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筆記本
加入此網頁到Facebook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Twitter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Plurk書簽
轉寄 列印
小 中 大
:::

王昶雄

  • 個人資料按鍵
  • 作品資料按鍵
  • 相關評論按鍵
  • 延伸資源按鍵
本名 王昶雄
筆名
性別
字號
別號
籍貫 臺灣臺北
出生地
出生日期 1915-2-13
來臺時間 -
生或卒
辭世時間 2000-1-1
QRCode
學經歷 日本大學齒學系畢業。在日本曾加入《青鳥》雜誌、《文藝草紙》季刊,並在《臺灣新民報》發表作品。返臺後,在家鄉開設牙科,並正式加入張文環主編的《臺灣文學》雜誌參與編務。
文學風格 王昶雄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另有評論、詩歌、散文、隨筆等。早期使用日文所寫作的小說、詩、評論,發表在中、日兩地報刊上。光復後,一度中斷文學創作,在呂泉生的鼓勵下,寫出了〈阮若打開心內的窗〉等多首歌詞。八○年代以後仍寫作不輟,主要是回憶性、批判性散文。小說主要創作於日據時期,帶有社會寫實及省思批判,為那個時代留下具體而鮮活的歷史紀錄。張恆豪認為他的四部中篇小說,可作為他思想的註腳:〈奔流〉站在被殖民者的立場,冷智地揭露皇民化運動對於臺灣人心靈的摧殘與迫害;〈淡水河的漣漪〉,含蓄地表達了對祖國風土人情的嚮往;〈梨園之歌〉,傳達臺灣同胞在異族高壓下和衷共濟、患難相助的情懷;〈鏡子〉影射兩種不同典型的日本人心態,以及暗示臺灣人的應付之道。詩歌部分,多以故鄉淡水為主題,其中抒發鄉愁及年華逝去的惆悵,亦對淡水河日漸污染感到憂心與憤慨。為日據時代重要作家之一。
文學成就 辭世後獲頒「臺灣文學牛津獎」。
回頁頂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