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筆記本
加入此網頁到Facebook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Twitter書簽
加入此網頁到Plurk書簽
轉寄 列印
小 中 大
:::

蔡秋桐

  • 個人資料按鍵
  • 作品資料按鍵
  • 相關評論按鍵
  • 延伸資源按鍵
本名 蔡秋桐
筆名 愁洞、秋闊、愁童、蔡落葉、匡人也
性別
字號 愁洞、秋闊、愁童、蔡落葉、匡人也
別號
籍貫 臺灣雲林
出生地
出生日期 1900-4-18
來臺時間 -
生或卒
辭世時間 1984-9-17
QRCode
學經歷 蔡秋桐幼年曾入私塾習漢文,後進公學校接受日文教育,22歲公學校畢業後,即任保正,前後25年。1931年與北港地區的文學同好共同創辦《曉鐘》文學雜誌。1934年代表「臺灣文藝聯盟」南部委員參加第一回全島文藝大會。1937年臺灣總督府廢止報紙雜誌中文欄,即停止中文創作,轉入舊詩寫作,加入漢詩詩會「褒忠吟社」。光復後,曾任元長鄉鄉長,並參加「元長詩學研究社」。
文學風格 蔡秋桐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另有新詩、漢詩、歌謠等。其小說創作集中於1931年到1936年期間,他慣用反諷的寫實技巧,使用漢文夾雜臺灣話文書寫為其語言特色,因為他當了25年的保正,深深了解殖民政策下農民的疾苦和辛酸,筆尖直指向異族和走狗,關懷所有被壓迫的弱小百姓,「紮根於赤貧農民的日常生活,以解剖殖民政府的荒謬政策,和地方警察和官吏的苛酷的統治方式」(葉石濤)。張恆豪曾評蔡秋桐的小說:「他以最詼諧、最輕鬆的形式,來暗藏最無奈、最嚴肅的主題,而表現得維妙維肖,無跡可尋。」
文學成就
回頁頂按鍵