出版發表會」,因應「台灣文化日」,即日起在台南、宜蘭及台北辦理座談及復刻版發表。
10月 - 10月9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中央大學主辦「璀璨波光—2011劉吶鷗國際研討會」,今明二日於中央大學文院國際會議廳舉行,計3場演講,9篇論文發表、3場論壇,林文月、馮鐵、藤井省三等學者出席。
10月 - 10月16日,鄭福田文教基金會主辦「第3屆鄭福田生態文學獎」,於台北市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有散文組白欽源、台語詩組黃文博等人。
10月 - 10月16日,作家楊千鶴(1921-2011)過世,享壽命90歲。楊千鶴,籍貫台北市,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有台灣第一女記者之稱。
10月 - 10月19日,客家電視台製作《跟著賴和去壯遊》紀錄片,於台北光點多功能藝文廳首映,22日於彰化藝術館前廣場放映。
10月 - 10月22日,台灣師範大學舉行「雅舍」揭牌典禮,自2003年起被列入「歷史建築」梁實秋故居,有鑑於逐漸損壞,由該校進行修繕。梁實秋的女兒梁文薔和學生陳秀英等人出席參加,家屬並捐贈梁實秋重要文物予台灣師範大學。
11月 - 10月23日, 國語日報社宣佈新任社長為原主編馮季眉,同時兼任總主筆。
11月 - 11月2日,聯合文學主辦「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新書發表會」,於中正紀念堂國家戲劇院四樓交誼廳舉行。作者陳芳明、出版人林戴爵、作家余光中、周芬伶等人出席。
11月 - 11月4日,花蓮縣文化局主辦,祥瀧公司承辦「第6屆太平洋國際詩歌節」,計有德國顧彬、梅儒佩,台灣詩人陳黎、羅智成、向陽等多人出席。
11月 - 11月5日,行政院客委會主辦「第2屆桐花文學獎」,於台北市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有散文類張曉惠、新詩類黃永珍、短篇小說類李天葆等人。
11月 - 11月6日,聯合報主辦「第33屆聯合報文學獎暨第25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創作獎」贈獎典禮,於聯合報總11社舉行,得獎者有散文類瓦歷斯‧諾幹、短篇小說類陳麒淩、新詩類吳文超等人。
11月 - 11月12日,作家余光中獲頒中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在中山大學建校31週年校慶及建國百年之際,授予余光中此學位並肯定其在文學與教育的貢獻。
11月 - 11月12日,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主辦「第1屆六堆文學營」,於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此文學營是為紀念台灣鄉土文學作家鍾理和、鍾鐵民父子的文學成就,並推動客家文學創作,栽培六堆客家文學作家。
11月 - 11月13日, 洪範書店主辦「楊牧詩選發表朗誦會」,於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該詩選是瑞典漢學家馬悅然將楊牧作品譯成瑞典文,並輯成《綠騎—楊牧詩選》, 楊牧、廖咸浩、陳義芝、陳育虹等人出席。
11月 - 11月15日, 吳三連獎基金會主辦「第34屆吳三 連獎」贈獎典禮,於台北國賓飯店國際廳舉行。吳三連獎基金會董事長陳奇祿、秘書長林淇瀁、作家李魁賢等人出席,得獎者有文學類新詩獎趙天儀、 戲劇劇本獎李國修等人。
11月 - 11月16日,作家齊邦媛獲頒台灣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在台灣大學83週年校慶之際授予齊邦媛此學位並肯定其在文學與教育的貢獻。
11月 - 11月18日,成功大學主辦「成大文學家國際學術研討會」,配合該校80週年校慶,今明二日於文學院展開,分成「五四精神」、「飄流與移動」、「戲劇先鋒」三種領域,再以蘇雪林、葉石濤、陳之藩、白先勇、馬森等16位成功大學文學家為專題進行論文發表,計有48篇論文及1場專題演講。
11月 - 11月26日,台北市政府主辦「第11屆台北詩歌節」,以「詩的小宇宙」為主題,於台北中山堂廣場擺放藝術貨櫃屋,展示各種詩集與裝置藝術。
11月 - 11月30日,九歌文教基金會主辦「第24屆梁實秋文學獎」,於梁實秋故居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有散文類首獎沈政男、翻譯類譯詩組首獎簡明玉等人。
12月 - 12月1日,花蓮縣文化局主辦「2011花蓮文學獎」頒獎典禮暨作品集發表會,得獎者有散文類張英珉、新詩類李詩云、書寫原住民類翟翱等人。
12月 - 12月5日,台灣藝文作家協會、新地文學季刊社聯合主辦「第1屆兩岸民族文學交流暨學術研討會」,即日起至8日分別在台北、台東、台中舉行,董恕明、陳芷凡、瓦歷斯‧諾幹等人出席,計有「民族文學中的人與情感」等5項議題、9篇論文。
12月 - 12月10日,中國時報主辦「第3 4屆時報文學獎」,於台北市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有短篇小說組首獎黃正宇、新詩組首獎陳宗暉等人。
12月 - 12月10日,台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第1屆台中文學獎」,於台中明台高中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有小說類謝文賢、散文類伍季、新詩類蔡淇華、少年小說類陳昇群等人。
12月 - 12月12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2011台灣文學獎」,於該館藝文大廳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有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張萬康《道濟群生錄》、新詩金典獎白靈《昨日之肉—金門馬祖綠島及其他》,創作類劇本金典獎詹傑(詹俊傑)〈逆旅〉、台語散文金典獎王昭華〈哀爸叫母〉。
12月 - 12月12日,由台灣、日本、中國、南韓組成的東亞出版人會議,出版《 當代東亞人文經典100》,台灣共有16部入選,並進入翻譯,計有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王德威《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十二家》等。
12月 - 12月13日,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主辦 「第1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於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有貢獻獎余光中、特別獎林良、聶華苓等。
12月 - 12月17日,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承辦「第13屆玉山文學獎」,於該局舉辦頒獎典禮。得獎者有新詩獎張英、短篇小說獎簡宏根等,此外文學貢獻獎則頒給國立台灣文學館李瑞騰館長。
12月 - 12月17日,台南市政府主辦「第1屆台南文學獎」暨全國百業徵聯頒獎及《台南作家作品集(第1 集)》新書發表會」,於北門南鯤鯓舉行,得獎者有台語短篇小說獎施俊州、報導文學獎王眾平、散文獎蔡佩均等人。
12月 - 12月17日,國語日報社主辦「第10屆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有張淑慧、林芳妃等人。
12月 - 12月21日,宜蘭文學館舉行開幕典禮,邀請3位國藝獎得主:李喬、陳若曦、黃春明朗讀作品,並種下文學之樹。
12月 - 12月24日,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第1屆打狗鳳邑文學獎」,於橋頭糖廠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有蔡昀臻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