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層
文學史
首頁

2015

民國104年大事紀

1月 - 1月5日,曾任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的詩人路寒袖,受家鄉台中市長林佳龍延攬,擔任文化局長一職。
1月 - 1月13日,作家段彩華辭世(1933-2015)辭世,享壽82歲。段彩華與同樣出身軍中的小說家朱西甯、司馬中原並稱「鳳山三劍客」或「軍中三劍客」,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與傳記,曾任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幼獅文藝》主編等職,著有《清明上河圖》、《上將的女兒》等。
1月 - 1月14日,作家施寄青(1946-2015)辭世,享壽69歲。施寄青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長期推動女權運動與性別教育,為晚晴婦女協會創辦人兼理事長,退休後專事寫作,著有《走過婚姻》、《高校生的7堂性別課》、《我在台北長大》等。
1月 - 1月21日,台裔日籍小說家陳舜臣(1924-2015)辭世,享壽91歲。陳舜臣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對於中國歷史與文化的學術涵養豐富,撰寫許多歷史相關小說、散文,並有漢詩與隨筆評論等作品,著有《鴉片戰爭》、《諸 葛孔明》、《風騷集:陳舜臣詩歌集》等。
1月 - 1月23日,林莊生(1930-2015)辭世,享壽85歲。林莊生創作文類以散文、文學評論為主,其作洋溢著對台灣歷史文化的熱情與關懷。林莊生為文化界聞人莊垂勝之子,著有《站在台灣文學 的邊緣》、《回憶台灣的長遠路程:林莊生文集》等。
2月 - 2月3日,國立台灣文學館推出「台灣島上的女人樹—杜潘芳格捐贈展」,即日起至6月21日 止。客籍詩人杜潘芳格歷經日語、中文及客語創作文字轉換,為跨越語言一代的詩人,本展覽規劃「文學創作」、「女性生命史」 等區,其中更展出詩人書寫跨越半個世紀的日記。
2月 - 2月6日,文化部主辦之第1屆「詩的蓓蕾獎暨台灣詩人流浪計劃」舉行頒獎典禮,該獎項為前文化部長龍應台任內開創,首屆「詩的蓓蕾獎」得獎者陳亮文的作品聚焦社會與生態議題,「台灣詩人流浪計劃」則由陳昱文、陳祐禎獲得。
3月 - 3月3日,作家韓良露(1958-2015)辭世,享年57歲。韓良露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書寫主題觸及影評、美食等,投身媒體工作多年,曾任紀錄片導演、廣播電台主持人等職務,著有《文化小露台》、《良露家之味》等。
3月 - 3月6日,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美中關係研究院主辦之第4屆「紐曼華語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為作家朱天文,評審認為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將華語文的短篇小說提昇到新的高度,特頒此獎給予其肯定。
3月 - 3月8日,為紀念作家楊逵逝世30週年,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東海大學合作規劃作品朗誦、音樂會等一系列紀念活動,並於東海大學闢「楊逵紀念花園」,栽植各色玫瑰,期望傳承楊逵「壓不扁的玫瑰」精神。
3月 - 3月13日,二魚文化事業公司主辦之「2014台 灣詩選/飲食文選新書發表會暨年度詩獎贈 獎典禮」,假齊東詩社舉行,2014年度詩獎由林婉瑜獲得,並由上屆得主席慕蓉授獎。
4月 - 4月29日,作家辛鬱(1933-2015)辭世,享壽82歲。辛鬱別號「冷公」,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論述、雜文和小說,1955年加入紀弦所發起的「現代派」,並先後擔任《創世紀》詩刊編委、社長、總編輯,曾獲國軍新文藝長詩金像獎、中國文藝獎榮譽文藝獎章等,著有《軍曹手記》、《豹》等。
4月 - 4月29日,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歷經五年多的規劃與修 復,將原建於1932年的日治時期的警察宿舍群,翻修為「台中文學公園」與「台中文學館」,台中文學公園今日正式啟用,作家渡也、康原等人亦出席啟用典禮,台中文學館則預計2016年開幕。
4月 - 4月,小說家張瀛太以The Bear Whispers To Me(熊兒悄聲對我說)一書獲頒第2屆「Lennox Robinson文學獎」,此文學獎為愛爾蘭紀念該國重要作家Lennox Robinson所創辦。評審認為 張瀛太文學作品包含長短篇小說、戲劇寫作等,寫作題材廣闊,作品包羅萬象,一致肯 定其文學成就。
5月 - 5月1日,詩人羅浪(1927-2015)辭世,享壽88 歲。羅浪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散文與翻譯,曾與黃靈芝、錦連合編日文詩誌,著有《羅浪詩文集》等。
5月 - 5月13日,由曾進豐、紫鵑、傅月庵等發起追思,國立台灣文學館協助籌劃之「追思。夢蝶—周夢蝶逝世週年追思會」,假齊東詩社舉行。
5月 - 5月20日,作家楊念慈(1922-2015)辭世,享壽93歲。楊念慈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作品《廢園舊事》、《黑牛與白蛇》曾被改編為廣播劇、電視等,著有《少年十五二十時》、《狂花滿樹》等。
5月 - 5月28日,彰化市公所成立「彰化文學館」,特別選在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生日舉行開館典禮。館內目前展出吳德功、賴和、陳虛谷 等彰化文學家作品,後續也會結合社區辦理相關文學活動。
6月 - 6月2日,文化部主辦之第39屆「金鼎獎」舉行 頒獎典禮,年度圖書獎、年度雜誌獎分別由《浮光》、《INK印刻文學生活誌》獲得。特別貢獻獎得主為資深出版人何政廣。得獎人吳明益致詞時建議金鼎獎不應以「文學」、「非文學」分類。
6月 - 6月4日,作家廖清秀(1927-2015)辭世,享壽88歲。廖清秀創作文類以散文與小說為主,另有論述、雜文、翻譯等,與鍾理和、鍾肇政、楊逵等人同為台灣戰後第一代跨語作家,著有《恩仇血淚記》、《反骨》等。
6月 - 6月20日,台灣自由圖博學會主辦之第1屆「西藏自由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主辦單位希 望藉由透過書寫來反思西藏議題,頒獎地點亦特地選在鄭南榕基金會。
6月 - 6月22日,美國亞洲研究學會(AAS)即日起兩天於中央研究院舉行第2屆 「AAS-in-Asia大會」,會議主題為「變動中的亞洲:思想、制度與認同」。大會並頒發終身成就獎予齊邦媛,感謝其致力將台灣文學推上國際舞台,對台灣文學與文化的貢獻深遠。
6月 - 6月25日,趨勢教育基金會主辦之「2015向瘂弦致敬:一個時代的舞台」展覽,即日起至7月25日於國家圖書館開展。除展出瘂弦精心挑 選與張愛玲、周夢蝶、三毛等人的通信外,另有規劃「傳薪與傳世」鼎談會、《如歌的 行板》紀錄片放映會等活動。
7月 - 7月8日,國立台灣文學館推出「笠之風華—創社50週年《笠》特展」,即日起至8月23日止,展出笠詩社同仁手稿與詩人們的第一本詩集或代表詩集,笠詩社長陳坤崙及李敏勇 等多位詩人皆出席揭幕儀式。
7月 - 7月12日,《台灣詩學》季刊發起「爾雅不惑‧詩心無限」作品朗讀會,邀請15位爾雅作家如陳芳明、席慕蓉等人朗讀曾出版的詩、散文與小說,慶賀爾雅出版社的40歲生日,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認為即使現今文學出版面臨前所未的險峻,仍「要在有限的生命裡種一棵無限的文學樹」。
7月 - 7月14日,國立台灣文學館推出「不為人知的幸 福—龍瑛宗捐贈展」,即日起至12月13日 止。此次展覽以龍瑛宗於1942年發表之短篇 小說〈不為人知的幸福〉為名,展出作家近百件文物,其中多件如《女性的速描》等已 被列為重要古物。
7月 - 7月16日,台灣旅日作家王震緒(東山彰良)以小說《流》,獲日本第153屆「直木賞」,亦是繼邱永漢、陳舜臣之後,第三位獲得直木賞的台灣人。王震緒兒時隨父母移居日本,父親是旅日學者、小說家王孝廉。
7月 - 7月19日,黃克全、許水富等人共同發起全國性 社團法人「中華金門筆會」,首任理事長由 黃克全出任。黃克全認為首先要把金門現代文學從「金門學」或「金門閩南學術文化」這大區塊獨立出來,其次是要對金門作家逐 一做其個人史料的整理暨論述,這兩點主要目的都是為了要凸顯出純文學史觀及其重要價值。
7月 - 7月22日,詩人雪飛(1927~2015)辭世,享壽88歲。雪飛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論述,曾任《秋水詩刊》副社長,著有《大時代交響曲》、《雪飛世紀詩選》等。
7月 - 7月27日,詩人汪洋萍(1928~2015)辭世,享壽87歲。汪洋萍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散文,曾任《秋水詩刊》編輯委員,著有《心影集》、《萬里江山故園情》等。
7月 - 7月29日,作家羅蘭(1919~2015)辭世,享壽96歲。羅蘭創作文類多元,有散文、論述、小說等,其中《羅蘭小語》出版引發熱潮,造成轟動。曾獲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另著有《飄雪的春天》、《給青年們》等作品。
7月 - 7月31日,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行新舊館長交接儀 式,新任館長陳益源,原擔任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主任等職,借調任期為一年,歷任館長皆到場祝福。
8月 - 8月17日,詩人洪守箴(1937~2015)辭世,享壽78歲。洪守箴創作文類以詩為主,曾任《葡萄園》詩刊編輯委員,著有《洪荒歲月》等。
8月 - 8月17日,兒童文學作家李國躍(1953~2015)辭世,享壽62歲。李國躍創作文類以現代詩與兒童詩為主,就讀台中師專時,曾加入由洪醒夫等人組辦的後浪詩社,而後轉入童詩創作,著有《鄉村》、《城市》等。
8月 - 8月18日,國立台灣文學館推出「講咱ê故事— 白話‧字‧文學特展」,即日起至2016年1月 6日止。展覽內容以「白話字」為主題,介紹白話字的歷史脈絡及其豐沛的文學作品,其中展出台灣第一台刊物印 刷機(複刻版),可實際操作體驗白話字刊物印製流程。
9月 - 9月6日,聯合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主辦之第2屆「聯合報文學大獎」今舉行頒獎典禮,得 獎者為王定國。王定國在封筆25年後接連出 版《沙戲》、《那麼熱,那麼冷》等作品,亦連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等殊榮。
9月 - 9月14日,詩人方艮(1934~2015)辭世,享壽81歲。方艮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散文。著有《朝陽》、《人生的錦囊》等。
9月 - 9月17日,台灣師範大學主辦之「現代婦女新生的領航人—謝冰瑩教授特展開幕式暨紀念學術研討會」,於台灣師範大學舉行,謝冰瑩教授曾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二十多年,為紀念其貢獻,特召開此研討會,本場研討會計有朱嘉雯、張雪媃、王鈺婷等人共發表6 篇論文,並舉辦「謝冰瑩的教學與文學」座談。台灣師範大學另規劃「現代婦女新生的領航人:謝冰瑩教授特展」。
9月 - 9月25日,新竹縣文化局、明新科技大學、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主辦之「龍瑛宗先生學術研討會」,於明新科技大學舉行,計有王惠珍、繆正西、錢鴻鈞等人共發表11篇論文,26日並安排參觀龍瑛宗故居等地,走訪作家生活及筆下場景。
9月 - 9月,作家蕭颯暌違20年後再推長篇小說《逆光的台北》,小說女主角20年來執著尋找初戀男友,場景橫跨新店、淡水、民生社區等地,展現大台北城市發展史。
10月 - 10月12日,詩人莊柏林(1932~2015)辭世,享壽84歲。莊柏林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散文,曾任笠詩社社長,1990年與詩友共同籌組「蕃薯詩社」,其作品多關照鄉土,貼近社會,著有《西北雨》、《苦楝若開花》等。
10月 - 10月13日,彰化縣政府、彰化縣文化局主辦,明 道大學承辦,即日起至11月6日止。本屆主題為「曠野‧繁花裡的詩人—席慕蓉」,規劃3場講座,邀請龔華、顏艾琳、席慕蓉等詩人演講。另有「春華秋實—在時光的門欄裡回望」席慕蓉詩作學術論文發表會,共計發表10篇論文。
10月 - 10月16日,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大學、黃大魚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之「黃春明及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於宜蘭大學舉行兩天。本場研討會開幕由黃春明專題演講〈聽、說、讀、寫〉,計有西田勝、黃英哲、朱雙一等人共發表32篇論文,並舉行「黃春明與同時代華文作家及其文學史地位」、「台灣作家眼中的黃春明」兩場論壇。
10月 - 10月23日,花蓮縣文化局主辦之「2015 太平洋 詩歌節」,即日起至25日止,於花蓮松園別館展開。本屆主題為「水之湄,天之涯:夢的洄瀾,詩的圓周」。今年度邀請北島、羅蕾雅、費正華、鄭愁予、管管等海內外詩人與會,活動內容有「與課本詩人面對面」、「圓桌詩會」等。
10月 - 10月23日,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所主辦之「七等生文學學術研討會」,於台北教育大學舉行兩天。七等生為台灣重要小說家,亦是台北教育大學畢業校友,為慶祝創校120周年,由該校台灣文化所辦理本場研討會,計有蕭義玲、紀大偉、顏之群等人共發表13篇論文。
10月 - 10月24日,台北市政府主辦之「2015 台北詩歌 節」,即日起至11月8日止,於中山堂、紀州庵文學森林、台北當代藝術館等地舉行。本屆主題為「詩的公轉運動」。
10月 - 10月28日,台中市政府舉行《台中文學史》新書發表會,《台中文學史》由廖振富與楊翠共同編寫,分前後兩部分,前半依時間排序,起自「口傳時期」,「戰後迄今」為終,後半則以「族群」、「性別」、「兒童文學」、「台中地方書寫」為主題勾勒台中文學樣貌。
11月 - 11月3日,作家牟少玉(1923~2015)辭世,享壽92歲。牟少玉創作文類有散文和小說,曾獲中國文藝協會小說徵文獎等獎項,著有《翡翠谷》、《黛綠年華》等。
11月 - 11月12日,總統府今舉行文化界人士專案授勳儀式,作家齊邦媛獲頒一等景星勳章,余光中、林良、白先勇、楊牧、張光賓、董陽孜、黃俊雄、陳勝福、朱宗慶、吳興國、劉若瑀獲頒二等景星勳章。
11月 - 11月14日,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主辦之「楊牧研究國際研討會」,於東華大學舉行。此會希望能為籌劃中的「楊牧文學研究中心」奠基,更為台灣文學翻譯與研究的國際化開展新局,本研討會計共發表15篇論文。此外亦規劃「星
11月 - 11月21日,金車教育基金會主辦之第3屆「金車奇幻小說獎」,舉行頒獎典禮,首獎得主為coolcate(黃致中)〈天一閣鬼魂盜書始末〉。
11月 - 11月21日,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主辦之「鍾理和‧鍾浩東百歲紀念學術研討會」,於屏東縣高 樹國小舉行。鍾理和和鍾浩東為同父異母兄 弟,今年適逢百歲紀念,特召開此會緬懷二位先輩,本研討會共發表2篇論文。
11月 - 11月28日,中央大學中文系主辦之第2屆「琦君與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於中央大學舉行。2005年配合琦君研究中心成立,中央大學舉辦「永恆的溫柔—琦君與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10年後就「經典文本與國語文教學」為主題再次召開研討會,共發表5篇論文。
12月 - 12月5日,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之「台灣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作家吳明益《單車失竊記》、甘耀明《邦查女孩》並列獲得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圖書類新詩金典獎由吳晟《他還年輕》獲得。評審認為《單車失竊 記》寫作技巧不同於傳統寫法,而《邦查女孩》探觸到各層面樣貌,詩集《他還年輕》則寫出知識分子對台灣社會轉型期的悲痛和呼籲。
12月 - 12月6日,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主辦之「鍾肇政文學獎」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度為首屆舉辦徵選新詩、短篇小說、報導文學、童話四大類,高齡91歲的鍾肇政亦出席頒獎給短篇小說得主蔡宜汎。
12月 - 12月9日,創立於1945年的東方出版社,假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70週年慶祝茶會,林良、鄭明進、趙天儀等人皆與會出席。東方出版社亦於紀州庵文學森林規劃歷史回顧展,展出許多絕版書籍與雜誌月刊,其中還有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投稿並登載於早已絕版《東方少年》月刊的漫畫〈綠色的貓〉。
12月 - 12月15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之第19屆「國家文藝獎」揭曉得獎名單,文學類由李永平獲得,評審認為其創作面向寬廣,為台灣文學注入域外風情與歷史視野,影響深遠。另,國家文藝獎為反應生態現況與需求,本年度起從每年舉辦調整為兩年一次, 以維持獎的價值。
12月 - 12月15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文訊雜誌社共同合作推動之「小說引力:華文國際互聯平台」上線啟動,此平台致力於媒體串連及實體活 動,包括「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 華文小說講座等,提升作品能見度,增加讀 者閱讀興趣,進而將華文作品傳播至國際。
12月 - 12月18日,目宿媒體推出之「他們在島嶼寫 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繼2011年推出第 一系列後,接續發表第二系列,由白先勇、洛夫、?弦、林文月、西西、也斯、劉以鬯7位作家,與鄧勇星、王婉柔、陳懷恩等導演合作拍攝,持續呈現華人作家的文學歷程及作品影響力。
12月 - 12月22日,作家徐佳士(1921~2015)辭世,享壽 94 歲。徐佳士創作文類主要為論述和散文,曾與王洪鈞、孫如陵等人創辦《西窗小 品》雜誌,也是台灣第一部大眾傳播教科書《大眾傳播理論》的主編者,著有《符號的遊戲》、《模糊的線》等。
12月 - 12月30日,報導文學作家沈文台(1949~2015) 辭世,享壽66歲。沈文台從事新聞傳播工作數十年,深入田野,實際探勘,長期記錄台灣各地文史風土,著有《伴我同行》、《雲林瑰寶:民間藝人點將錄》、《台灣鄉土傳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