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層
文學史
首頁

2012

民國101年大事紀

1月 - 1月2日, 作家陳燁(1959-2012)辭世,得年53歲。 陳燁本名陳春秀,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曾任教於建國中學,後專事寫作,著有《 藍色多瑙河》、《 飛天》、《 烈愛真華》、《半臉女兒》等,創作議題多元,後以書寫家族對應台灣史為多。
1月 - 1月4日,成功大學主辦「仰觀天象.俯察萬物—國立成功大學文學家系列」,共計16 位作家,每月舉辦文學家「沙龍講座」並於該校圖書館展示該作家相關文物。首場由作家兼學者馬森揭開序幕,每月安排1-2位作家,持續到12月。
1月 - 1月15日,作家余之良(1921-2012)辭世,享壽91歲。余之良籍貫湖北省江陵縣,1950年來台,開始於報刊上發表作品,創作以小說為主,另有報導文學及傳記。
1月 - 1月17日,亞洲華文作家基金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世界女記者與女作家協會中華民國分會主辦「亞洲華文作家基金會協會終身成就獎」,今日於台灣大學校友聯誼社舉行頒獎典禮,得獎為羅蘭、蓉子等5人。
1月 - 1月18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楊雲萍全集》出版計畫」於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新書發表會,這部歷經10年終於面世的全集,呈現了台灣文學與歷史合流的重要文獻。發表會中楊雲萍家屬及學生齊聚一堂,回憶楊雲萍及其所生存的年代。
1月 - 1月31日,文建會主委一職由作家、評論家、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龍應台接任,並於本年度5月20日升格為文化部後續任文化部部長。
2月 - 2月1日, 台北書展基金會主辦第5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於台北世貿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為林俊頴《我不可告人的鄉愁》、吳明益《複眼人》、紀蔚然《私家偵探》。
2月 - 2月21日,詩人張默捐贈手抄詩200卷給「未來的台北文學館」,藉此催生台北文學館的成立,該手稿由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封德屏代為保管收藏。
2月 - 2月25日,作家陳之藩(1925-2012)辭世,享壽87歲。陳之藩從工科跨越文學,創作多以散文為主,作品多篇收錄教科書,是許多國高中生共同回憶。
2月 - 2月26日,作家賴洝(1928-2012)辭世,享壽85 歲。賴洝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之子,一生追隨父親腳步,致力於推廣台灣文學,而賴和的事蹟亦因其保存的史料及推廣,尚有今可提供後人研究的成果。
4月 - 4月6日,《練習》雜誌創刊,自轉星球文化出版社總編輯黃俊隆將這本雜誌定調在微小的個人命題,由作家分享個人生命的態度與經歷。
4月 - 4月7日,成功大學主辦「散步成大—再見陳之藩教授懷念會」,馬英九總統出席並頒發總統褒揚令,由陳之藩遺孀童元方收受。
4月 - 4月13日,作家吳晟、愛亞、張曉風、鴻鴻等人聲援「反中科四期搶水」農民抗議行動,認為中科四期計畫將導致農民耕作取水困難,也將出現濁水溪供水危機。
4月 - 4月14日,信誼基金會舉辦第24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頒獎典禮,得獎者為周見信、郭乃文、黃郁欽等人。
4月 - 4月15日,楊逵文教協會籌備處、台灣本土文化 書局主辦「春光燦爛‧走唱楊逵:楊逵文學音樂節」,自2011年10月開始,今日進入第 三場,回到楊逵的故鄉台南新化楊逵文學紀。
4月 - 4月23日,教育部主辦「100年台灣本土語言文學 獎」於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行頒獎典禮。徵文包括閩南語、客家語兩類,得獎者為鄭雅怡、柯柏榮、吳秀梅等人。
4月 - 4月30日,作家陳千武(1922-2012)辭世,享壽90歲。陳千武本名陳武雄,是跨語言世代詩人,有「戰地詩人」之稱,日治時期曾被徵召參加太平洋戰爭,返台後多有戰爭議題詩作,1964年與詹冰等人創立「笠詩社」,並催生推動台中首座文化中心,是關心文化發展的作家。
5月 - 5月4日,中國文藝協會主辦第53屆「中國文藝獎章」於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辦頒獎典禮,由作家席慕蓉、戲劇學者曾永義、畫家張光賓等人獲得。
5月 - 5月16日,作家邱永漢(1924-2012)辭世,享壽88歲。邱永漢出生於台南,母親是日本人,在台期間多有小說作品發表,並與台灣歷史相關,如《濁水溪》、《 女人國》等著,二二八事件後因台灣政治獨立運動遠走日本,並於1954年後定居,1980年取得日本籍。
5月 - 5月26日,巫永福文化基金會於南投埔里藝文中心舉辦「泥土文學:巫永福先生百歲冥誕文學座談暨文學獎頒獎典禮」。得獎者有王湘琦、宋澤萊、王美琇。典禮中由吳敦義副總統代表馬英九總統頒發褒揚令,表彰其對台灣文學的貢獻。
5月 - 5月28日,為紀念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彰化市訂定本日為「賴和日」,同時傳承文學與土地親近的關係,即日起至6月13日止,賴和文教基金會於市立圖書館舉辦「賴和與八卦山影像故事展」,並有「親近彰化文學作家系 列活動」講座。
5月 - 5月29日,作家吳音寧、吳晟、黃春明、小野、李昂、劉克襄等人與彰化縣溪州鄉農民共同出席「中科搶水、立即停工!」運動,抗議中科四期調度農業用水,造成與農民搶水之戰,作家們認為拿筆桿的人要與拿鋤頭者共同奮鬥。
6月 - 6月1日,傅月庵主編《短篇小說》創刊,標榜為「只刊登小說」的最純文學雜誌,第1期收錄黃崇凱、劉梓潔、張惠菁等10位小說作品,整本雜誌無圖只有文字,亦無作者簡介,全面為作家塑立最純粹的發表空間。
6月 - 6月6日,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與中國時報合辦第2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為徐嘉澤、李振豪、羅鵬等人。
6月 - 6月9日,嘉義大學舉行畢業典禮,並頒發名譽博士學位予作家鍾肇政,感念其創作及領導台灣文學與社會改造運動。
6月 - 6月15日,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辦「台灣文學外譯中心」揭牌典禮,李瑞騰館長表示此中心的成立,目的在積極進行外譯推廣工作、補助以及與國際文壇有更深更有效的接觸。
6月 - 6月21日,作家張曼娟請辭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一職。
6月 - 6月23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榴紅詩會在府城‧2012台灣詩歌節」,今明二日於該館舉辦詩會活動,邀集北中南四十餘位詩人參加,並配合詩歌節展出 「台灣現代詩外譯展」,計收101位詩人外譯作品。
6月 - 6月26日,作家、學者方耀乾發表新書《台語文學史暨書目彙編》,作者以14年時間收集完成,希望能拋磚引玉,期待更豐富的台語文學史專書面世。
6月 - 6月29日,國立台灣文學館、真理大學共同舉辦「我的華麗島—西川滿學術論文發表暨座談會」,學者張良澤、西川潤、立石雅夫、潘元石與會參加。另有「我的華麗島—西川滿與台灣文學特展」,即日起至9月23日於 該館展出數十件首次公開的彩繪手稿。
7月 - 7月7日,台南市新化區公所舉辦第1屆「楊逵夏季學校」,由新化郡的教育與運動寫真、台灣百年棒球史等開始講起,通過歷史、文學、創作講堂讓更多人認識新化的發展史。
7月 - 7月13日,文化部主辦第36屆「金鼎獎」頒獎典禮,圖書類特別貢獻獎由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獲得,雜誌類貢獻獎則由天下雜誌群創辦人殷允芃獲得,郝譽翔、陳俊志、林俊頴、尉天驄獲圖書類文學獎。
7月 - 7月20日,清華大學啟用「紀剛數位資料館」,費時一年完成紀剛手稿、書信數位化,並將其分類同時發表紀剛口述歷史訪談影音記錄
8月 - 8月1日,榮後文教基金會主辦第19屆「榮後台灣詩人獎」於海翁台灣文學營始業式舉行頒獎典禮,由客語詩人張芳慈獲得,這也是該獎項舉辦以來首位客語得主。
8月 - 8月3日,作家梅遜發表新作《梅遜談文學》,今日舉辦新書發表會,由其子楊祖光陪同出席。87歲高齡的眼盲作家梅遜,曾創下長達60萬字的《串場河傳》,新書共25萬字花費17年時間,以其對文學的觀感,談論文學定義、語文、靈感及各文類的發展等
8月 - 8月4日,國立台灣文學館慶祝全球第一顆以台灣當代文學家命名的小行星「鍾理和」,鍾理和家屬、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貴海皆與會出席,發現此行星的中央大學也將小行星的銘版與模型交給李瑞騰館長作為紀念。
8月 - 8月11日,由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成立「葉石濤文學紀念館」於本日開館,館址原為市定古蹟山林事務所。
8月 - 8月16日,九歌文教基金會主辦第20屆「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於文化部藝文空間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為許芳慈、史冀儒、費曉熠等人。
8月 - 8月17日,作家辛鬱舉辦《我們這一伙人》新書發表會,為1950-60年代近三十位相交逾半世紀的文友畫像,也為台灣文學史作註。
8月 - 8月24日,由遠景出版公司舉辦《為何堅持—七等生精選集》新書發表會,已離開文壇多年的作家七等生現身會場,另黃春明、陳芳明等多位作家亦與會共襄盛舉。
8月 - 8月26日,苗栗縣立國樂團於苗北藝文中心演出《寒夜三部曲》客家音樂協奏曲,以李喬作品為底本,詮釋客家人反日抗爭的血淚故事。
9月 - 9月12日,作家鄭清文舉行《青椒苗》新書發表會,本書以1950年代民眾反抗國民政府的「鹿窟事件」為題材,鄭清文認為人的生活不能離開政治,也應以文學諷喻時事。
9月 - 9月16日,宜蘭縣政府委託作家黃春明與黃大魚兒童劇團成立「百果樹紅磚屋」,今日正式開幕。該場地白天是咖啡屋,晚上是藝文沙龍,假日是親子故事劇場,是座充滿文學與創意的文化空間。
9月 - 9月18日,台南市政府、善化區慶安宮舉行「沈光文紀念400週年」系列活動記者會,並啟動沈光文紀念亭,以及吟詩、講座等活動。
10月 - 10月1日,花蓮縣文化局主辦「2012太平洋國際詩 歌節」, 以「海無垠‧詩無限」為主題,邀請詩人鄭愁予、管管、羅智成、吳晟、陳黎、中國詩人貝嶺等與會,同時並舉辦徵詩活動。
10月 - 10月6日,國語日報社舉辦林良88歲生日會,並發表兩部新書《更廣大的世界》、《小東西 的趣味》,收錄數十年來談論兒童文學的講稿。
10月 - 10月9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鼓動的世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葛拉斯特展」,於該館的展覽室C展出,共計100幅畫作及百餘件手稿、雕塑作品等。
10月 - 10月17日,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行「我們一同走走看—姚一葦捐贈展」,姚教授的家屬姚錫齡、姚海星、鄭金國出席接受捐贈感謝狀。此次展出姚一葦劇作、評論手稿,並於展場中還原書房,提供民眾更進一步的接近劇作家的世界。
10月 - 10月28日,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主辦第9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為張容兒、古偉助等人。
10月 - 10月30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第16屆「國家文藝獎」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為文學家林良、建築師謝英俊、藝術家李錫奇、表演藝術家賴碧霞、唐美雲。
11月 - 11月4日,聯合報社舉辦「第34屆『聯合報文學獎』暨第26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頒獎典禮,得獎者為李家沂、許家菱等人。本年度恢復徵選極短篇獎項。
11月 - 11月6日,台南市政府舉行《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增編》新書發表會,為紀念台灣文獻初祖沈光文400年誕辰,委請中山大學龔顯宗教授編纂。明日亦於善化區慶安宮舉辦「紀念台灣文獻初祖沈光文誕辰400週年祭典」。
11月 - 11月9日,作家紀蔚然發表新作《拉提琴》,該劇本由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呂柏伸執導,樊光耀、姚坤君等人主演。即日起至11日於國家戲劇院演出。
11月 - 11月15日,吳三連獎基金會舉辦第35屆「吳三連獎」頒獎典禮,得獎者為文學獎小說類得主為李昂、報導文學類得主為楊南郡。
11月 - 11月17日,影響‧新劇團推出《一桿稱仔》舞台劇,今明二日於台南十鼓文化村演出。以賴和同名小說為底本,由3位演員分飾多角,並以華語、日語及台語交會的方式,呈現殖民時期下,作家賴和所遭遇的種種困境。
11月 - 11月17日,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舉行第8屆「林榮三文學獎」頒獎典禮,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等人出席,得獎者為辛曉嵐、黃岡、王盛弘、石尚清等人。
11月 - 11月17日,作家古之紅(1925-2012)辭世,享壽88歲。古之紅出生中國上海書香世家,1949年來台,著有小說《蒙恩記》等作品,1953年創辦《文藝列車》,1955年創辦《新新文 藝》,對於推動文藝工作有所成就。
12月 - 12月4日,九歌文教基金會主辦第25屆「梁實秋文學獎」於文化部藝文空間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為林力敏、林佑軒、黃士茵、黃金山等人。
12月 - 12月8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2012台灣文學獎」於該館演講廳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為賴香吟、林文義、張捷明。
12月 - 12月15日,南投縣政府主辦「第14屆『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暨第13 屆『南投縣玉山美術獎』」於該局演講廳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為陳朝松、楊秀然、陳亭佑、陳啟淦等人。
12月 - 12月15日,國語日報社主辦第11屆「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為吳俊龍、廖雅蘋、鄭順聰等人。
12月 - 12月15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辦第35屆「時報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為連明偉、波戈拉、盛浩偉等人。
12月 - 12月29日,南投縣政府舉行「東亞文英陳千武總統褒揚令頒贈儀式」,由文化部政務次長林金田代表頒發,陳千武家屬也依陳千武遺願,將相關文物包括書籍、手稿等捐給南投縣政府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