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筆記本
加入此網頁到Facebook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Twitter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Plurk書簽
轉寄 列印
小 中 大
:::

陳火泉

  • 個人資料按鍵
  • 作品資料按鍵
  • 相關評論按鍵
  • 延伸資源按鍵
本名 陳火泉
筆名 耿沛、安岵林、耿湄、高山凡石
性別
字號 耿沛、安岵林、耿湄、高山凡石
別號
籍貫 臺灣彰化
出生地
出生日期 1908-8-28
來臺時間 -
生或卒
辭世時間 1999-5-20
QRCode
學經歷 臺北工業學校畢業。曾任臺灣省樟腦局工程師、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技手、林務局技正等職務。
文學風格 陳火泉創作文類包含散文、小說、劇作等。1943年發表第一篇日文小說〈道〉,小說於《文藝臺灣》刊出後引起眾多討論,並被列為該年日本芥川賞候選佳作之一,引起日後一連串關於「皇民文學」的爭議,也是探討日據時期臺灣人「身份認同」議題的重要作品。與其他「跨越語言的一代」的臺灣作家一樣,陳火泉於光復後才開始學習用中文寫作,五○年代曾參與鍾肇政等人發起「文友通訊」的討論,1954年參加「中華文藝函授學校」的小說班課程,之後發表用中文寫的第一篇作品〈溫柔的反抗〉,早期的作品「詞彙較有限,句型偶而還有生硬之處」(鍾肇政)。1968年出版《憤怒的淡江》後,自認為自己仍有不足之處,於是暫時停筆,決定自修專研文學。1978年再度復出文壇,改以散文創作為主,致力於人生哲理小品的寫作,作品輕鬆有趣,往往於微小處說明人生的道理,如其稱為「人生三書」三部作品中流露出豁達的人生觀,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文學成就 曾獲國家文藝創作特殊貢獻獎,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
回頁頂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