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筆記本
加入此網頁到Facebook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Twitter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Plurk書簽
轉寄 列印
小 中 大
:::

龍瑛宗

  • 個人資料按鍵
  • 作品資料按鍵
  • 相關評論按鍵
  • 延伸資源按鍵
本名 龍瑛宗
筆名
性別
字號
別號
籍貫 臺灣新竹
出生地
出生日期 1911-8-25
來臺時間 -
生或卒
辭世時間 1999-9-26
QRCode
學經歷 日治時期臺灣商工學校畢業。光復前,曾任職臺灣銀行南投分行及《臺灣日日新報》編輯、《文藝臺灣》雜誌編輯委員,加盟日本《文藝首都》雜誌。光復後,歷任《中華日報》日文版主任及合作金庫稽核主任等職,創辦《中華》雜誌(1946年1月~?),並主編《合作界》雜誌。龍瑛宗是日據時期及光復前後臺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37年曾以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入選日本著名綜合性雜誌《改造》小說徵文的「佳作推薦」,一舉成名。1940年加入臺灣文藝家協會,1942年10月與張文環、西川滿、濱田隼雄四人同獲「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的臺灣地區代表。
文學風格 龍瑛宗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另有評論、新詩、劇本、隨筆等。在近一甲子的寫作生涯中,龍瑛宗展現了一個作家迂迴曲折的心路歷程。如在日本統治時期,以日式教育的知識分子觀點,反映出日據末期在殖民統治及封建習俗深刻化的摧殘下,臺灣人的衝突、挫敗及哀傷,特別關懷臺灣女性的悲劇命運。〈植有木瓜樹的小鎮〉描述一位努力向上的知識份子,在醜惡且殘酷的現實環境之下,讓他的理想幻滅,最終藉由酒精來逃避現實、走向頹廢,反映出殖民體制下知識份子的苦悶與無奈。我們體察龍瑛宗的小說,往往會發現一般無可奈何的惆悵與苦悶。葉石濤曾說:「到了龍瑛宗以後,臺灣的小說裏才出現了心理的挫折、哲學的冥想以及濃厚的人道主義」。戰後初期的〈青天白日旗〉則是以光復前後為對比,真實描繪出臺灣人面對光復時的複雜心情,同時也呈現出龍瑛宗對於光復後的臺灣社會充滿著光明希望。《紅塵》為龍瑛宗唯一長篇小說,內容以商場上的利害糾葛為情節,曝露出爆發戶不正常的心態,呈現出臺灣社會價值觀、道德觀的淪喪。
文學成就 曾獲臺灣新文學特別推薦獎。
回頁頂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