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經歷 |
對日抗戰期間曾就讀四川成都中華女中。來臺後,曾任職於嘉義機場工程處。1952年,小民與向明、瘂弦同為「中華文藝函授學校」同期同學,即開始詩及散文的創作。 |
文學風格 |
小民的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母親的頭髮〉為第一篇正式發表的散文,發表於《中央日報》副刊,該篇被定位為可與琦君的〈髻〉和林文月的〈白髮與臍帶〉並列之母女親情經典作品。其後的作品許多是為兒子而寫的,如《多兒的故事》。1983年起,她和夫婿喜樂共同創作了一系列的懷鄉作品《故都鄉情》等,將故鄉北平的傳統文化藝術,生動地描繪出來,無論談吃、狀物、寫景、記事,都極親切悠閑,正如張秀亞所言:「她以一枝明淨俐落的筆……將一幅人間的寫真呈現在你眼前。」另有出版《媽媽鐘》、《紫窗下》、《故夢園》等多部散文集。 |
文學成就 |
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湯清基督教文學獎、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